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寫詩,會畫畫,也是第一流的書法家。
從蜀中來,到京城去,二十四歲就以天才名世。
反對新黨激進變革,也直指舊黨弊端,耿直到貶官下獄。
愛竹子,愛讀書,更愛吃肉,站在食物鍊頂端的美食博主。
去黃州,去惠州,去儋州,走遍全國依然正常消化負能量。
他是蘇轼,大宋第一天才,也是一個生錯了時代的“網紅”。
“我真是不可救藥!”
公元1056年,宋朝的春天,蘇轼平生第一次離開自己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故鄉眉州,前去汴京參加科考。
第二年,蘇轼禮部初試第二、殿試第二,從此步入了朝堂。
那時的蘇轼,年少才高,正是春風得意時,所有的願景和抱負都寫在臉上。
公元1071年,七月裡,蘇轼帶着家眷,到杭州任通判。杭州的湖光山色、清風池館,使蘇轼糾結的心舒展了許多。然而,在江南扯不斷的梅雨裡,在鹭鸶驚飛的空寂裡,他還是聽到了百姓的哀怨與痛哭。
那個寫出《夢溪筆談》的沈括,就在這個時候來到蘇轼身邊,表面上與蘇轼暢叙舊情誼,實際上是來做卧底的。他要騙取蘇轼的信任,然後搜集對蘇轼不利的證據。天真的蘇轼,怎知人心險惡,沈括自然很容易就得逞了。他拿走了蘇轼送給他的詩集,逐條批注,附在察訪報告裡,上交給皇帝,告他“詞皆讪怼”。
官場潛規則,傾軋皆在暗處,霧裡看花,神龍見首不見尾,殺人不見血。這是一門學問,私塾裡不教,科舉從來不考,但官場中人,個個身手非凡,隻是蘇轼在這方面的情商,不及格。
那時的蘇轼卻不知道,他的命運,将從這裡急轉直下,進入一個新的篇章。
這一場政治鬥争,史稱“烏台詩案”,甚至寫進了中國古代文字獄的曆史,蘇轼在鬥争中輸得徹徹底底,輸得一幹二淨。
他是在湖州知州任上被抓的。
有人偷偷告訴蘇轼,他的詩被檢舉揭發了,他先是一怔,然後不無調侃地說:“今後我的詩不愁皇帝看不到了。”
但是蘇轼很快就笑不出來了,他被繩子捆住,推搡出門,關入禦史台。
根據蘇轼後來在詩中的記述,他在禦史台的監獄,實際上就是一口百尺深井,面積不大,一伸手,就可觸到它粗糙的牆壁,他隻能蜷起身,坐在它的底部,視線隻能向上,遙望那方高高在上的天窗。這是一種非人的身體虐待,更是一種精神的折磨。
蘇轼就這樣被“雙規”了,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交代“問題”,與此相伴的,是殘酷的審問,還有獄卒們的侮辱。
他甚至把提前準備好的青金丹埋在土裡,以備有朝一日,必須面對死亡時,毫不猶豫地了斷今生。
蘇轼踏着殘雪走出監獄,是在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舊曆除夕之前。
到那一天,他已在這裡被折磨了整整一百三十天,又即将貶官黃州,接受另一種新的折磨。
然而出獄當天,他又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寫道:
平生文字為吾累,
此去聲名不厭低。
塞上縱歸他日馬,
城東不鬥少年雞。
“少年雞”,指的是唐代長安城裡的鬥雞高手賈昌,少年時因鬥雞而得到大唐天子的喜愛,實際上是暗罵朝廷裡的谄媚小人,假如被嗅覺很靈的禦史們聞出味兒來,又可以上綱上線了。
寫罷,蘇轼擲筆大笑:
“我真是不可救藥!”
後來蘇轼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這個地方于蘇轼,是一生貶谪放逐之路的開始,也是生命靈魂升華的開始。
每天為五鬥米折腰的蘇東坡
蕭索的黃州,花開花落,風月無邊,可以撫慰腦子,卻不能安撫肚子。蘇轼的俸祿,此時已微薄得可憐。身為谪放官員,朝廷隻提供一點微薄的實物配給,正常的俸祿都停止了。而蘇轼雖然為官已二十多年,但如他自己所說,“俸入所得,随手辄盡”,是名副其實的“月光族”,并無多少積蓄。
為了把日子過下去,蘇轼決定實行計劃經濟:月初,他拿出四千五百錢分作三十份,一份份地懸挂在房梁上。每天早晨,他用叉子挑一份下來,然後藏起叉子,即便一百五十錢不夠用,也不再取。一旦有節餘,便放進一隻竹筒。等到竹筒裡的錢足夠多時,他就邀約朋友,或是和夫人王閏之以及侍妾王朝雲沽酒共飲。
蘇轼夫人 王閏之
即使維持着這種最低标準的生活,蘇轼帶到黃州的錢款,大概也隻能支撐一年。一年以後該怎麼辦?妻子憂心忡忡,朋友也跟着着急,隻有蘇轼淡定如常,說:“至時,别作經畫,水到渠成,不須預慮。”意思是,等錢用光了再作籌劃,正所謂水到渠成,無須提前發愁,更不需要提前預支煩惱。
等到第二年,家中的銀子即将用盡的時候,生計的問題真的有了解決的辦法。那時,已經是春暖時節,山谷裡的杜鵑花一簇一簇開得耀眼,蘇轼穿着單薄的春衫,一眼看見了黃州城東那片荒蕪的坡地。
從此,蘇轼像魯濱遜一樣,開始荒野求生。
那是一片被荒置的野地,大約百餘步長短,很久以前,這裡曾經做過營地。幾十年後,曾經拜相(參知政事)的南宋詩人範成大來黃州拜谒東坡,後來在《吳船錄》裡,他描述了東坡的景象:
郡東山壟重複,中有平地,四向皆有小岡環之。
那片被荒棄的土地,蘇轼卻對它一見傾心,就像一個饑餓的人,不會對食物太過挑剔。這本是一塊無名高地,因為它位于城東,讓蘇轼想起他心儀的詩人白居易當年貶谪到忠州做刺史時,也居住在城東,寫了《東坡種花二首》,還寫了一首《步東坡》,所以,蘇轼幹脆把這塊地,稱為“東坡”。
他也從此自稱“東坡居士”。
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裡大名鼎鼎的蘇東坡,此時此地,才算正式出場。
一個真正偉大藝術家的樣本
在黃州,蘇東坡迎來了命運的低潮期。正是這個低潮,讓他在藝術上峰回路轉,使他的藝術在經曆了生命的曲折與困苦之後,逐漸走向成熟。
這讓我想起陀斯妥耶夫斯基說過的一段話:“我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是否對得起我所經曆過的那些苦難,苦難是什麼,苦難應該是土壤,隻要你願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這個土壤裡面,很有可能會開出你想象不到、燦爛的花朵。”
[北宋]蘇轼《寒食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代表蘇東坡一生書法藝術最高成就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黃州完成的。《新歲展慶帖》《人來得書帖》《職事帖》《一夜帖》《梅花詩帖》《京酒帖》《啜茶帖》《前赤壁賦卷》等。其中,《寒食帖》,是他書風突變的頂點。
[北宋]蘇轼《新歲展慶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寫于《寒食帖》之後,也不像《寒食帖》那樣激情悠揚。那時,蘇東坡的内心,愈發平實、曠達。蘇東坡當年追慕的魏晉名士那種清逸品格,與他的精神已經不太吻合。他既不做理想的人質,把自己逼得無路可走,也不像世上不得志的文人那樣看破紅塵,以世外桃源來安慰自己。
他愛儒,愛道,也愛佛。最終,他把它們融彙成一種全新的人生觀——既不遠離紅塵,也不拼命往官場裡鑽。他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溫情地注視着人世間,把自視甚高的理想主義,置換為溫暖的人間情懷。
[北宋]蘇轼《前赤壁賦》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書 祝勇《在故宮尋找蘇東坡》)
此時我們再看《後赤壁賦》,會發現他的字已經變得莊重平實,字形也由稍長變得稍扁。他的性格,他書法中常常為後人诟病的“偃筆”,此時也已經出現。蘇東坡和他的字,都已經脫胎換骨了。
臨江仙
蘇東坡與黃州的朋友們在深夜裡暢飲,酒醒複醉,歸來時已是三更。他站在門外,聽見家童深睡,鼻息聲沉悶而富有彈性,對敲門聲毫無反應。蘇東坡隻好蜷身,坐在門前,拄着手杖,靜靜地聽着黑夜中傳來的江濤的聲響,在心底醞釀出一首詞:
夜飲東坡醒複醉,
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
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這首《臨江仙》,在小城裡悄然傳開。有人說,蘇東坡昨夜唱罷此歌後,把衣冠挂在江邊,乘舟遠走高飛了。知州徐君猷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徐君猷是蘇東坡的好朋友,對蘇東坡這位貶官負有監管責任,一旦“州失罪人”,他要吃不了兜着走。
秋天的早晨霜寒露重,徐君猷從太守府一路跑到臨臯亭的門口,氣還沒有喘勻,就聽見蘇東坡從卧室裡傳出的鼾聲。他睡得那麼香,把這世界上所有的焦慮與不安,都抛到了睡眠的外面。
作為一個被深深刻進曆史的人,蘇轼從來就不像中學語文課本上寫的那樣單調而無聊。他足夠複雜,也足夠有趣,同時也是一種啟發後人的生活模闆。
-END-
×
祝勇丨《在故宮尋找蘇東坡》丨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從十個側面——入仕、求生、書法、繪畫、文學、交友、文人集團、家庭、為政、嶺南——書寫了蘇東坡一生的生命經曆。在呈現蘇東坡人生脈絡和生命際遇的同時,作者選取故宮收藏的宋元明三個主要朝代的藝術藏品,由書、畫及人,把蘇東坡的精神世界和藝術史聯系起來,由蘇東坡個體的人生去反觀他所處的時代。不單是蘇東坡的個人傳記,更書寫了整個宋代的精神文化風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