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pài”,你腦海裡想到的是某種流派?還是蘋果派?然而,世界上有一種“pài”,它的出現為全世界的數學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個神奇的“pài”,就是圓周率——“π”。
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也是精确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通過持續不斷的精益鑽研,探索到了計算圓周率的精确方法,首次将“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這一數學史上的創舉,被世人稱為“祖率”。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祖沖之與“π”的故事:
視頻
《上下5000年》關于你不知道的祖沖之和圓周率
接下來
我們将同大家分享一些與“π”有關的趣味小故事:
為“π”傾盡一生的人
(魯道夫·範·科伊倫)
曆史上最馬拉松式的人手π值計算,其一是德國的魯道夫·範·科伊倫(Ludolph van Ceulen),他幾乎耗盡了一生的時間,于1609年得到了圓周率的35位精度值,以至于圓周率在德國被稱為Ludolphine number。
其二是英國的威廉·山克斯(William Shanks),他耗費了15年的光陰,在1874年算出了圓周率的小數點後707位,并将其刻在了墓碑上作為一生的榮譽。可惜,後人發現,他從第528位開始就算錯了。
國際圓周率日
2009年,美國衆議院正式通過一項無約束力決議,将每年的3月14日設定為“圓周率日”。決議認為,π約等于3.14,因此3月14日是紀念圓周率最合适的日子。
《上下5000年》
帶你乘坐歲月号時光機
探尋中華千年文化
關注我們 精彩繼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