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填報志願專業怎麼選

高考填報志願專業怎麼選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1 04:33:23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素萍

1193萬名高考學子奔赴考場,今年人數再創曆史新高。鈴聲響起,卷合筆落,高中三年寒窗苦讀的歲月畫上句号。

随後,高招進入錄取環節,志願填報即将開始。如何選一個好的專業和一個滿意的大學,各路專家紛紛支招,有人建議“本科選好大學,研究生選好導師”,有人說“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有人堅持“選擇城市很重要”。

站在人生新征程的起點上,或許不少學子已經把即将到來的大學生活想象了千萬遍,緊張和期待中,是否還有很多問号?哪些專業值得關注?進校後轉專業難嗎?在高考分數放榜之前,錢報記者采訪了多位高校老師、在校大學生以及高校畢業生,也來談一談關于專業的那些事。”

高考填報志願專業怎麼選(高考填志願專業怎麼選)1

31個新增專業列入了本科批次,值得關注

在新高考政策下,浙江高考生共可以填報80個志願,面對這個“大工程”,許多考生和家長經常會研究到半夜,抓耳撓腮、費盡腦筋地去選學校、選專業。

對于考生來說,抓住學科的轉型趨勢,未來發展或将占得先機,所以“新專業”值得關注。

今年2月24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新增1961個專業點、撤銷804個專業點,并正式将31種新專業納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列入2022年相關高校本科招生計劃。

在這份重磅文件中,我們看到,曾經爆火的學科,如今成為大面積撤銷的對象。比如,33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和31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被撤銷,數量位居2021年度本科專業撤銷名單所有專業的前兩名。而在2020年,這兩個管理學專業分别被撤銷了16個和21個,同樣位居撤銷數量的前兩名。

但同時,碳儲科學與工程、空天智能電推進技術、生物育種科學、資源環境大數據工程、濕地保護與恢複、智慧林業、勞動教育、科學史……一批陌生的新專業名稱“閃亮登場”,新增的31個本科專業,釋放出了人才需求信号。

本科專業目錄中的新成員,可以說是社會人才需求結構變化在教育領域的投射,通過學科專業的調整來實現人才培養服務于社會發展需求的基本目标。本次新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曆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九大學科門類。其中,工學類增加了14個專業,占比最高,其次是藝術學和農學。共有38所高校通過了新增專業審批。

據介紹,教育部在本科專業設置調整工作中,支持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和産業發展需要,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增設文理、理工、醫工等交叉融合的新專業。

其中,工學專業增長“一枝獨秀”,也是對中國智造發展戰略的回應。而且,增設工學專業,已呈現一個長期趨勢。據統計,到2025年,中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總量将接近6200萬人,人才需求缺口約3000萬人,缺口率達48%。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浙江省高校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中,共涉及26所高校,新增最多的也是工學專業。

在這些新增專業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特點是,“智慧”“智能”成為高頻詞彙。以計算機技術輔助實現各行各業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經成為行業發展趨勢,而精通計算機技術與行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在當下也成為社會對人才的剛需。

從“祝融”号登陸火星,到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從“人造太陽”創億度百秒世界紀錄,到深海一号能源站正式投産,這一系列現實中取得的科技成就緣于科技人才的不斷輸入,教育正是其中基礎。

通過增設新專業,引導走進高等學府的青年們關注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領域,既是為國家全面推進實施國家發展戰略儲備人才,也是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使得大學生們在邁出個人發展的步伐時,能與國家前進的方向和節奏保持一緻。

當然,考生們也不必盲目追随這些“頗具前景”的專業。畢竟,這些新專業尚未形成曆年就業去向、科研投入、師資水平等參考數據,真正考慮将之選為自己未來4年,甚至更長時期個人發展的方向,需要運氣,更需要勇氣。綜合個人興趣與能力後進行抉擇,與行業“雙向奔赴”,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高考填報志願專業怎麼選(高考填志願專業怎麼選)2

選錯了專業,校内還可以補救嗎?

雖然聽了很多擇校選專業的指南,但畢竟是人生第一次面對這麼多的選擇,萬一沒有選對專業,怎麼辦?别太擔心,很多高校都允許轉專業。

今年剛剛結束的2022年碩士研究生考試中,浙江中醫藥大學一個學霸班惹人注目:23位同學成功被心儀學校錄取,班級總上岸率達82.14%。有三名同學成功保研,其中有11人被複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院校錄取。

這個第二臨床醫學院2017級臨床醫學9班是個特殊的班級,除了學霸班,還是一個“轉專業班”,2018年3月10日,全班28人是因為一份《轉專業拟錄取名單公示》而成了同班同學。輔導員林昕潞說,大一時大家互不認識,但班級自成立以來,同學們一直都抱着相同的目标,不斷努力,最終取得了優異成績。

轉專業這件事,在高校很普遍。比如,從2012年起,中國計量大學教務處都會公布轉專業最終統計表,“意願流失率”是各二級學院院長們最關心的指标,這個數據是專業總申請轉出人數與目前專業總人數的比率,代表了專業流動的趨勢,被老師們戲稱為學生的“跳槽欲望指标”。

支撐學生順利“跳槽”的,是各高校越來越寬松的轉專業政策。多所高校老師透露,現在的總體原則,在人才培養方面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是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培養。

目前,浙江省内很多高校一般在大一升大二前,都會提供一次轉專業的機會。在實際操作上,大部分高校轉專業奉行“轉出無門檻,轉入有要求”,即轉出時學院不限制,由轉入專業所在學院進行考核,合格者即可轉專業。同時,在校生還可通過雙學位專業和輔修專業進行跨學科選課。浙江萬裡學院教務處老師介紹說:“理論上轉專業的機制是通暢的,但是各個專業為了控制學生質量和規模,各轉入的二級學院大多會設置相應條件。”

但一個新趨勢很明确,近年來,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專業選擇空間。錢報記者注意到,在大類招生背景下,即便是全國“雙一流”名校,轉專業政策也比較靈活,甚至還有高校以“100%自由轉換專業”而著稱。至于浙江的情況,省内多所高校都降低了轉專業的“門檻”,甚至将時間放寬到大二、大三,對于學期中的轉專業申請不設門檻。比如,浙江科技學院教務處老師告訴記者,除了教育部規定的藝術類非藝術類專業之間不能互轉外,其他都能轉,而且不像以前規定專業前多少名才可以轉,“我們學校是‘零門檻’。”

“跳槽”越來越容易,但具體該怎麼“跳”呢?錢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曾經轉過專業的學姐學長,裡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

浙江大學一位在大一下學期從旅遊管理專業轉到新聞學專業的女生說:”高考考生填報志願,很容易被熱門、就業這些因素牽着鼻子走,往往忘記或者放棄了自己的愛好,很可惜。兜兜轉轉,通過轉專業,慶幸最後又回到了感興趣的專業。”

另一位在大二上學期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轉到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男生則仍心存遺憾,“轉專業,很多時候也是無奈之舉,轉好或者轉差都有可能。高考志願如果能填對,是最好的,不過這個有運氣的成分。認識自己很難,我其實對第二個專業還是不太滿意。”

采訪中,這些“過來人”再三提醒了一點,就是要想好了再行動。畢竟空想和實際是兩碼事,他們建議新生一定要主動出擊,多聽、多看、多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去找相關專業的學長學姐打聽,還可以去旁聽幾節核心課程。

高考填報志願專業怎麼選(高考填志願專業怎麼選)3

學長學姐還想對“萌新”們說,邁入大學校門後,人生的選擇權其實越來越被自己掌握。舉個例子,這幾年教資考試很“熱”,不少綜合性大學的畢業生“拿兩證”成了“标配”,兩證就是學位證和教師資格證,持證就意味着多一條出路。不同于從學校到學校的成長路徑,大學是從校園到社會的通道,即便沒有拿到“通關文牒”,曆經萬難,青年人終将在迷茫中尋覓到獨屬于自己的那份光明。考研、留學、創業、找工作……更遙遠的未來,擁有無限可能。

掃一掃,錢報和你一起填志願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