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國際經濟論壇上,俄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透露,俄羅斯與中國分享研制重型運載火箭的信息,并向中國提議“聯手打造月球基地”。與此同時,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7日也宣布開放國際空間站的太空遊項目,為“2024年載人登月”項目籌集資金。眼看美俄之間新一輪載人登月競賽重新拉開帷幕,那麼載人登月最重要的超級火箭,兩國準備得怎麼樣了呢?
美國:超級火箭一拖再拖
美國總統特朗普7日在社交媒體上抱怨NASA重返月球的計劃不夠激進,其中“月球任務應該是火星探索的一部分”還引發歧義,一度成為網絡笑柄。不過NASA依然按部就班地發布了太空旅遊項目。法新社稱,NASA方面是希望借此湊集資金,确保2024年重返月球計劃有足夠的财力支持——不久前美國國會剛否決了特朗普為2024年重返月球計劃增加16億美元撥款的提案。
據介紹,目前NASA的重返月球計劃正式命名為“阿爾忒彌斯”,負責運送航天員和登月艙的超級火箭則是波音公司研制的“太空發射系統”(SLS)。按照設計,這将是有史以來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約4000噸),甚至超過當年“阿波羅”計劃使用的“土星五号”火箭(3340噸)。中國航天專家龐之浩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SLS屬于重型火箭,全長約百米。它分為多個型号,早期型号具備将70噸載荷送到近地軌道的能力,後續型号的運載能力将提升到130噸,可以用于登陸月球、探測火星等深空任務。這種超級火箭借鑒了當年“土星五号”和航天飛機的成熟設計,并用現代技術加以改進,以實現“更便宜、更先進、更可靠”的目标。
不過SLS項目進展遲緩,最初定于2017年實現首飛,如今首飛時間已經推遲到2020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以當前SLS的研制進度,美國很難在2024年靠它實現載人登月。
俄羅斯:設計規劃已經完成
俄新社8日稱,羅戈津在參加國際經濟論壇期間透露,“中國朋友與我們舉行談判,并坦誠分享有關研制重型火箭的信息。”報道稱,俄羅斯計劃于2028年發射“葉尼塞”重型運載火箭,并計劃用它執行載人登月任務。
俄新社稱,根據俄國家航天集團公司聯合俄科學院制訂的“2020-2030年超重型火箭制造聯邦專項計劃”,俄羅斯将打造由重型運載火箭、載人運輸飛船和月球起降系統組成的空間運輸基礎設施。其中“葉尼塞”運載火箭的設計已經定型,它由6個配備RD-171發動機的助推器以及RD-180發動機芯級組成,長約百米。這款重型運載火箭能将88-103噸貨物送上近地軌道,将20-27噸貨物送上月球軌道。另外,俄羅斯還開始研發“頓河”超重型火箭,并計劃于2029年首次發射。它将保障未來俄羅斯航天員登陸月球。與“葉尼塞”火箭相比,“頓河”的載重量更大,能将125-130噸載荷送上近地軌道,将32噸的貨物送上月球軌道。
兩國都面臨各種難題
美俄用于載人登月的新一代重型火箭均已亮相,它們誰更具優勢呢?龐之浩認為,從紙面性能上看,兩國相差不大。但俄羅斯運載火箭面臨的最大難題不是技術,而是資金。他介紹說,蘇聯時代為登月項目研制的N-1重型火箭雖然遭遇失敗,但後來能搭載“暴風雪”航天飛機的“能源”号火箭成功發射足以證明,蘇聯/俄羅斯已經掌握重型火箭的相關技術。此外,俄羅斯在大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領域依然獨步天下,美國如今依然需要進口俄制RD-180發動機。但俄羅斯的許多航天項目均卡在資金問題上,最後不了了之,“葉尼塞”“頓河”火箭能否真正從紙面設計變成現實,還很難說。
而美國超級火箭盡管進度更快,但面臨的情況也更複雜,不僅因項目進展遲緩被國會卡脖子,還面臨美國政府的行政幹預。龐之浩介紹說,小布什政府時代,美國提出載人登月的“星座”計劃,并配套研制“戰神”重型火箭。但奧巴馬上台後,将NASA的發展目标改為深空探測,“戰神”火箭下馬,SLS火箭主要瞄準更遠的火星和小行星。而特朗普上台後,又重新将目标對準載人登月。這樣的來回折騰,對于需要長期穩定發展的航天項目而言影響極大。
美國《太空》網站透露,NASA考慮如果SLS延期的話,或許可以利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執行登月計劃。龐之浩認為,“獵鷹重型”隻能算“準重型”運載火箭,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隻有63噸。如果使用該火箭執行載人登月,NASA或許會考慮之前的另一個設計思路,将登月飛船分為兩部分,先用兩枚火箭将不同艙段分别發射到近地軌道進行對接組合,然後再飛向月球執行登月任務。但“獵鷹重型”目前的狀态也稱不上成熟,短期内很難執行載人任務。他認為,美國強行要在2024年實現載人登月的難度很大,畢竟很多客觀因素不是長官意志可以改變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