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食肉動物演化至今,貓科家族絕對算得上是“獨領風騷”一般的存在,在近40種野生貓科動物裡面,全都是吃肉的,而且更是有獅、虎、豹、美洲虎這般強大的存在。即便是一些中小型的貓科動物,在各自的一畝三分地裡面,也是稱王稱霸的存在。
論狩獵本領,幾乎每一種貓科動物都非常強悍,但若非要給它們分一個高低的話,排在第一位的卻并非是獅子或老虎這兩個素有“百獸之王”稱号的物種,而是一種叫黑足貓的毫不起眼的“小貓”。
實力演繹什麼叫“短小精悍”
黑足貓是一種分布在非洲南部少部分地區的小型貓科動物,它的體型很小,即便是成年之後的雄性,平均體重也隻有1.9公斤左右,雌性隻有1.3公斤,記錄中最大的個體為2.45公斤。
從外形上看,黑足貓的頭部比例比較大,與豹貓等小型野生貓科動物的相差很大,倒是更接近于家貓。顧名思義,黑足貓的腳底長有黑色的肉墊,因此得名。
它們體态矮胖,尾巴也較短,身上的毛發柔軟且濃密,毛色主要為淺黃色到黃褐色,上面布有斑紋,看起來很萌。如果你是第一次見這種動物的話,可能很大概率會将其認為是一隻可愛的寵物貓。
光從外表上看,人們很難将這種“軟萌”的小貓與“殺戮之王”聯系在一起,可事實的确如此,黑足貓性情十分兇殘,能攻擊體型大其4倍有餘的小羊。
作為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之一,實力演繹什麼叫短小精悍。在非洲布須曼人的傳說裡,甚至認為黑足貓能夠放到一頭長頸鹿。
雖然黑足貓能獵殺長頸鹿聽起來的确有些荒唐,但當地人的這些傳說,也側面說明了黑足貓的兇悍。它們的狩獵能力極強,獵殺成功率極高,一晚上就能消滅10-14隻老鼠。
新陳代謝快,黑足貓食量大
黑足貓多在人迹罕見的荒涼地帶上出沒,這類環境裡面,獵物資源相對匮乏,所以它們必須保有較高的狩獵成功率,才能生存下去。
另外,研究發現,黑足貓的新陳代謝速率比一般的貓科動物都要快,這就表示它們更興奮、更靈活,同時對食物的需求也更大。必須依靠大量的進食,來維持身體的機能。
黑足貓平均隻有1公斤多,但每晚卻需要進食250克左右,大約占其體重的16.7%。自身原因和環境因素,使得黑足貓必須保證有較高的狩獵成功率,容不得它們有太多的失誤。
新陳代謝快雖然給黑足貓帶來了一定的負擔,但也給予了它更加敏銳的感知能力和超強的行動能力,這在狩獵過程中也有極大的幫助。
黑足貓擁有多種狩獵方式,除了獨居型貓科動物所采取的典型伏擊式之外,黑足貓也常利用黑夜和遮蔽物的掩護,悄悄接近獵物,然後瞬間捕殺。對于它們來說,一晚上的時間有限,光靠伏擊實在是太耗時間了,主動出擊才是王道。
在接近獵物的過程中,一旦獵物有所察覺,黑足貓會通過快速移動或者靜止不動的方式來躲避獵物的視線。
狩獵成功率極高,貓科裡的“殺戮之王”
在貓科動物裡面,知名度最高的當屬獅子和老虎,然而它們雖然有着“百獸之王”的稱号,是食物鍊頂層的生物,但它們的狩獵成功率并不高。
單個的獅子狩獵成功率隻有17%-19%,三隻成群狩獵的話成功率會增加30%左右。
關于老虎的狩獵成功率,國際上有着衆多的說法,比如老虎保護主義者塔帕爾認為老虎的狩獵成功在10%左右,而美國生物學家喬治·謝勒則認為僅有5%,根據是他曾對印度坎哈國家公園裡的孟加拉虎進行過觀察研究。
100次狩獵隻有5次成功,此說法顯然不能服衆。比較可信的一種說法是針對俄羅斯遠東地區東北虎的研究之後,給出的結論,老虎在捕食鹿類時狩獵成功率為38%,而捕食野豬的時候,狩獵成功率則能達到54%。
在貓科動物裡面,獵豹憑借着速度的優勢,狩獵成功率是比較高的。
早在2012年,國際上一些研究機構就對塞倫蓋蒂草原上的獵豹進行過追蹤調查,記錄下了192次獵殺時刻,其中有114次成功捕獲獵物,表明其狩獵成功率能達到58%。
不過即便是強如獵豹,在黑足貓的面前依舊稍有遜色。這種體重不足5斤的小“野貓”,狩獵成功率竟高達60%,足以問鼎貓科之最,成了現代所有貓科動物裡面,狩獵成功率最高的一種。
為了獲取足夠的食物,黑足貓會徹夜捕獵,一個晚上大約會行走8公裡的範圍去尋找獵物。
它的獵物主要是一些小型的動物,比如老鼠、蜥蜴、蜘蛛、昆蟲等等,其中老鼠是它們最喜歡的獵物,占其飲食構成的65%。
一個晚上,一隻黑足貓就能捕殺10-14隻老鼠,平均每50分鐘捕獲一隻,這般強悍的獵食能力,即便是獅虎也望塵莫及。
黑足貓雖然比較矮胖,尾巴短不适合攀爬,但彈跳能力卻很強,剛起飛或者将降落的小鳥,都能被其獵殺到。
黑足貓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獵殺本領,除了靈活、機敏、迅速之外,還與它們的身體構造有關。黑足貓的腳底長有肉墊和毛發,能起到隔絕的作用,比如白天被太陽照射之後變得熾熱的沙土,晚上冰冷的地面,都能用腳底肉墊和毛發隔開。
除此之外,這一構造還使得黑足貓在移動的時候響動非常小,不易于被獵物察覺。綜合總總,方才造就了這一“殺戮之王”。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