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面兩次的音頻已經分享了前屈是用來拉伸整個身體後側肌肉和筋膜的體位。而且它和身體的多個部位相關,我們要全部都想到,并且全部都感受到之後,才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找出自己僵硬的原因。當我們了解了自身的原因之後,那麼針對性地根據這樣的原因去提升就顯得非常高效了。
那麼在這樣的感受過程之中,如果您感到某些部位異常的酸痛,這就是非常明顯的病竈所在。最大的酸痛就是在抓取你的覺知,告訴你這一部位是自己的薄弱部位,或者說僵硬部位需要我們更多地去關注和練習。
我們要練到整個身體的後背部、腿的後側,全部的壓力都趨于一緻平衡,沒有某個獨特部位的強烈的酸痛,脹痛甚至刺痛。這樣才是好的。那麼換句話說,如果有這樣具體的某一個部位的疼痛感,他可能是非常明确地告訴了你自身需要适配什麼。
但還有一部分朋友,他沒有非常明确的疼痛感,隻是下不去。也就是說,他感覺自己是卡在了哪裡?但是全身的僵硬和無感又讓自己無法判斷是哪一處,這時候的下不去又該怎麼辦呢?小梵在見不到具象的您的基礎上,先嘗試着幫您分析一下,之後再給予幾個具體操練的辦法吧。
那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地從腰椎講起,最首要的需要折疊的是我們的髋部,也就是俗稱的跨。不管是站立體前屈還是坐位體前屈,讓我們嘗試一下:伸直雙腿,腳闆繃直,彎曲胯部,兩臂貼耳,然後盡力地向腳部伸直。慢慢用力,不要搖晃,用兩手的中指尖,向遠處盡量的去延展,延展到自己的極限為止。
那麼這時候我們來觀察腰椎的情況,腰椎是可以用小腹來觀察到的。我們看看自己的小腹是不是輕柔地貼近于大腿,還是遠遠的遠離大腿。
理想的狀态小腹和大腿是可以重疊在一起的。如果兩者的間隙比較大,甚至像是一個直角一樣,也就是說,我們在身體對折的初期就出現了比較大的差距。
那這時候大多是腰部僵硬的問題,從腰部到下腰部,直到尾椎,都是僵硬。需要我們用一些額外的瑜伽體味進行拉伸放松的,這樣的朋友,您就卡在了腰部下背部。
如果腰部下背部沒有問題的朋友,整個俯下身去,感覺胸椎高高的隆起,胸部不能貼向膝蓋,肩部、後脖頸都非常僵硬,那麼您是卡在了上背部,需要進行額外的鍛煉和練習。
如果從腰到上背部都比較平展,也沒有什麼特别的不适,而用手摸膝蓋後側,筋非常的緊繃,有可能是凸起,有可能是深深地凹進去,僵硬感大多來自大腿小腿的後側,那麼您被卡住的區域就是腿部的腘繩肌。
我們日常體育課的練習方法,并不針對于某一個具體的部位,而是大面的練習。比如說壓腿練習,單腿每組壓十次,或者說直腿踢腿練習,走兩步向前踢一次腿。還有立位練習,雙腳開立,背部放松,雙手自然的下垂,加着震動性做這樣的練習。
這些都是體育課上老師經常會給出的一些練習法。它都是比較綜合的鍛煉我們的協調力,比較綜合的放松整個身體的後表鍊,那近年在健身領域,還有一些可以迅速看到效果的手法。比如說用泡沫軸先滾壓足底,然後赤着腳再滾壓小腿後側,再滾壓大腿後側,滾壓臀部,再滾一滾腰背部。人為的被動放松這些肌肉,在幾分鐘之内做到坐位體前屈。結果都會有一個明顯的提升。
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體測成績的提高,但它的弱點也非常明顯,就是不能持久。因為是被動的,對于自己身體物理結構進行放松,所以很快就回去了,和自己身體素質的水平改善關系不大。
作為瑜伽人士,小梵給您的建議是首先找到自己卡在了哪裡,這樣的一個具體的身體部位。然後帶着覺知去練習它的柔韌和拉伸,瑜伽之中有相當多的體位,在網上也是非常方便查找的。根據具體部位進行了提升之後,再回頭來做體前屈,不僅結果是肉眼可見的,而且它的持久性對自己身體素質的提升性也是能夠長久留存的。
所以朋友們了解和提升自己的身體,就讓我們以前屈作為切入點,開展自己的身體提升之旅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