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金柱:火箭軍某部班長兼測試技師,多次被上級評為優秀士兵标兵,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标兵寄語】即便是微小一“柱”,也要挺直身軀“舉”長纓。
“讓我來。”特種設備應急演練現場,一個“70後”老兵不假思索,又一次說出他多年來重複最多的三個字,搶先鑽進悶熱如籠的駕駛室裡。
逼近40℃的高溫,“柱班長”粗糙有力的雙手,緊握被烈日灼烤而發燙的方向盤來回轉動、拉杆、轉動,顧不得擦去從微白鬓角滑落的滴滴汗珠。
“柱班長”名叫王金柱,火箭軍某部二級軍士長,像這樣類似的場景,他無一例外都是“自薦主角”。入伍24年,從面龐青澀的“柱子”,到單位建設的“頂梁柱”,歲月抹不淡兵味,他始終逐夢在路上、領跑寫擔當。
二等功臣不是虛名。經曆數次裝備換型,王金柱次次踏浪潮頭,在他心裡:換裝意味着從零出發,直面新挑戰,“老夥計”得打頭陣。
淩晨1點、2點......深夜的一間宿舍依舊亮着明燈,不大的書桌前,王金柱被一摞摞專業教材“簇擁”,泛黃翹邊的書頁不停翻動,筆尖和紙張摩擦的聲音細密作響,新筆記本很快又寫到最後。
那些時日,他把時間擠碎,白天圍着導彈轉,晚上枕着書本睡,一步一個腳印攻理論山、過操作關,先後整理出20餘萬字學習資料和12冊操作教範,為加快形成戰鬥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多年來,戰友們談起王金柱,總是笑稱:“柱班長”是我們分隊一塊寶。
從事崗位專業22年,經手導彈以百論數,真正練就了他一專多能、一崗多跨的過硬本領,導彈測試時他是指揮員,号手緊缺時他是操作員,裝備轉運時他是駕駛員,遭遇故障時他是排故員……“多面手”的身影出現在每一個看得見和看不見的角落。
2018年寒冬,冷風如刀,分隊分赴多地并行開展大項任務。一身迷彩大衣與黑夜融為一體的王金柱在平闆車上徘徊走動,水汽在他的眉毛上凝結成霜。面對時間緊、要求高、人手少的困難,他帶領幾名同志,鉚在前沿一線,追星逐月奮戰,一人當成兩人用,一分鐘掰成兩分鐘幹,不打折扣,不降标準,為開展後續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證。
“有他在的地方,我們心裡就有底。”分隊政治指導員崔見澤這樣說。
當過兵的人,總是對老班長念念不忘,因為他們不隻是一個名稱,更是一種穿透歲月的光芒與力量。
圖文:楊澤宇、宋德良、崔見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