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4-19 11:03:37

現在有寫日記習慣的學生越來越少了,這也導緻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無從下筆,不知道寫什麼好,但實際上,學生們寫一些心中所想,将眼前的事物記錄下來并寫些自己的感受,也會是一篇好作文。

不過,有些時候自己的思維太過于跳脫,可能就會吃到“棒子炒肉”,被父母混合雙打,能在作文裡想寫啥就寫啥,可能隻有小學生做的出來了。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1

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爸媽看後想打人,老師卻笑出魚尾紋!

“我想要一個聽話的媽媽,每天溫柔地叫我起床”,小學生将願望寫進了作文,不知道家長看到會不會後悔自己曾“粗魯”的掀學生被子呢?可以說這個學生寫的是大多數家庭的真實寫照了,爸爸也怕媽媽,老師評價:想得美!說得太到位了。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2

小學生寫作文描述“我的媽媽”,僅有一個開頭就很吸睛,本來想寫媽媽是不到40歲的中年婦女,但是重複性的描寫反而會顯得啰嗦,于是老師就讓學生删掉,沒想到學生直接将“多餘沒用”加在了其中,這位同學,你媽媽不會看到這篇作文嗎?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3

同樣是作文《我的媽媽》,老師卻建議學生将作文名字改文《媽媽,再愛我一次》,看完以後才發現,老師形容得很“真實”,有了我以後,媽媽再也不打麻将了,因為打我更好玩!既心疼又好笑。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4

小學生寫作文以《懷孕》為題,看起來就很吸睛,讀完以後才發現,這個學生竟然比很多成年人還要強,真的是很有責任感了,難怪老師也誇他,就是不知道媽媽看到自己的“兒媳”和“孫子”們,會是什麼感受呢?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5

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爸媽看後想打人,老師卻笑出魚尾紋,月光族叫“一敗天地”,啃老族叫“二敗高堂”,找一個和自己一樣敗家的伴侶叫“夫妻對敗”,怪不得作文名字叫“新三敗”,形容的太貼切了。

從學生的作文中就能看得出來,家長和老師的教育理念并不相同,家長看到可能就會覺得學生不懂事,淨想着好吃懶做,而老師卻看到了學生機智的一面,差異很大。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6

小學生作文《低調》也是如此,老師寫下評語:“天才,把貧窮說得如此超凡脫俗”!可見學生的腦洞大開在老師這裡不算什麼,但要是家長看後可能會覺得學生在寫流水賬,不撕了讓學生重寫就不錯了。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7

家長和老師的教育理念不同,對學生也會有不同的影響

家長辛苦工作一天了,看到學生不好好學習、寫作文可能會很惱火,容易産生“我都天天都很累,你卻不好好學習報答我”的想法,看到學生胡編亂造的作文,更是容易“上頭”了。

不過,家長對學生的誤解,容易讓學生産生自我懷疑的想法,要說學生們寫得不好,也是屬實的,但是從不好到好都需要有個過程,就拿寫作文這件事來說,家長不管學生的天馬行空,說不定學生容易形成發散性思維,靈感更多。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8

而老師看到學生的作文,或許就會感覺學生有新意,願意鼓勵學生多多進行創作,更何況現在的老師都沒那麼教條,也從不吝啬誇獎,學生受到鼓舞,寫作的時候會更具有自信心。

因此,家長和老師不同的教育理念,也會對學生産生大大小小的影響,因此家長也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在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時候,多琢磨一下,說不定就會想出更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9

尊重學生的表達,多角度理解學生作文,會琢磨出更适合的教育方式

其實學生的作文裡,藏着許多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想對成年人說的話,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他們不好好寫作業就是不想好好學習,但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不好好寫作業可能是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想做,例如沒有看完的電視,以及在小區操場等着自己的好朋友。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10

不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不會明白學生為什麼不想學習,所以尊重學生想要表達自己的心情,也多多理解和包容學生,可以更好的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筆者寄語:雖然小學生的作文關注點清奇,但卻值得家長和老師細細品味,希望學生成長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也要做到,這樣才能以身作則,使學生更好的成長。

反鬥杯小學生作文競賽(小學生作文新三敗火了)11

今日話題:你覺得從小學生的作文裡,還能看出什麼呢?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