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補壹刀
在拜登總統匆忙結束休假回到華盛頓的當口,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已經在開始準備一場罕見的演習。
這場實兵演練的地點,是在台灣島西南、東南等周邊海空域。
它的時機尤其敏感。
就在前一天,全世界的社交媒體上都在傳閱美國在喀布爾機場丢棄盟友而不顧的畫面,“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的讨論在島内正熱。
17日的這場演習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1995年,解放軍在台灣島南北兩頭投下的導彈。
與此同時,混亂的華盛頓傳遞出混亂的信息。
拜登一邊為喀布爾機場上演的丢人一幕辯解,一邊繼續渲染中俄威脅。
而吊詭的是,在他講完之後三個多小時,布林肯的電話就打到中國了。
意圖很明确:阿富汗搞不定了,鄰居們幫幫忙。
既然是求人幫忙,就應當有個求人幫忙的态度。
01
美國東部時間8月15日淩晨1點56分。
在遙遠的阿富汗,天色已經大亮,塔利班在喀布爾周邊集結,談判代表進入總統府。
與此同時,美國的外交車輛開始離開使館,直升機降落在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附近。
此時仍在戴維營休假的美國總統拜登,已經安然入睡。
直到第二天上午,身穿POLO衫的拜登才聽取了有關阿富汗局勢的簡報。
而那個時候,阿富汗前總統加尼已經帶着大量現金準備出逃,美國駐阿使館人員也被趕到了機場,狼狽而混亂。
緊接着,白宮對參衆兩院分别進行了簡報電話會議。
這一幕是難以思議的——議員們一邊聽着簡報,一邊還要通過手機直播才能知道發生在喀布爾的混亂究竟進展到了哪一步。
而參加簡報會的國務卿布林肯,在簡報會之前還參加了三場電視節目。
當天下午2點43分,半島電視台直播了塔利班人員在阿富汗總統府的畫面,這一幕震撼了美國。
因為就在5個星期以前,拜登在面向全國公衆的電視講話中信誓旦旦地保證:
“塔利班占領一切,占領(阿富汗)整個國家,這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相信阿富汗軍隊的能力,他們受過更好的訓練,裝備更好,在指揮戰争方面更有能力。”
“你不可能看到有人從美國大使館屋頂上撤離阿富汗。它(與西貢)完全沒有可比性。”
“撤軍正在以安全有序的方式進行。”
他還向那些“幫助過美國的阿富汗人”喊話說:“如果你們願意,美國有你們的家,我們将與你們站在一起,就像你們站在我們這邊一樣。”
在今年4月,拜登曾表示:“我們不會倉促退出。我們會負責任地、謹慎地、安全地去做。”
而如今,所有拜登最不想看到的場景,都一個接一個,迅速地出現在他眼前。尴尬的是,同樣的畫面也迅速通過社交媒體傳遍了整個世界。
特别是600多名阿富汗人席地而坐擠在一架運輸機上,還有人緊緊抓住即将起飛的飛機機身,這些畫面,與美國軍犬獨占一個座位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強烈刺激了公衆的神經。
美國對盟友的承諾如此不堪一擊。
美國被拿着AK47的“一群農民”趕出了喀布爾,這是一場倉皇出逃,而遠非當初設想的一場秩序井然、有尊嚴的撤離。
這樣狼狽的場景尤其令美國人感到顔面掃地,甚至是屈辱。
随之而來的是對拜登鋪天蓋地的抨擊。
在塔利班攻城拔寨的時候,拜登選擇離開濕熱的華盛頓,前往戴維營度假;塔利班層層包圍喀布爾的時候,拜登不置一詞;直到國内批評聲浪實在高得無法忽視,他才終于短暫地中止休假,匆匆返回華盛頓,發表了最新的談話。
02
拜登的講話幾乎沒有任何出乎人們預期的地方。
他講了很多,但核心信息就兩點:
第一,美軍在阿富汗的行動是成功的,美國在阿富汗的使命“從來也不應該是國家建設”,阿富汗政府的潰敗不是因為美軍無能,是因為“阿富汗政治領導層放棄了”和“阿富汗軍隊崩潰了”;
第二,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是正确決定,因為“如果阿富汗軍隊不能或不願守住自己的國家,美軍在阿富汗再駐紮一年或五年都無濟于事”,更因為“我們真正的戰略競争者”是中國和俄羅斯。
不過,美國輿論并不買賬。
有議員指責他的講話是“不誠實的”,也有很多媒體毫不客氣地指出,拜登總統的說法有太多前後矛盾的地方了。
輿論也普遍注意到,這還是一個避重就輕的講話,因為拜登花了大量的時間為“撤離阿富汗”進行辯護,而對于這兩天極其混亂的撤離——或者說逃離,他蜻蜓點水,一帶而過。
不過也是,除了拼命甩鍋,以及渲染中俄威脅之外,拜登還能說什麼呢?
但吊詭的是,就是拜登講完之後兩三個小時,布林肯的電話就打到了中國。
應約與他通話是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
布林肯打這通電話的目的顯而易見:美軍還沒有撤幹淨,阿富汗局勢就搞不定了,以後怎麼辦,還要周邊鄰居多幫忙。
既然要求人幫忙,就應該有個求人幫忙的态度。
一邊說着我要抽出身來對付你的崛起,一邊又說你還得幫着我快點從這個泥潭抽身。
天下哪這樣的道理。
所以王毅也說得非常直白、霸氣:
“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和亟待解決的地區熱點問題,中美理應開展協調合作,這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但美方不能一方面處心積慮遏制打壓中國,損害中方正當權益;另一方面又指望中方支持配合。國際交往中從來不存在這種邏輯。”
大國擔當,不卑不亢。
與此同時,他還戳破了美國背後玩的兩面派花招。
王毅強調,美上屆政府宣布撤銷“東伊運”的恐怖組織定性,在反恐問題上搞雙重标準,這是危險的,也是錯誤的。他表示,美方應改弦更張,為中美涉阿合作以及國際反恐合作掃除障礙。
既想讓中國幫着反恐,又在對“恐怖主義”的認定上大搞雙标,反反複複污蔑中國的反恐行動是“鎮壓”。
美國這種自私自利已經極端到令人發指,哪怕今天在阿富汗栽了大跟頭,它也絲毫沒有反思和改變。
03
中國人從來就不吃這一套。
我們按部就班,穩紮穩打。
就在美軍倉皇逃離阿富汗的幾乎同時,8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發了一份簡短聲明。
聲明說,東部戰區當天出動作戰艦艇、反潛機、殲擊機等多軍種力量,在台島西南、東南等周邊海空域組織聯合火力突擊等實兵演練。
字越少,事越大。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1995年李登輝悍然訪美之後,解放軍斷然在台灣島南北兩端投下導彈。
而且這次我們也毫不含糊,直接表示這就是沖着美台勾連來的。
東部戰區在聲明中說,近期美台頻頻勾連挑釁,發出嚴重錯誤信号,此次演練,就是對外部勢力幹涉和“”勢力挑釁的嚴正回應。
這一演練恰好出現在美國狼狽的潰敗,不負責任地抛棄盟友之後,也出現在島内“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讨論正熱的時候,對“”的震撼,可想而知。
對此,台灣“國防部”隻是非常“低調”地回應說,對此有充分的掌握和評估,并做好各項應對準備。
其他的一個字都不敢叫嚣。
民進黨當局心裡其實有數得很,拜登是真的因為要對付中俄才從阿富汗撤出的嗎?
也許他心裡真是那麼想的,但更加現實的原因是,美國打不赢。
20年,1萬億美元,2448名軍人的性命。
沒有打垮塔利班,卻落到今天被這些“農民士兵”趕出阿富汗的境地。
還記得在2008年12月,小布什跑到阿富汗視察美軍,他在與時任阿總統卡爾紮伊的會面中,他表示,除掉塔利班隻是一個開端。
他無比驕傲地說:“美國設定了一個宏大的目标,那就是幫助阿富汗這個年輕的民主國家成長壯大,擺脫仇恨、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意識形态。”
而今天,拜登輕易推翻掉布什的說法,表示“我們去阿富汗不是為了國家建設”,“阿富汗人民有權利也有責任決定他們的未來以及如何管理他們的國家”。
美國在阿富汗兜兜轉轉20年,終于以付出巨大代價的方式,學到了一條外交準則:“不幹涉他國内政”。
這不是因為美國守規矩了,而是因為它虛弱了。
在阿富汗發生的一切給了我們強烈的啟示。
第一,要美國理性下來談合作,隻能通過“挫折教育”,不吃點苦頭,美國人的鼻孔永遠是朝天的,對他們,我們隻能“以硬求和”,而絕不可用退讓和妥協來換取和平。
第二,美國不可靠,而且也不要指望美國對自己的出爾反爾會有任何一絲慚愧,因為白宮永遠認為,錯誤都是另一個黨派犯下的。
第三,我們也不要真的認為美軍從阿富汗撤退,就是對中國的大軍壓境,更不必為此而感到恐慌。
美國在阿富汗赢不了的,在中國更赢不了。
包括台灣在内的全中國人,都應該對這一點深信不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