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話不合時宜?漢哀帝劉欣是漢成帝的養子成帝死後,十九歲的劉欣于綏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四月即位稱帝,翌年改年号為“建平”,此即曆史上的又一著名昏君漢哀帝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什麼話不合時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漢哀帝劉欣是漢成帝的養子。成帝死後,十九歲的劉欣于綏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四月即位稱帝,翌年改年号為“建平”,此即曆史上的又一著名昏君漢哀帝。
即位初期,面對漢朝中道衰落的局面,哀帝很想有一番作為。他為此曾躬行節儉,勤于政事,又啟用龔勝、鮑寅、孫寶等有識之士,頒布限田令、限奴婢令等法令,試圖抑制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然而哀帝生不逢時,當時漢家王朝根基已動,無論何人也無力回天。哀帝的革新政策也因受到大貴族官僚的反對而失敗,而長于權術的祖母傅太後的幹政,使哀帝辦起事來力不從心,結果導緻權力外移,朝風日壞。
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親丁太後得病去世。擔任“黃門待诏”
的顧問夏賀良向漢哀帝上奏說:“漢朝的曆法已經衰落,應當重新接受天命。成帝當時沒有順應天命,所以他沒有親生兒子。現在,皇上您生病的時間已很長了,天下又多次發生變異,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隻有馬上改變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壽,生養皇子,平息災禍。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而不照着做,各種災禍都會發生,人民就要遭受災難。”
哀帝聽了夏賀良的一番話,也盼自己身體健康,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日,即丁太後死後的第四天,發布诏書,大赦天下,改建平二年為太初元年,改帝号為“陳聖劉太平皇帝”,把計時的漏上的刻度從一百度改為一百二十度。
改變年号以後,哀帝還是照樣生病。夏賀良等人想趁機幹預朝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哀帝也因夏賀良的話沒有應驗,派人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作了調查,知道他們實際上是一夥騙子,于是在八月間又下诏書,說道:“黃門待诏夏賀良等建議改變年号和帝号,說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國家永遠安定,我誤聽了他們的話,希望給天下帶來安定,但是沒有應驗。夏賀良等說的做的,都違經背古,不合時宜。
六月甲子日的诏書,除了大赦一項之外,全部廢除。”
這次改元不到兩個月就結束了。夏賀良等人因妖言惑衆,被處以死刑。
——《漢書·哀帝記》
【故事啟示】據史料記載,漢哀帝少年時非但不是好聲色者,還是個熟讀經書、文辭博敏的有才之君。故事中,漢哀帝在廢除诏書時,仍然對“大赦天下”一項予以保留,也不難看出,他也是愛民之君。然而,後來漢哀帝卻由一個頗有朝氣的年輕有為之君,徹底堕落為一個在聲色犬馬之中求刺激的昏君。究其原因,他即位之始遭遇的失敗和挫折是重要因素之一。這啟示我們,要勇敢面對人生路上的坎坷,不能稍遇挫折就心灰意冷、自甘堕落。
【成語釋義】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
【活用例句】你說的那本書是二十年前編輯的, 如今已經~了。
【近義】不合時尚、不識時務
【反義】因時制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