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懂攝影的小白會把手機像素和相機像素搞混淆,認為一台2000萬像素的手機和一台2000萬像素的相機是一樣的。所以有人到處說:現在的手機像素都兩三千萬了,完全可以娉美相機了,甚至有可能超過相機了。
很多手機廠商也抓住了這個點,拼命宣傳自己的手機像素,随便一款手機像素都是兩三千萬。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大家要弄懂這個問題,就要先弄清楚兩個東西:像素和感光元件。
感光元件:感光元件也就是大家口中的CMOS,這是相機最核心的東西。一般來說CMOS面積越大,它的感光性能就越好,從而帶來更細膩的畫質以及更多的細節。
像素:所謂像素就是指感光元件(CMOS)上的光電感應元件數量,這些感光元件通過感光,光電信号轉換,從而形成圖像。大家把一張照片無限放大,最後會變成一些色彩各異的小方點,這些小方點就是構成圖像的最小單位“像素”。
一般來說像素越高,圖像分辨率就會越高;在光線好的情況下,分辨率越高,圖像畫質越細膩。
感光元件
剛剛說了感光元件是通過感光元件上的像素點去獲得光線,從而轉化為圖像的。如果感光元件上的像素點越大,那麼就能獲得更多光線,我們稱之為感光性能好。如果感光元件上的像素點越小,那麼能獲得光線就少,我們稱之為感光性能差。
給大家舉個例子:一個人站在廣場中,他能享受到最好的光線。而一群人站在廣場中,那麼每個人都享受不到好的光線。
這樣再說回像素大家就好理解了,在感光元件大小相同的情況下:像素越高也就是感光原件上的像素點越多,數量越多也就越擁擠,感光能力自然會變差。
感光能力變差了怎麼辦?大多數相機/手機的做法都是通過算法做補償,這一補償就會産生噪點,降低畫質。所以你用像素非常高的手機去拍夜景,你會發現拍出來的照片非常差,因為它要通過算法來補償更多的光量。
所以說像素并不是越高越好,一台手機、一台相機像素該為多少,需要結合着感光元件來找到像素和高感之間的平衡,隻有平衡好這個點才是最好的。
手機的感光元件那麼小,像素卻那麼高,也就是說在很小的感光元件上有很多像素點。感光元件這麼擁擠,感光能力自然不會好到哪裡去,感光能力不好就隻能通過算法來補償,這一補償就一定會降低畫質。
手機、相機感光元件大小對比
大家通過上圖的對比就能看出來,手機的感光元件太小了,壓根兒不能和相機的感光元件比。
所以很多相機廠商不會一味去追求像素,因為他們知道像素越高不一定越好,而是要找到平衡點。而很多手機廠商就不會管了,抓住大衆這個認知盲區,大肆宣傳手機的像素,什麼2000萬、3000萬、4000萬像素都出來了。
有人會說:說直白點就是“底”的問題嘛,底越大越有優勢嘛。
基本上是這樣的,手機拍照之所以無法和相機比,就是因為“底”無法做到像相機一樣大。如果手機的“底”做來和相機一樣大了,那就不是随身攜帶的手機了,而是一台可以打電話的相機了。
大家可以試一下的,拿一台2000萬像素的手機,拿一台2000萬像素的相機,在相同的光線條件下拍攝同一個場景。拍出來的照片看起來沒什麼差距,但是當你查看圖像信息、畫質細膩程度、畫面細節等等東西時,你會發現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如果你是拿去拍夜景做對比,一眼就能看出差距來了。
以上基本上解釋清楚了像素這個東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