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花呗公告了接入征信工作的最新進展。公告顯示,在央行征信管理部門的指導下,花呗正逐步推進接入央行征信系統的工作。目前,在獲得用戶授權的基礎上,部分用戶已經能夠在自己的征信報告中查詢到花呗記錄,未來征信服務将逐步覆蓋全部用戶。
“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統”的消息一經放出,迅速蹿上熱搜第一,引發了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花呗進入征信是否影響車貸房貸?”也有網友表示,“對于每月按時還的人來說沒什麼區别”。
相關業内人士認為,花呗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統代表着個人征信系統的覆蓋場景逐漸補全。随着花呗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統,其個人用戶的信用情況,能更好地為金融機構服務,未來部分不良用戶的套利空間也将會降低。
作為螞蟻集團推出的一款消費信貸産品,花呗額度在500元至50000元之間,用戶可以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購物體驗,因具有最高長達40天的免息期,花呗着實吸納了衆多粉絲。螞蟻的數據顯示,99%以上的花呗用戶都有良好的使用記錄。
從花呗用戶升級的協議看,核心内容主要有兩條:一是同意被授權人向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查詢、使用本人的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二是同意被授權人将本人在使用授權業務中提交和産生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包括違約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自行或委托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報送至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及其他依法設立的個人征信機構。
花呗接入央行征信後,用戶極為關心的是,頻繁使用花呗會不會影響銀行貸款?有網友發帖表示,花呗屬于小額貸款,個人征信報告上頻繁出現小額消費貸款記錄,可能會導緻向銀行申請貸款時被拒貸。
對此,花呗在官方社交賬号中表示,花呗的信息将按月彙總納入征信系統,不會單筆報送,也不會上報消費内容、消費時間等具體消費信息。因此,接入征信不會暴露個人的具體消費信息,也不會導緻信用記錄數量劇增。
同時,花呗官方還表示,銀行會根據用戶的财務狀況、收支數據、借貸情況、曆史信用等,綜合評估護用戶的貸款申請,而征信信息是金融機構在向用戶提供服務時評估其信用能力的核心依據之一。“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強調認為,花呗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統後,個人用戶的征信數據将更為詳盡的同時,也需關注此前在傳統商業銀行當中存在的“鄙視鍊”,即過多使用互聯網信貸類産品,可能會對用戶申請傳統商業銀行的房貸、信貸等審批及額度造成不利影響。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此次“花呗”相關數據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統,具有積極意義。我國征信體系越來越完善,對金融機構和大部分用戶來說是一件好事。這将有利于行業信息共享,打破數據孤島,有效降低風險和使用成本,從而有效改善“多頭借貸”等行業亂象。對誠信守信的用戶來說,由于有了良好的信用記錄,獲取金融服務将更加方便,成本也可能更低。對征信系統本身來說,“花呗”相關數據接入,也有助于豐富征信系統數據的維度,提高征信信息的完整度。
但對一小部分用戶來說,更多借貸數據被納入央行征信系統統,也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有業内人士分析,部分銀行等正規金融不喜歡經常用“花呗”“借呗”的人,往往會認為用這些産品的人比較缺錢,一般缺乏還款能力;如果使用“花呗”“借呗”以及小貸公司産品有逾期記錄,銀行等金融更會認為用戶信用記錄不良,拒絕貸款的可能性較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