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青年如何參與全球治理

青年如何參與全球治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5:42:41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 百年風雲變幻,青年始終是改變國家、民族乃至世界最積極蓬勃的力量。今日青年,生活在飛速發展的時代,見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享受技術變革的成果,也直面社會發展的難題。

無論鄉村還是城市,全球各個角落,總有一群胸懷社會、着眼未來的青年,分享知識技能,散播向上、向美、向善的理念,敢于夢想、敏而實踐,用行動一點一滴地改變世界。

教育扶貧

在洋溢熱帶海島風情的馬來西亞沙巴州,由一群大學生和志願者組成的“婆羅洲團結組織”發起開辦了三所漁村學校,為鄉村兒童及婦女開展掃盲扶貧。

社會學在讀博士生娜琪芭·阿茲曼告訴新華社記者,當地漁村有不少兒童因為種種原因尚未獲得合法身份,未能接受公立教育,但這些孩子應當享有受教育的權利。2018年以來,她和“婆羅洲團結組織”的同伴一起教授基礎的讀、寫、算,以及烹饪、種植、繪畫等技能,幫助孩子們獲得一技之長,繼而有機會實現經濟獨立。

青年如何參與全球治理(全球連線青年)1

4月12日,在馬來西亞沙巴州仙本那,“婆羅洲團結組織”的學生志願者為受火災影響的兒童發放食物。(受訪者提供)

學校現有150名學生。過去兩年,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每年仍有12人畢業。

娜琪芭認為,“扶貧先扶智”這句話在各國一樣通用。幾年掃盲教育開展下來,改變在一點點發生。一些學生畢業後回到學校,幫助教授剛入學的孩子;還有一些學生把街上遇到的流浪兒童帶到學校接受教育。

“教育是一種變革工具,是消除貧困之路,是促進經濟之路,是推動進步之路。”娜琪芭說。

技術賦能

尼泊爾缺電,農村地區用電更困難。學電子工程出身的薩迪克希娅·阿裡亞爾和同伴創立公益企業“喜馬拉雅創新”,通過推廣太陽能發電幫助扶貧。

扶貧對象主要是年輕的鄉村婦女。她們的丈夫大多在國外打工,她們既要打理農活,又要照顧家中老小。薩迪克希娅說,“喜馬拉雅創新”開展的項目使她們有機會學習、使用太陽能,獲得穩定的電力供應,更高效地從事生産。她們的孩子也能使用平闆電腦或智能手機學習。

青年如何參與全球治理(全球連線青年)2

4月22日,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喜馬拉雅創新”共同創始人薩迪克希娅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

“喜馬拉雅創新”同地方政府合作,與社區民衆商讨最合适的發展模式,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賦予他們決定發展進程的權利。

改造鄉村并不容易,但那些年輕女性的熱忱給了薩迪克希娅力量和信心。她說:“哪怕隻是些許努力,也能促進改變。”去年,這一項目獲得聯合國“婦女企業振興基金”的扶助。

薩迪克希娅還準備搭建電商平台,把農村産品賣到城市,以期播下數字經濟的種子。她告訴記者,希望從中國電商學習能夠改進服務的創新技術。

創業向善

清潔低碳,在鄉村需要一塊太陽能闆,在城市則可以從“不浪費食物”做起。中國清華大學畢業的“95後”柳濟琛相信,改變消費方式,也能改變世界。

一次偶然的就餐,讓柳濟琛萌生休學創業的靈感。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他和團隊成員研發“光盤打卡”小程序,鼓勵人們在光盤後拍照,積累“正能量積分”,兌換公益商品。“光盤打卡”小程序目前已有遍布全國高校、企事業單位的900萬用戶。

青年如何參與全球治理(全球連線青年)3

這是2020年10月5日在位于重慶來福士的一家老火鍋餐廳拍攝的“光盤行動”宣傳标語。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2020年,柳濟琛成為第一位來自中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青年領袖。今年,“光盤打卡”入選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孵化器,獲得來自聯合國體系的資金和資源支持。

柳濟琛希望提供标準化、開源的技術運營解決方案,幫助更多國家制止食物浪費。他還計劃建立一個綠色生活及消費的回饋機制,鼓勵衣食住行的低碳行為。

柳濟琛說,技術創業不僅是實現個人價值的道路,也是倡導正能量、踐行新風尚的方式。“商業向善、科技向善将成為不可阻擋的大趨勢。這樣的大背景下,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可持續發展作為自己終生的事業。”

改變自己

強健體魄、陽光心态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前提,墨西哥跳水名将羅梅爾·帕切科對此有切身體會。

他說,學會“克服恐懼”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每天站上10米跳台邊緣,就要克服巨大心理壓力,這也讓我學會以不同方式看待生活,讓我變得更強大。”

他是一名擁有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3歲起練體育,參軍、演講、出書、征戰奧運會……他不斷調整人生定位,攻讀了工商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學位,參與幫助墨西哥癌症兒童的慈善活動。去年征戰東京奧運會後,帕切科選擇退役,成功競選墨西哥國會衆議員,開啟人生新旅程。

青年如何參與全球治理(全球連線青年)4

2015年7月11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泛美運動會上,男子跳水三米闆比賽冠軍、墨西哥選手帕切科(左)和教練馬進(中)以及女子十米跳台賽冠軍、墨西哥選手埃斯皮諾薩(右)合影。新華社發(鄒峥攝)

個人奮鬥的道路上,帕切科與中國結下深厚淵源。他17歲時結識中國援墨體育教練團的馬進指導,當了她18年的弟子。從這位“中國媽媽”身上,他學到了自律和勤奮等優秀品質。進入國會後,他加入中墨友好小組,繼續推動兩國人文交流。

帕切科說:“年輕人,不要以出身等條件限制為借口,不要被困難打敗,任何人經過奮鬥都能成功。”

追夢不停

阿爾卑斯山腳下,法國網絡歌手戴亮最近創作了一首歌,叫《山的禮物》,希望以此告訴在中國的朋友他現在的情況。

戴亮來自法國城市裡昂,“亮”正是家鄉裡昂的中文諧音。他同中國的緣分始于在北京學中文的經曆,也來自音樂這門“世界通用語言”。他在中國生活、創作并發行中文歌曲專輯,唱“在中國的法國人”。他也在法國開演唱會,講述他了解的中國故事。

青年如何參與全球治理(全球連線青年)5

2020年5月28日,戴亮在其個人社交媒體賬戶發布在阿爾卑斯山創作中文歌曲的照片。(受訪者提供)

17歲在北京讀大學時,戴亮被老師派去采訪中國搖滾傳奇人物崔健,因而看到音樂世界的多種可能。他到過上百座中國城市,把它們寫進了歌裡。“這20年的時間,我一直特别忙……中國文化是無限的,法國文化也是無限的。兩種文化疊加起來,方向太多了。”

他在法國和中國都開了公司。疫情困住了戴亮的腳步,他渴望重新自由穿梭于兩國之間。他說,盡管世界好像暫停了,但演出時遇到的不少年輕人總在聊着計劃和夢想。

“年輕人需要夢想,”他說,“無論在法國還是中國,盡管世界局勢艱難,年輕人還是要繼續夢想,并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去實現它們。”

策劃:李拯宇 薛穎

監制:蔣國鵬 闫珺岩

執行:徐力宇 王豐豐

記者:唐霁 孫鑫晶 毛鵬飛 朱炜 梁慧文 吳昊 康文軍 易愛軍 胡若愚 王沛

剪輯:劉江

編輯:沈敏 袁原 徐力宇 王科文 馬曉燕 王申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台出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