年齡稱謂那些事兒?曾經刷到一所著名高校的網紅教師授課片段,其間她用到一個詞:耄耋之年當然她讀成了“毛至”之年,口誤口誤但這讓我想到遠不及她學養深厚的我們,會不會讀錯,又能不能正确理解詞義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年齡稱謂那些事兒?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曾經刷到一所著名高校的網紅教師授課片段,其間她用到一個詞:耄耋之年。當然她讀成了“毛至”之年,口誤!口誤!但這讓我想到遠不及她學養深厚的我們,會不會讀錯,又能不能正确理解詞義呢?
耄耋,極易讀錯,不可讀偏旁,而與“茂”“疊”同音;耄耋之年,是八、九十歲,指年紀很大的人。耄,年紀約八十至九十歲;耋,年紀為七八十歲。
古代稱謂,不同的年限都有相應的用語。
未滿周歲的嬰兒稱襁褓,2至3歲的兒童稱孩提,幼年兒童稱總角,女子十三歲稱豆蔻,女子十五歲稱及笄,男子二十歲稱弱冠、加冠,三十歲稱而立,四十歲稱不惑,五十歲稱半百、知命,六十歲稱花甲、耳順、耆老,七十歲稱古稀,八、九十歲稱耄耋,一百歲稱期頤之年。
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比如,3歲至7、8歲是垂髫,女孩7歲是髫年,男孩8歲是龆年,10歲以下是黃口,女孩12歲是金钗之年,男子15歲是束發之年,13—15歲是舞勺之年,15—20歲是舞象之年,女子30歲是半老徐娘, 80歲是杖朝之年。30歲已是“半老”,作為現代人的我堅決不能苟同,而且不容反駁!
古代77歲為喜壽,因草書喜字似七十七;88歲為米壽,因米字拆開似八十八;99歲為白壽,因百少一為九十九;108歲為茶壽,因“茶”字上面是廿,下面是八十八,廿,二十之意。
古代60歲以上為“下壽”、80歲以上為“中壽”、90歲以上為“上壽”,上壽也特指120歲。
看一看後,還要練一練。
據傳,古代某一鄉紳這一日壽誕,十裡八鄉的各界名流、親朋故舊都趕來道賀,畢竟他的年齡也是全鎮的驕傲。大家有送壽桃的,有送酒水的,有送綢緞的,有位書生送了一副對聯。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還多一度春秋。
請問——這問題來得很突然!從這副對聯你可以推斷出這位壽星當年多大歲數呢?
當年這位壽星141歲。
看來今人是難以企及了,不過,要注意這是故事,而且是“據傳”。當然随着科技發展、醫學進步,什麼人間奇迹都可以展望,再不濟我們也可通過增加生命的寬度、高度以彌補生命的長度。于是,我釋然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