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著名的作家,是怎麼看待讀書這件事的,他們有什麼樣的獨特見解?
伍爾夫:讀書,不是為了向别人傳授知識,也不是為了糾正别人的看法,隻是為了高興。
伍爾夫
毛姆:養成讀書習慣,也就是給自己營造一個幾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護所。
毛姆
卡裡埃爾:我們的藏書并不一定是由已經讀過或将要讀的書組成,它們應該是一些我們會讀的書,或者我們可能讀的書。即便最終可能沒有讀。這就類似藏酒不一定都要喝掉。
卡裡埃爾
唐諾:可能性,而不是答案,這才是閱讀所能帶給我們真正的、最美好的禮物。
唐諾
魯迅: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實際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魯迅
梁實秋:讀書,永遠不恨其晚。晚比永遠不讀強。
梁實秋
列夫·托爾斯泰: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托爾斯泰
羅曼·羅蘭:和書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歎氣。
羅曼羅蘭
郭沫若: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
郭沫若
莎士比亞: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
最後,分享書評人魏小河的一段觀點:
魏小河在《獨立日:用一間書房抵抗全世界》自序中将閱讀看作“孤獨的修行”,讀書不能包治百病,它歸根結底是一個人的事情。魏小河還說,讀書并沒有給我帶來什麼特别的變化,但我能感覺到自己變得更獨立、更豐富、更自由。他有一個形容,說是圖書館裡書挨着書,一排排,一架架,都是靈魂的墳冢。
閱讀,是人生不可多得的禮物,他的好處遍數不盡,比如你可以借由閱讀充盈生命的内涵,可以通過閱讀逃避現實的堅硬,可以因由閱讀學會與自己相處。
“我們之所以閱讀,是希望人生在世有更多自由和可能。”我們之所以談論閱讀,是因為我們向往這些自由和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