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oppo行業增長見頂

oppo行業增長見頂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2:43

作者|于惠如 編輯|羅麗娟

“三年後,如果需要對OPPO做一個定性,OPPO會是一個什麼公司?”在2019年的未來科技大會上,面對該問題,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永給出的答案是:一家科技公司。

在今年的未來科技大會上,自研芯片、折疊屏手機、AR眼鏡——OPPO發布的諸多新品似乎在交上一份曆時兩年的成績單。

oppo行業增長見頂(轉型科技公司第三年)1

OPPO創始人兼CEO陳明永

對于OPPO而言,向科技型公司轉型的這兩年,變化巨大。從組織結構、産品策略、戰略到品牌等方方面面,均有了調整。

今年内,OPPO更是頻頻涉足新領域:年初,OPPO宣布成立健康研究實驗室。兩個月前的開發者大會上,首次明确地對外公開汽車相關業務——命名為OPPO智行(OPPO Carlink)的解決方案面世。

而在組織架構上,一加手機正式回歸OPPO,成為OPPO旗下子品牌。

要成為一家科技公司,入局IoT、布局汽車業務、自研芯片,實際上,OPPO的每一步幾乎都晚于友商,且多個業務表現“平平”,未争第一;但在這樣平穩的“脾性”之下,在行業洗牌浪潮中,OPPO也依然以第一梯隊企業身份來到了智能手機的下一個戰場。

邁入研發“深水區”

“兩年前的INNO DAY上,我說過,要有‘十年磨一劍’的信念,勇于邁進研發‘深水區’,構建最為核心的底層硬件技術。”陳明永在主題演講中提到,邁入研發深水區的第一步,就是做自研芯片。

12月4日,OPPO正式發布了第一款自研6nm影像專用NPU(神經網絡處理器)芯片——馬裡亞納MariSilicon X。

oppo行業增長見頂(轉型科技公司第三年)2

OPPO發布首個自研NPU芯片——馬裡亞納 MariSilicon X

馬裡亞納MariSilicon X集成了OPPO自研的MariNeuro AI計算單元,提供18TOPs的最大有效算力,以及業界領先的11.6TOPs/w的能效表現,面向OPPO自研AI算法,實現高效的計算加速和功耗優化。

陳明永表示,馬裡亞納MariSilicon X隻是OPPO自研芯片的一小步,未來OPPO會持續投入資源,用幾千人的團隊,腳踏實地做自研芯片。

手機廠商“造芯”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華為、小米、vivo等國内頭部手機企業均已親自下場。

不占時間先發優勢的OPPO為何要自研芯片?

陳明永給出了兩方面的考慮:其一,用戶需要;其二,OPPO戰略的必然選擇。

“我們看到,用戶對手機影像的需求在不斷升級,雖然OPPO有超過10年的影像技術積累,但我們走得越深就越發現,要想真正解決影像的行業難題、提供超越用戶期待的産品體驗,就必須從芯片上下功夫,提供芯片級解決方案。“他說。

在陳明永看來,萬物互融時代,一家科技公司如果沒有底層核心技術,就不可能有未來。這意味着,OPPO要轉型為科技公司,就必須通過自身關鍵技術解決關鍵問題。

而從切入點上,與華為、小米、vivo不同,OPPO選擇了自身擅長的影像入手。這也是由于通用芯片和ISP無法滿足計算影像在算力和能效上的需求,這就需要自研專用NPU來解決。

oppo行業增長見頂(轉型科技公司第三年)3

OPPO芯片産品高級總監姜波表示,未來OPPO将打通影像的垂直整合,将影像鍊路的各個環節掌握在自己手中,擁有完全獨立自主的技術體系。

據介紹,OPPO芯片團隊規模已有數千人。OPPO的最終目标是從芯片開始,打造全套的自研能力。

OPPO高端旗艦Find X最新系列,将率先搭載該芯片,預計2022年一季度首發。

事實上,除了自研芯片,OPPO在芯片投資領域的步伐也沒有停下來。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一年内,OPPO投資的芯片企業包含芯德半導體、瀚巍微電子、麥斯卓微電子等近十家半導體相關企業。

芯片是OPPO轉型科技公司及“3 N X”戰略的至關重要一環,OPPO能否像在影像市場一樣,成為影像芯片的佼佼者尚有待驗證。

推出自研芯片的同時,OPPO還發布了新一代智能眼鏡OPPO Air Glass和折疊屏手機OPPO Find N。其中,OPPO Air Glass的最大賣點是輕薄,整體重量隻有30g,是目前業内最輕的産品之一。

oppo行業增長見頂(轉型科技公司第三年)4

OPPO研究院院長劉暢正式發布OPPO Air Glass

IoT需要好故事

除了比拼自研能力,在“内卷”的智能手機賽道上,幾乎已經找不到純粹的手機商。手機廠商出圈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早已不是新聞。

在過去的幾年,布局IoT領域成為手機廠商的一種潮流。如今,IoT戰場已是硝煙彌漫。

OPPO對IoT領域的探索最早源于2018年。在當年的科技展上,陳明永表示OPPO将布局多智能終端領域。彼時,OPPO定下未來五年發展戰略——萬物互融生态戰略,并自那時起搭建團隊,積累在IoT領域的能力。

在一年後的OPPO未來科技大會上,陳明永宣稱OPPO将向科技公司轉型,并明确提出三個發展方向:第一,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未來三年,将研發投入提升至500億元;第二,OPPO将構建多入口生态,會推出智能手表、智能耳機、智慧屏等多種産品;第三,做好内容服務。

為配合公司的科技戰略轉型,過去三年,OPPO不僅成立了移動研究院和移動事業部,還提高了科研經費,用于引進科研人才等方面。

但反觀整個手機行業,與小米、華為相比,OPPO算是IoT領域的“後發者”。

在所有手機廠商中,小米最早提出IoT“生态鍊”的概念。2013年,小米推出第一台智能電視并持續布局。在小米高級副總裁王川的帶領下,小米智能電視成長為中國區第一。

小米2021年第三季度财報顯示,在今年第三季度的營收構成中,小米的IoT與生活消費産品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币209億元,同比增長15.5%,占總營收的27%,為小米收入主力之一。

從對IoT的布局來看,小米更像一個“百貨公司”,生态布局是所有手機廠商中最廣的,各類智能設備包括電視、筆記本電腦、平闆、聲學産品、家電、平衡車、配件等。

2019年,華為宣布“全場景智慧化戰略”,實施“1 8 N”戰略,其中“8 N”便是華為的泛IoT業務。從過往發布會看,華為更強調多設備協同的概念。除了發力手表、智慧屏、電腦、音箱等聯網核心入口産品,去年11月并入消費業務BG的智能汽車業務,也同樣加入IoT業務陣營。

對比來看,直到2020年3月,OPPO終于發布首款智能手表。10月19日,推出兩大系列智能電視,這也被視作OPPO正式布局IoT生态的重要一步。然而,在激烈的競争下,OPPO能争取到的市場空間有限,從市場反響來看,OPPO并未成為智能手表、智能電視行業的攪局者。

根據《IDC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數據,2020年第四季度,OPPO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已經增長到了138萬台,但是與前一名卻存在450萬台的差距。

oppo行業增長見頂(轉型科技公司第三年)5

和小米、華為相比,OPPO不僅在步調上慢了一步,也缺少發力重點。

從品類來看,OPPO的IoT産品雖然涵蓋手表、耳機、AR眼鏡等,但均表現平平,不曾出現過爆品。

據36氪今年4月的報道,OPPO在IoT業務闆塊一直處于虧損狀态,去年虧損甚至高達數億。

或許是因為IoT業務沒有達到預期,今年上半年,OPPO在組織架構上對該業務進行了調整。4月,OPPO将新興移動終端事業部改名為IoT事業群,按照設備種類,設穿戴事業部(手表、手環)、智能顯示事業部(電視)和音頻事業部(耳機)。調整後,各單獨事業群擁有獨立決策權,OPPO不會幹涉具體業務,各事業群自負盈虧。

在IoT領域邁大步子,OPPO還在繼續向外拓展商業版圖。

今年年初,OPPO成立健康領域研究團隊,希望探索健康領域。根據OPPO公布的規劃,其在該領域的布局不局限于銷售與健康相關的IoT産品,最終目标是通過對健康設備和健康數據的應用,解決健康領域的核心問題。

在今年的科技大會上,OPPO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将從基礎理論、技術研發及臨床應用層面展開合作研究。

不過,在健康領域,OPPO又“趕了個晚集”。過去一年,華為已經推出多款面向健康領域的智能穿戴産品。小米也成立了專門對智能手環研發的可穿戴部門。

“後來者”求變

變化不限于此。

過去多年,OPPO一直都被視為一家“營銷公司”。但在2018年底提出向科技公司轉型後,外界發現OPPO的廣告中鮮少大規模出現明星代言了,營銷也逐漸平和多元。

在12月14日的演講中,陳明永的言論從側面印證了OPPO的改變,他提到,品牌煥新是OPPO的戰略行動之一。“明年是OPPO成立的第18年。我們希望以一個新的面貌,與全球用戶交流。所以,我們升級了OPPO的品牌主張,那就是:微笑前行。”

在這個品牌主張中,OPPO希望與所有爬坡者共同行動。而其對爬坡者的定義則是:身邊每一個平凡的個體。

在産品策略、組織架構等方面,OPPO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兩年前,OPPO經曆了銷量和市場份額的下滑。IDC數據顯示,2019年OPPO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降20.4%,市場份額也縮水了2.8個百分點,在第四季度更是跌入谷底,市場份額下跌超過30%。而在外界看來,手機産品線混亂是OPPO市場份額下滑的重要原因。

OPPO在2012年推出的R系列曾肩挑重任,憑借高顔值和高拍攝性能等優勢,R系列自上線後獲得消費者熱捧。該系列的成功曾一度讓OPPO坐上國産手機銷量榜榜首的位置。然而2018年發布的R15并未延續此前輝煌,“高價低配”成為其被外界诟病的标簽。

2019年,OPPO 停更R系列,推出全新Reno系列,并在短短9個月内更新了三代産品。也因此,2019年被外界認為是OPPO産品線混亂的一年。Reno系列發布的時間正值友商布局5G手機的關鍵時期,在布局5G手機這步棋上,OPPO又比華為、小米、vivo晚了一步。

去年,OPPO延續産品線的調整,重啟高端旗艦Find系列,并推出重磅旗艦産品Find X2,這款手機幾乎擁有當前最高配置,價格也上探到了6999元。

OPPO Find 系列正式啟動于2011年8月,被認為是OPPO探索手機高端市場的開始。在以千元機為主的大環境下,Find5定價3000元價位段,且在當時就取得市場成功,銷量超100萬。

oppo行業增長見頂(轉型科技公司第三年)6

OPPO Find N手機

今年3月,在FindX3發布會後的采訪中,OPPO中國區總裁劉波給出了高端市場的終極目标:OPPO要成為600美金市場上的第三個高端品牌。

明确高端産品的目标和打法後,OPPO為Find系列調集了公司最強的研發團隊。劉波認為,高端突破是OPPO實現突破的第一步。

為在突破高端市場時擁有更大的能量,去年5月,OPPO調回一加手機創始人劉作虎,擔任首席産品官,全面負責OPPO的産線規劃。劉作虎回歸一年後,一加手機也正式回歸OPPO,成為OPPO旗下子品牌。

6月16日,劉作虎發内部信表示:“在一加和OPPO核心管理團隊的一緻建議下,我們決定将一加團隊和OPPO團隊進行全面合并;一加将成為OPPO旗下獨立運營的品牌。”

在外界看來,老将劉作虎攜一加回歸,能幫助OPPO更好地梳理産品線和定位。

的确,OPPO旗艦機Find系列和一加旗艦機在定位、價格等方面均有重合,二者均以影像、色彩為賣點,這也造成了兩個品牌在高端市場的非必要競争,一加回歸有利于解決該問題。

相比手機,汽車的故事更吸引大家。和華為、小米一樣,OPPO也有造車夢,而且已開始布局。

兩個月前,OPPO軟件工程事業部總裁吳恒剛公布了一項名為OPPO智行(OPPO Carlink)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套從硬件到軟件、從二輪電動車到四輪汽車、從技術到服務,跨終端、全場景的系統出行解決方案。其能力包括數字車鑰匙、手表車聯、車機投屏、車載快應用、閃充上車、車管家等。

盡管OPPO已開始在loT、健康、汽車等多個領域拓寬業務邊界,但與同行相比,OPPO均非引領者。而且對這些領域的布局都需要長周期的投入。

但終局尚未到來,已經開始主動求變的OPPO能否赢得手機乃至IoT市場的比拼,時間會給出答案。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