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進步唯有課堂作文?摘 要:随文小練筆是一種課堂練筆形式,與小學語文教學建議中提出的“讓學生從敢于表達到善于表達”和“盡可能當堂完成”的理念相符合由于其具有形式靈活、易于動筆和随堂完成的優點,因此被小學語文教師廣泛運用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開展随堂小練筆進行了探讨,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想要進步唯有課堂作文?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摘 要:随文小練筆是一種課堂練筆形式,與小學語文教學建議中提出的“讓學生從敢于表達到善于表達”和“盡可能當堂完成”的理念相符合。由于其具有形式靈活、易于動筆和随堂完成的優點,因此被小學語文教師廣泛運用。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開展随堂小練筆進行了探讨。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随堂練筆
保證課堂随文小練筆成功的關鍵就是要找準練筆的點,并充分體現出練筆效果。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将其與寫作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把對課文的學習和對語言的理解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簡單、有效的随文練筆。
通常情況下,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會收錄一些内容相對簡略或在叙述和描寫上留有餘地的課文,如果教師善于挖掘課文中的語言形象、情感和技巧,引導學生對其情感内涵進行理解,就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想象和思考空間,進而找到讓學生進行讀寫訓練的點。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引導學生通過小練筆的形式補充這些課文中的“空白”,讓學生拓展關鍵詞句,進行練筆。
例如,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上冊中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具有深刻意義的傳統課文,作者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文章從魯迅先生的逝世追悼會說起,以倒叙的手法回憶了魯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談書送書、談碰壁、放煙花、救治車夫、關心女傭,其中救治車夫這件事例的選材旨在體現魯迅先生對勞苦大衆的關心同情,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憂慮。對文章中心思想和寫作目的的體會與理解是教學的重難點之一。筆者是這樣設置小練筆的:
在教學時,筆者先引導學生體會魯迅先生救治車夫後的神态和動作描寫,抓住關鍵句子:“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神情,突然變得那麼冰冷,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的話,隻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歎了口氣。”然後抓住“歎了口氣”這個關鍵詞語,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對魯迅先生當時的心理活動進行補白,學生各抒己見——也許他是想到了社會的黑暗,也許是想到了車夫一家的生活如何饑寒交迫,也許是想到了像車夫那樣的勞動人民如何掙紮在貧困線上,生活沒有保障,也許在思考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車夫的苦難等,由此自然而然引導學生從人物反應過渡到對車夫命運、現實社會的深層次的思考上。這樣的補白練習,既達到了練筆的目的,讓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得到鍛煉,也很好地引導學生深刻地體會到魯迅先生憂國憂民的品質,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千言萬語,卻欲語還休。省略号告訴我們字裡行間還有許多未道盡的深意,這些省略号如同戰鬥的号角一樣,正在召喚我們進一步擴寫文本,省略号前面的文字往往也能給我們的随文練筆活動指明方向。
例如,六年級上冊中的《窮人》的作者是俄國列夫·托爾斯泰,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收養兩個孤兒的故事,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美好與善良。故事以桑娜為中心人物,絕大部分場景都是桑娜一個人的活動,沒有對話,也沒有群衆場面,因此桑娜的心理活動、心理變化是推動故事發展的一大環節,而在心理活動的描寫中,又以桑娜将孩子抱回家時的忐忑心理最為突出。
原文: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頓也好。”
在這段心理活動的描寫中,省略号裡凝聚着一個又一個掙紮。因此,在小練筆中,筆者先讓學生揣摩每個省略号裡的矛盾心理,如第一個省略号,聯想補白桑娜家境的窘困;第二、第三個省略号,引導學生想象補白桑娜思緒回到眼前的情景,谛聽外面動靜的忐忑模樣;第四個省略号則想象桑娜擔憂丈夫可能責備自己的問話;第五個省略号則揣摩桑娜定了心,做出決斷的心理活動。對這幾個省略号的拓展補白既讓學生感悟到了桑娜領養兩個孩子的兩難心理,又引導學生體會到了桑娜助人的堅定意志,體會其高尚的品質。
當然,人物的心理活動不可能像書面語言那樣有條不紊地展開,因此在補白小練筆後,筆者亦引導學生重新品讀原文,體會省略号一波三折、語意延綿的韻味,引導學生在今後的寫作中,特别是描寫矛盾兩難心理時,可模仿相應的寫法,留下讓讀者想象補白的餘味和空間,學生小憶在習作《開學囧事》裡這樣寫下自己認錯同學後的表現,描寫生動,窘态與矛盾躍然紙上。
小憶《開學囧事》——我窘極了!臉紅得像猴子屁股,恨不得找個地縫鑽下去……我心裡忐忑不安:她會有什麼反應啊……我會不會被打?……哎……被打也是活該……誰讓我不看清楚就瞎抱人家……我支支吾吾地解釋道:“我……太多天……沒……沒見到我的朋友了……太激動了……所以把你……當成了她……對……對不起啊……”
與我們最初模仿說話一樣,作文寫作其實也要從仿寫開始。所謂仿寫,就是指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寫作方法,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寫出來,其主要目的就是讓他們通過這種方式來學習作者表達的方法,同時更加深入地體會課文内容,進而達到對其文筆進行訓練的目的[2]。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中可以進行讀寫結合的點進行充分挖掘,有意識地讓學生仿寫課文中的精彩之處,由于兒童擁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讓他們反複品讀文章,引導他們充分感受文本中的語言美,并在欣賞和感悟文本的基礎上,激發出學生的表達和寫作欲望,模仿練筆,起到現學現用的效果。
例如,六年級下冊中的《我站在鐵索上》一課。這篇詩歌以第一人稱,在回憶的豪壯和追思的假想之中緬懷先烈的英雄業績,抒發了英雄主義豪情,展現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壯麗畫卷。在教學中,筆者抓住詩歌第一小節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原文:我站在鐵索橋上,
橋身在輕輕地搖晃。
頭上飄過二郎山的雲霧,
腳下滾着大渡河的波浪。
這一小節作為開篇,以寫景入手,雖然隻有四句,但意境深遠。“頭上”“腳下”,二郎山、大渡河、雲霧、白浪,構成了一幅開闊而驚險的畫面,“橋身在輕輕地搖晃”,“我”的思緒也不能平靜,随着橋身起伏跌宕,很好地将讀者帶進了畫面,引出了下文。因此,在仿寫時,筆者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曆進行仿寫。有學生寫了站在家鄉安平橋上的所見所思,如學生小靜寫道:
我站在安平橋上,
微風在耳邊呢喃。
頭上飛過潔白的海鷗,
橋下的綠水皺起了眉頭。
有學生寫自己遊長城的感受,如學生小萍寫道:
我站在長城上,
微風悄悄拂過我的臉龐。
香山的紅葉在風中飄蕩,
布滿灰塵的石磚講述着久遠的時光。
有學生則寫遊黃山之巅的經曆,如學生小鑫寫道:
我站在黃山之巅,
心潮無法平靜。
頭頂飄過觸手可及的雲霧,
腳下踩着堅硬厚實的山岩。
啊!
在這大自然的奇觀之上,
我要高聲贊歎!
這樣的仿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難度,又能結合生活實際體驗,活學活用,現學現用,學生練筆熱情高,寫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巧妙設置随堂練筆,不僅能給學生提供現成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有材料可寫,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很好地培養小學生動筆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樣一來,必然可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事半功倍。
王俊鋒(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陳埭教委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