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作家金科先生,其實是土生土長的安徽合肥人。
金科先生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來到成都定居後,幾十年間,寫出了一系列關于他這第二故鄉的散文。而人在他鄉别樣的觀察視角和情感意蘊,使得金科筆下的“天府神韻系列散文”,無論是風物還是人物,都顯現出一種頗為獨特的韻緻,既引人入勝,也耐人尋味,所以深受讀者喜愛。
征得金科先生應允,我們在推出他的開篇散文《微風斜雨》之後,将陸續推出金科的“天府神韻系列散文”,每周一篇,并配以圖片,分享與讀者。/ 敬編 )
尚未被遺忘的愛情角落
金科
那天,是在綿綿的秋雨裡,來到四川省丹棱縣幸福古村的。
丹棱縣的友人說,這個村子古名稱趙橋,是一個保存相對完整的古村落。其民風淳樸,村民依舊保持着傳統的農耕民俗,是一個值得一看的古村落。
在村口下車,環顧四野,感覺卻和一般的蜀地村落差不多,似乎并沒有什麼特殊的景物引我注目。
走進村裡,就在我漫不經心地路過一個小屋時,門口立着的一塊小小的标牌,一下便将我吸引在那裡了。
隻見那個标牌上寫着: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的拍攝地。随着這行小字映入眼簾,我的腦海裡也随之跳出了一個人名來——張弦。
張弦先生是這部電影的編劇,這部電影也正是根據張弦先生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而小說裡的這個故事卻是發生在我的故鄉安徽。沒有想到,這部電影的拍攝地竟然是在遠離故鄉四川省丹棱縣這個古村落裡。
作家張弦先生
我曾經見過張弦先生,那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一個晚上,我在安徽馬鞍山市看望一位前輩,與在那裡工作的張弦先生不期而遇。
那時的張弦先生已是蜚聲文壇的著名作家了,他的兩篇小說接連斬獲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其中的一篇正是《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得知我是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又很喜愛他的這部作品後,那天晚上,張弦先生談得最多的也正是這部作品。
觸動張弦先生創作這篇小說的緣由,是他耳聞目睹的兩件事情。
在史無前例的“浩劫”中,戴着一頂“右派分子”帽子的張弦,雪上加霜,被發配到安徽一處偏遠窮困的鄉村,接受着貧下中農的“監督改造”。
一天清晨,張弦看見村裡的很多人都驚慌地向着村外跑去,像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于是他就跟着人們也往村外跑。
在村外一口水塘邊圍着很多的人,地上濕漉漉地躺着一個年青姑娘,雙眼緊閉,嘴角流淌着隐隐血絲,村裡的赤腳醫生正在緊張的給她做着人工呼吸。
旁邊圍觀的人們在紛紛議論着。說這姑娘是個民辦教師,跟另一個教師好上了,但父母親堅決不答應,因為早已将她許給了别人。姑娘昨晚和父母吵了架,今早就投塘了。
當時在安徽農村,這樣的悲劇時有發生,姑娘死後,人們議論一陣也就過去了。
負責監督張弦的民兵并沒有把他當作壞人,天長日久,兩人反而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就在這件事情發生的當天,他就告訴張弦,不遠處的一個村落裡,也有那麼一對青年,生産隊派他倆到倉庫裡去翻稻子,誰知兩人就“翻”到一起去了。結果,男的坐了大牢,女的做了“人流”。姑娘無臉見人,至今也無人敢娶她------
此後,這兩位姑娘的身影便深深地印在了張弦的心裡,揮之不去。
張弦先生感慨地說,花一樣的年青姑娘,本應該有着自己的愛情,隻是為了一點點本能的沖動,便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價。這能怨誰呢?隻能怨腳下的這塊土地實在是太貧瘠了。那時候的農村連溫飽都談不上,哪裡還會有什麼精神上、感情上的自由和解放呢?更何況,那個年代的人們,也是不能随便談情說愛的,因為那是被視為資産階級的生活啊-------
那天,我也告訴張弦先生,我之所以喜愛他的這篇小說,是因為在我當知青的村子裡,也曾發生過這樣的愛情悲劇。
正是因了這樣的一種緣故,我大學的畢業論文就是研究張弦這篇小說的。而這篇論文的題目我依然記憶猶新《從愛情悲劇看社會悲劇》。
那天,在幸福村裡四處轉悠的時候,我也在時斷時續地回想着張弦先生那天晚上說過的一些話來。
記憶中,張弦先生好像沒有說過這篇小說要改編成電影的話。這部電影我也并沒有看過,不過,這部電影裡的歌曲卻名聞遐迩。悲傷優美的旋律,動人心扉,似乎比這部電影傳播的還要寬廣久遠。
後來,我還曾注意到,2011年,花城出版社編選的一套《中篇小說金庫》,從“五、四”之後近百年的作品裡,遴選出具有經典傳世的中篇小說,《被愛情遺忘的角落》赫然名列其中。而這部電影還曾榮獲了第二屆“金雞獎”的最佳編劇獎。直到2018年,又被評選為第一屆中國雙塔山愛情電影周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十大優秀愛情電影”。
如今,幸福村裡有關拍攝《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的外景,存留了好幾處,已經成為丹棱縣的文物保護單位了。而更讓我驚喜的是,在村裡的一間農舍裡,居然還可以看到這部經典的老電影。
那天,就坐在這間農舍裡,我獨自一人靜靜地看完了這部由峨眉電影制片廠拍攝于1981年的老電影,這也是我從未有過的一種看電影的經曆------
走出那間農舍,秋雨已住。再去那幸福村裡走走看看時,未料遊人如織,且多是穿着時髦的年輕人,一時竟讓我生出恍如隔世之感來了。
遺憾的是,張弦先生卻未能看到今天這個尚未被遺忘的愛情角落。
張弦先生是在上個世紀的1997年,從他的出生地南京遠去天堂的。
那一年,這位并非文學專業,而是畢業于清華大學的傑出作家,尚不足六十三歲。
好在這裡的人們,為張弦先生留下了一個永恒的紀念地。
寫于2019年初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