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合力提升災害抵禦能力?□ 長江日報評論員魯珊泸定地震救援進入第三天,仍處“黃金72小時”内,震區救援牽動人心從震後10分鐘第一支救援力量進入搜救,到飛奪泸定橋式的渡河救援;從1分57秒撤離127名幼兒園孩子,到身背2歲幼童飛檐走壁的消防員……救援生命,争分奪秒,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多部門合力提升災害抵禦能力?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 長江日報評論員魯珊
泸定地震救援進入第三天,仍處“黃金72小時”内,震區救援牽動人心。從震後10分鐘第一支救援力量進入搜救,到飛奪泸定橋式的渡河救援;從1分57秒撤離127名幼兒園孩子,到身背2歲幼童飛檐走壁的消防員……救援生命,争分奪秒。
這兩天成為熱點的還有“手機地震預警功能”,地震發生後,震區網友上傳了手機報警視頻。激活這一功能的是中國地震預警網,震後第4秒發出預警,給四川康定市提前7秒預警,給雅安市則提前了20秒——科技力量為保護生命搶出了寶貴的幾秒鐘。
據官方通報,震後20個小時内,6000多人的各類救援力量、8000餘名志願者,包括多架大型無人機在内的各種設備集結震區,全力以赴搶救生命。
地震、山火、洪澇等自然災害非人力所能控制,但是,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衆的生命财産安全,卻是人力所能為,也是人力所必為。
14年前的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從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這一天,被确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14年來,在國家層面,成立了應急管理部,火災撲救、防汛抗旱、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救災和物資保障等都有專門部門統籌管理;在社會層面,火災、地震等防災避險演習成為學校、機關、企業的必修課,防災減災活動在全社會持續深入;在技術層面,2008年後從零起步建設全球最大的地震預警網,科技和信息化為防災減災注入了力量。此次在網絡熱傳的“幼兒園教科書式避險”,既是無數次練習達到的熟練結果,也是手機預警搶出了寶貴時間。
突發災害威脅到生命時,救援場面是熱血、溫暖而感人至深的。硬核救援,既來自關鍵時刻的英勇挺身,也來自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防災減災體系和力量的建設。面對自然災害的風險挑戰,系統、持續地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就有了穩固的保護傘。
來源: 長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