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原泉】
最近,關于“白俄羅斯要同俄羅斯合并”的新聞又雙叒叕開始被微博和一些自媒體炒作。由于俄白合并的事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拿來炒作一次,以至于筆者在知乎上被邀請回答有關問題的時候還以為是有人拿以前的新聞炒冷飯,直到看了觀察者網的相關新聞,筆者才得知這事最近發生的事情:
原來在2月1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一起進行了一次冰球友誼賽,并在比賽間隙“交流”了一些問題,在随後的記者招待會上,盧卡申科表示“将按照兩國人民的意願來進行’一體化 ’(Объединение)”。
2月15日,普京、盧卡申科現身冰球場同場競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一看到“Объеднинение”這個詞,筆者便啞然失笑。要知道,Объединение這個詞雖然有“合并”和“統一”的意思,但更多的是表達“聯合,一體化,協會”的意思,在俄語的語境當中,相對于表示一定聯邦制國家色彩的詞語,如Союз(即聯盟,蘇聯用的就是這個詞,有表示各成員是平等主體的情感在裡面,更傾向于表示邦聯的性質)和Федерация(即聯邦,傳統意義上西方式的聯邦國家,比聯盟更加緊密),詞根是“團結一緻”意思的Объединение就顯得不痛不癢了。
如果不了解這個詞的程度,那麼聯合國的俄語名稱用到了這個詞(聯合國的俄語名稱是Организация Объединеных Наций,直譯過來就是國家之間的聯合組織),再看看聯合國成員之間的“團結程度”,就知道這個詞表達的意思了,顯然,盧卡申科總統在俄白國家合并的問題上并沒有表現出至少比以前更加積極的立場,可以斷定基本上跟國家合并沒什麼關系。
誤會歸誤會,俄白合并這檔子事情隔三差五就要被拎出來炒作一番,背後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之間關系緊密的事實。而說到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緊密關系,就不得不提到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内外政策,提到盧卡申科的内外政策,就不能不考慮到他的蘇聯情懷以及其政策當中的蘇聯影子。
作為一個生長在白俄羅斯的烏克蘭人,亞曆山大·盧卡申科的政治生涯無不體現出他對蘇聯政治遺産的珍視和繼承。他于1990年當選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代表,因在蘇聯解體時成為唯一反對該決定的白俄羅斯代表而在政壇上一鳴驚人,在1991年至1992年曾經短暫參加“民主共産主義者”政黨的經曆,也體現出了他對于蘇聯和社會主義制度所持的“批判性肯定”的态度。
1994年,憑借反腐深孚衆望入主總統府之後,盧卡申科獲得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負的平台,便開始了對内外政策大刀闊斧的調整:1995年,在盧卡申科的推動下,白俄羅斯修改了國旗和國徽,以去掉鐮刀錘子的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國徽為藍本的新國旗國徽,取代了具有濃厚民族主義色彩、曾為蘇俄内戰時期反共的“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使用的白紅白條三色旗和柏康理亞(Pahonia)徽記。2002年,盧卡申科批準了精簡版本的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歌《我們是白俄羅斯人》為國歌。
圖左為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圖右為白俄羅斯共和國國旗
除了這些形式上的東西之外,盧卡申科在政治上加強國家對社會的集中統一領導,按照共青團和克格勃的組織形式建立了白俄羅斯青年團和白俄羅斯克格勃(沒錯,連“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名字都沒有改)等社會政治組織,對政治反對派進行持續的壓制,保留死刑,在經濟上為國家的私有化進程踩了減速闆,積極推動就業,增加社會福利,這些政策無不具有蘇聯的影子。
在這些政策的作用下,一方面,白俄羅斯迅速度過了蘇聯解體後的崩潰時期,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矛盾得到極大緩解,同原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相比可謂勢頭良好,另一方面,由于盧卡申科推行很多類似蘇聯的政策,拒絕全盤接受西方政治制度,壓制國内反對派,使得白俄羅斯在國際上面臨孤立,在國内也面臨反對派的巨大壓力,而同時,這種類似蘇聯的政策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這些都成為了白俄羅斯發展的消極因素。
在内有強敵,外有追兵,體制本身也比較僵化的情況下,以白俄羅斯的體量,是不足以支撐這套系統長期運行下去的。在此情況下,盧卡申科基于曆史上俄羅斯同白俄羅斯的特殊關系,在1996年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政局仍然不穩,經濟局勢仍然動蕩的情況下推動建立了俄白共同體,一年之後,俄白共同體便升級為俄白聯盟。1999年底,俄白雙方又簽署了關于建立羅斯人國家聯盟的條約,當時的目标是試圖建立一個羅斯人的邦聯制國家,并逐漸完成外交、經濟的一體化和貨币的統一。
不得不說,盧卡申科的眼光是值得欽佩的,雖然時至今日俄白之間遠遠沒有達到建立羅斯人邦聯制國家的目标,但在俄白聯盟的框架下,兩國商品和人員實現了完全的自由流動,白俄羅斯在政治上擺脫了孤立的局面,得到了俄羅斯的保護,在經濟上獲得了俄羅斯這個相對廣闊的市場(須知在蘇聯時期,白俄羅斯是精緻生活的代表,“白俄羅斯貨”至今還是俄羅斯國内輕工産品和農産品的重要賣點之一),這些都進一步促進了白俄羅斯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可以說,白俄羅斯在俄白一體化進程中受益良多。
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俄白聯盟并沒有向着最終建立“羅斯人聯盟國家”的方向上發展。而且據筆者觀察,俄白之間的關系是朝着“羅斯人聯盟國家”相反的方向上發展的。
近幾年,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關系逐漸疏遠,圖為普京與盧卡申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個中原因,其實不難理解,自2000年普京上台之後,俄羅斯進入到了強人政治時代,而随着俄羅斯綜合國力的回升,普京擁有了一定的資本推行比較強硬的内外政策,這使得俄白之間關系不平等的現象日益突出,曾有評論家形容這種情況是“盧卡申科需要一個,可迎來了一位沙皇(普京)”,精辟地指出俄羅斯試圖将俄白之間“哥哥和弟弟”的平等關系置換成“老子和兒子”的主從關系,顯然,這種企圖威脅到了白俄羅斯作為一個國家的自主性,在某些方面損害了白俄羅斯的長遠利益。這必然會導緻包括盧卡申科在内的白俄羅斯人的不滿,也必然會進一步刺激白俄羅斯民族主義的發展。
因此近幾年,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社會文化生活上,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差别以筆者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擴大,從白俄羅斯加強白俄羅斯語教育,到盧卡申科在慶祝勝利日時罕見用白俄羅斯語演講,政府方面的微妙變化不一而足。
然而,民衆心理的變化在筆者看來更加顯而易見,據筆者觀察,在俄羅斯的白俄羅斯人的國家意識同幾年前相比有了明顯地加強,同樣,在這些人裡白俄羅斯語的運用頻率也在穩步上升。而近期的新聞報道指出,同意俄白合并的白俄羅斯人的比例從十年前的25%下降到了現在的10%,也從側面印證了筆者的觀點。
而随着2014年,俄羅斯吞并克裡米亞以及烏克蘭危機的不斷升級,作為白俄羅斯總統和烏克蘭人的盧卡申科,對俄羅斯的警惕和同俄羅斯之間的分歧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烏克蘭危機中,盧卡申科公開支持烏克蘭政府的立場,罕見地站在了普京的對立面,在此之後,白俄羅斯同俄羅斯也在能源等方面多生龃龉。而對于中國人來說,白俄羅斯同俄羅斯關系疏遠的标志性事件,莫過于白俄羅斯使館将白俄羅斯的中文譯名由白俄羅斯改為白羅斯并強調白俄羅斯一直都是主權國家。很明顯,目前無論是白俄羅斯政府還是白俄羅斯人民,都急于跟俄羅斯“劃清界限”,所謂的“俄白合并”不過是聽風就是雨的炒作罷了。
當然,現在的這種俄白聯盟框架下的政治經濟安排,對于白俄羅斯來說,是既享受俄白一體化的好處同時又能保持自身獨立性,而同時,俄羅斯得到白俄羅斯的友好立場的同時,也不需要對白俄羅斯承擔過多的義務,這對于雙方而言都是最優方案。因此,雖然俄羅斯同白俄羅斯之間越來越貌合神離,但是兩國在俄白聯盟框架之下的友好關系在可以遇見的未來也是會繼續下去的。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