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有多注重防曬?
防曬霜隻是入門級别,遮陽傘、防曬面罩等是進階級别,當用上了連體防曬服,把人從頭罩到尾才算是高手級别。
其實,在科學家看來,陽光并沒有那麼可怕,一項新研究顯示,曬太陽對認知能力有好處。
《生命時報》結合新研究并采訪專家,提醒你曬太陽的重要性,并教你如何曬更健康。
受訪專家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尤長宣
北京友誼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 趙俊英
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醫師 呂沛宛
适度曬太陽可防癡呆
近日,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聯合青島大學附屬青島市市立醫院的研究團隊發表在《英國醫學委員會内科學》(BMC Medicine)的一項研究提示,适度曬太陽可降低癡呆風險。
該研究從英國生物樣本庫中納入362094名成年人,中位随訪9年期間,1.15%的人首次診斷為癡呆症。
分析顯示,戶外日照時間與癡呆風險之間呈J型曲線關系,戶外日照時間平均每天1.5小時、夏季每天2小時、冬季每天1小時時,癡呆風險最低。
平均、夏季、冬季每天戶外日照時間分别短于上述界值時,癡呆風險分别增加18.4%、18.2%、13.9%;每天戶外日照時間長于上述界值時,癡呆風險分别增加21%、8.6%、24.2%。
戶外日照時間較短時,癡呆風險顯著增加;而戶外日照時間較長時,癡呆風險以相對緩慢的速度增加。
在年齡大于60歲者、女士及每晚睡眠時間為7小時的人中,戶外日照時間與癡呆風險之間的上述關聯更明顯。
作者指出,這可能是因為日照促進維生素D合成,通過多種途徑促進大腦健康。曬太陽還可能會通過調節晝夜節律以及人體生物鐘而影響認知功能。當然,戶外日照不能過多,否則會增加曬傷、皮膚癌等疾病。
不曬太陽的人虧在了哪兒
多項研究表明,合理曬太陽有助于降低癌症、心髒病、中風、呼吸道疾病等的風險,還對穩定情緒、提升激素水平有好處。
太陽曬不夠的人,吃了以下4個虧。
骨質疏松
人體90%的維生素D是依靠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後,通過自身皮膚合成的,它們可以促進鈣在人體中的吸收,從而起到強壯骨骼的效果。
總不見太陽,會導緻維生素D缺乏,增加骨質疏松風險。
糖尿病
西班牙國立馬拉加大學研究發現,日曬不夠導緻的維生素D水平較低,可增加患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
抑郁
曬太陽時,褪黑素分泌減少,可使人的情緒獲得提升,從而增強人體免疫力,反之則容易精神抑郁,抗病力下降。
曬太陽少會抑制腦内“快樂激素”5-羟色胺的生成,催生抑郁。臨床上,因晝短夜長、日照減少導緻的季節性抑郁很常見。
多種疾病風險
日曬不夠還會增加人們患上心髒病、認知障礙、勃起障礙、前列腺癌、精神疾病的風險;而多曬太陽有助于預防多種癌症及過敏、哮喘、近視、流感、佝偻病等常見病。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多曬太陽?以下5個問題中有3個以上為“是”,說明你該曬一曬了。
曬太陽把握幾個“度”
如果擔心曬黑或增加皮膚癌風險,同時又想充分享受陽光帶來的健康益處,可通過以下幾種方法,最大限度減少不良影響。
1
時間
盡量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此時是紫外線高峰時段,尤其是夏季紫外線過于強烈,要選在早晚,時間可以縮短至15分鐘以内。
若想在一天内找到曬太陽的最佳時間點,看影子長度是個不錯的方法:
2
人群
不同人群曬太陽的時間可以稍作調整。
3
地點
隔着玻璃曬太陽,紫外線透過率不足,不利身體合成維生素D,最好到綠化較好、空氣清新的戶外環境。
如遇大風等惡劣天氣,可在家裡靠近玻璃曬太陽,效果比不曬要強。
4
部位
曬太陽時,除了頭部,四肢、背部也是重點。
可以張開雙臂,掌心朝向太陽,想象陽光灑滿全身,配合深呼吸,覺得累時放下雙臂,重複該動作曬15分鐘後,搓熱雙手,暖暖臉部,再散散步。為防刺眼可以戴副墨鏡。
5
食物
曬太陽後,可以喝點綠茶、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适當補充富含維生素B3的食物,如動物肝髒、雞胸肉、三文魚、豬肉、牛油果、蘑菇等,有助保護皮膚。
6
曬後修複
若在陽光下長時間停留後,皮膚出現了發熱、發紅、刺痛,晚上要曬後修複。可用略低于體溫的濕毛巾冷敷,讓皮膚鎮靜修複,再進行補水、保濕等護理。
此外,毫無防曬時去海邊日光浴,甚至去照人工紫外線都不提倡。若戶外活動時間較長,可适度塗抹防曬霜或進行物理防曬。▲
本期編輯:王曉晴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