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秋季手心腳心容易出汗

為什麼秋季手心腳心容易出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13:16:11

前幾天有讀者問我,靜坐的時候手腳心老是冒汗,很多年了,不知道怎麼辦?手足汗症,即手足之多汗症,它是局部汗的一種,即指手足部出汗而其他部分無汗,其證見手足經常潮濕多汗。但是手足汗出作為主症之一最早見于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述熱病中的陽明腑證,腸中燥屎内結,而緻手足橄然汗出,常于便解,熱退後,汗出即能自止。

為什麼秋季手心腳心容易出汗(一動不動手心冒汗)1

汗乃心之液,出于皮膚之津液也。手足汗者,别處無汗,乃陽明熱盛,或脾胃濕熱,或心腎陰虛,或脾胃虛寒而出汗。所以手足汗症主要責之于脾胃,同時亦與其他髒腑有關。我們來具體看下:

手足汗症的辯證

陽明熱盛

手足汗出漢張仲景《傷寒論》208條“手足橄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220條“但發潮熱,手足黎漿汗出,大便難谙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可見,手足出汗是燥屎内結的主要指征,是陽明腑證的主症之一。

治則:燥結内結,宜苦寒攻下,如《醫方類聚 手足汗》曰:“陽明病,手足汗出,谵語,大便難,此熱證也,與承氣湯下之。”

宜用:承氣湯加減

脾胃濕蒸

旁達四肢蓋脾胃主肌肉四肢,其病理變化常在手足反應出有關症狀,飲食不節或外感濕邪,損傷脾胃,濕濁内生,蒸久化熱,濕熱旁達四末則為手足汗出,故曆代大多數醫家認為手足汗出多與脾胃有關,如明 孫一奎在《赤水玄珠 手足汗》曰:“手足汗乃脾胃濕熱内郁所緻,脾胃主四肢。”

治則:清利濕熱,祝建權認為脾主四肢,臨床上手足汗屬脾胃濕熱者多見,治療當以化濕清熱

宜用:蕾樸夏菩湯加減

心腎陰虛

迫津外洩心主血,腎藏精,勞神過度,亡血失精,緻血虛精虧,陰液不足,虛火内生,心液被抗不能自藏,外洩作汗《醫宗必讀》“心之所藏,在内者為血,在外者為汗,汗者心之液也。而腎主五液,故汗證未有不由心腎虛而得者。”

治則:滋陰清熱,麥味地黃湯主之。夏建忠認為手足心汗多大多屬陰虛陽亢之症,宜養陰清熱,護液止汗

宜用:麥味地黃湯加減

脾胃虛寒

失于固攝手足汗,臨床也有中陽不足,脾胃虛寒而出汗者。如《傷寒論》191條:“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戳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此時中陽不足,胃中虛冷,陽氣不固,失于固攝,故手足汗出。《吳中醫集 汗》曰:“又有手足汗,屬脾胃虛寒,不能運行津液,乃乘虛陽外越而溢,如陰盛而淫雨滂沱也,其汗必冷,與實熱之汗不同。”可見,脾胃虛弱,陰寒内盛,腸道寒凝冷結,而中氣困滞,無力收攝,亦可形成冷汗外溢手足。

治則:溫補中陽,治宜理中湯加減。劉明武認為手足汗出屬胃中虛冷,陽氣不固者,非理中,真武不能取效。宜用:理中湯加加減手足汗症并不少見,有手汗多,足汗多,或手足汗均多者。在具體改善過程中需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