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百姓家訓故事

百姓家訓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8:00:50

■ “b超神探”姚巧蘭心中的家訓就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也用此教育孩子

姚巧蘭 57歲

奉賢區南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b超醫生,上海市勞模

家訓: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百姓家訓故事(家訓在20餘年言傳身教中)1

姚巧蘭正在整理收藏多年的b超影像資料。

“我做過的b超,隻要感覺異常的,都會打印出來,寫上姓名和聯系方式,并建議他們到市裡大醫院複查。等到他們的複查結果出來,再比照自己的,看是不是診斷正确,有沒有漏診。”奉賢區南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b超醫生姚巧蘭打印的照片已經有三個抽屜。她說,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20多年。而在她手上,不但基本沒有漏診,甚至不少市三甲醫院照不出的小異樣,都逃不出她的“照妖鏡”。

姚巧蘭說,從小,父母就教育自己,做事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好。對自己嚴格一點,對别人随和一點。現在,她是這樣要求自己的,也是這樣要求兒子的。“老百姓的家訓應該都是言傳身教的。”姚巧蘭說,她心中的家訓就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從偷師學藝到意外轉正

1977年,19歲的姚巧蘭于奉賢醫專内科畢業,進入莊行鎮一家社區醫院,先後輾轉臨床科、内科、兒保等科室。1990年,為照顧兒子,調至當時的南橋衛生所,負責在中藥房配藥。1991-1992年,社區醫院考慮建b超室,姚巧蘭由單位推薦至長甯區短期培訓。1993年,社區醫院請老師到醫院帶教,一周帶教一天,姚巧蘭再自己到金山石化學習一天。“當時真的什麼都不懂,急死了。但是我到現在還非常感謝這位帶教老師,她教會了我細心、規範,可以說,b超的基礎功,都是她交給我的。”

1993年下半年,姚巧蘭的帶教老師獲得機會到上海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進修學習。姚巧蘭也想去,但按照規定,姚的進修隻能到其上級醫院,也就是奉賢區中心醫院,遠沒有資格進腫瘤醫院進修。好在姚巧蘭的啟蒙老師人好,每次都“順便”帶上她,偷師。

不過,沒過多久,這個什麼都要問、上課極其認真的學生,獲得b超專家朱世亮教授的認可,竟然幫她争取到1994年腫瘤醫院名正言順進修的機會。

那時的交通遠沒現在這麼發達。每天天不亮,姚巧蘭就登上第一輛開往市區的車。6時20分,準時出現在客運總站站台。一般情況下,姚巧蘭會在7時30分左右出現在腫瘤醫院b超室,打開機器,整理房間,收單子,一切準備好,等到快8時,辦公室其他學生才陸續趕到。她的老師朱世亮每每開玩笑說:“姚巧蘭在奉賢那麼遠都到了,你們怎麼到得比她還晚?”每到這時候,姚巧蘭會很不好意思地埋下頭,她說,父母是非常守時守信的人。所以她也要求自己:路再遠,也不能遲到。

有一次,上海大霧,她乘坐的公交車在輪渡上等待了幾個小時,趕到腫瘤醫院時,已經是上午10點。自那以後,大家都知道了,如果今天姚巧蘭遲到,那一定是大霧了。

3抽屜的b超圖像

早年,因為覺得自己不懂b超,姚巧蘭曾無比擔憂地向朱世亮教授請教。當年老師的一句話,成了姚巧蘭之後二十餘年工作的風向标。

朱世亮告訴她:“懂不懂是一回事,但一定不能漏診。”因為如果你看不懂報告,會有專門的團隊可以研究。即使在頂級醫院,同樣會有特殊圖像,專家也未必看得懂。這都沒關系,事後可以團隊分析,還可以建議做ct、做穿刺。但大多數病,越早發現越有利于治療。如果你做b超漏掉了,沒有照到,等到病人三五個月之後查出來,就已經來不及挽救了。

所以,至今,姚巧蘭做b超都特别認真仔細。為了多做幾個b超,來不及喝水上廁所吃飯也是常有的事。常常别人三五分鐘可以做完的b超,在她手上要做十幾二十分鐘。有了這份仔細,很多姚巧蘭與病人的故事就通過官方或者民間各種渠道廣為流傳。

比如,姚巧蘭曾經照過一位病人,懷疑是肝癌,就主動提議可以帶他到腫瘤醫院複查。對方覺得過于突兀,對姚巧蘭說,自己沒覺得有什麼地方不舒服,不歡而散。後來病人的同事知道這件事,當場就跳起來:“你傻啊,姚醫生很有名的,人家不會亂說話的。她都說了可以帶你去腫瘤醫院,你幹嗎不去,我幫你打電話,趕緊去。”之後,說這話的人真的電話打給姚巧蘭。“我記得很清楚,那一年剛實施國慶節七天長假。一過完節,我就帶他去腫瘤醫院檢查,最後确診真的是肝癌。後來立即到中山醫院開刀。”

這樣的事情碰到多了之後,現在,仁濟醫院、中山醫院、瑞金醫院、腫瘤醫院等,都對姚巧蘭的診斷實行免檢政策。不少市裡大醫院,一聽說是姚巧蘭轉過來的病人,就知道要格外小心了,而從1993年開始做b超以來,20多年姚巧蘭确診各種腫瘤病人1300多例,其中早期癌症病例300多粒,無一漏診誤診。

不過,盡管如此,姚巧蘭一碰到異樣圖像,必自己打印下來,寫下對方電話,建議其到市裡複診,得出結果再和自己檢查的核對。“這些事都是自願的,我要對那些相信我的人負責。”姚巧蘭說。在其辦公室,打印的b超圖像,已滿滿3個抽屜。

每周四必“回爐”學習

1994年培訓期間,姚巧蘭發現朱教授每周四都會與研究生一起研究病例,就請求參與旁聽。從此,姚巧蘭成了腫瘤醫院b超室的一名“編外人員”,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每周四上午,她總會準時出現。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今天——即使現在她已成立“姚巧蘭b超工作室”。

每每有人問她,“你現在都已經這麼專業了,幹嗎還這麼折騰來回跑。”姚巧蘭就會感慨:“要學的太多了,現在新技術發展也快,能去學習是我的福分”。

2013年,小區居委會找到姚巧蘭,要征集“家訓”。姚巧蘭想了半天,那就“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吧。“老百姓的家訓應該都是言傳身教的。”姚巧蘭說,父母和自己雖然一生平凡,但對自己要求高一點,對别人的需求,能滿足就盡量滿足。

姚巧蘭笑稱自己就是操心。平時自己的世界隻有家和醫院。雖說自己下午五六點鐘下班,但每每看到外面排隊的人,就咬咬牙加班到七八點。家附近的路都不認識。她和老公做過的浪漫事,就是老公騎着電瓶車帶着她在周邊兜風認路。有一次單位療養,去廣州,到的第一天,姚巧蘭立即腰疼得直不起來,各種不舒服,趕緊緻電讓老公接回去。第二天一上班,居然立即精神抖擻沒一點毛病。

當然,耳濡目染了媽媽的品格,姚巧蘭的兒子朱瑤俊從小也勤奮好學,他從奉賢的中學考入上海外國語大學後又在國外取得碩士學位,回國後在上海金融行業擔任管理幹部的職務,如今這位80後的兒子也已成家并有了孩子。同在醫務界工作的兒媳金曉璐說,巧蘭媽媽對待工作嚴謹敬業,對待醫學技術刻苦鑽研,對待病人滿腔熱忱,她是我們小輩學習的榜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