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與演變
“羊”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是一個象形文字,采用以局部替代整體的造字方法。描繪的是一隻羊頭的正視圖,上端是兩隻彎曲的羊角,中間一豎是羊臉的線條化,下部向上斜的兩短畫像羊的胡須。為了方便刻畫,後來彎曲的羊角逐步減省為一短線。
青銅器上的金文,因為刻畫方法的變得更加方便,羊的形象刻畫得更加形象逼真,商代羊己觚上的“羊”就是一幅畫,描繪了羊的頭部、眼睛、肥碩的身體、腿,特别是巨大的羊角更加突出表示了羊的特征。後來變成抽象畫,用羊頭代表羊,描繪了羊頭的形狀,彎彎的羊角,倒三角的臉。随着文字的發展,字形逐步筆畫化、線條化。羊角變成了兩個“人”字形,羊臉變成了兩橫一豎。由于羊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羊”字的金文字形也非常豐富多彩。
小篆字形繼承金文,有的字形把羊角拉長,有的字形由兩橫變成了三橫。
隸書繼承小篆,字形基本統一,變成了現在“羊”字的形狀,成了純純的記号字。
楷書字形延續隸書,字形規整統一。
二、含義
“羊”字本義指家畜羊,一般頭上有一對角,品種很多:綿羊、山羊、羚羊、小尾寒羊、岩羊、湖羊、藏羊、盤羊、青羊等。
古人的祭祀時常用豬、牛、羊,《大戴禮記·少牢》:“羊曰少牢。”古人日常生活跟羊也有密切的關系,是食物、衣服重要來源之一,羊性情溫順,所以常被視為吉祥的象征。因此“羊”在古文字中通“祥”。《王孝淵碑》:“羊吉萬歲,子孫自貴。”表示細密、完備,通“詳”。《馬王堆漢墓帛書》:“臣願王與下吏羊計某言而竺(笃)慮之也。”
羊是漢字部首之一。用“羊”作意符的字有的是羊的名稱,如羚、羔、羝;有的是與羊性格有關的事物、性狀等,如:姜、樣、洋、恙、羹、羞、善、群、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