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稱皇帝之前,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都稱王,楚國并未曾統一天下,為何卻敢于在春秋時期便稱王?
春秋時期,曆史上是東周的前段,當時雖然周王朝衰落,但依然被衆多諸侯國視為天下共主,楚國為何特立獨行,執意要與周王平起平坐?
楚國究竟有什麼來頭?
當然,楚國也是老諸侯國了,其立國之初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
楚國王室為芈姓熊氏,在商朝末年,熊氏首領曾率族人助周武王伐纣。
商朝滅亡,周朝建立之後,對王室子弟、姻親以及有功之臣進行過數次大分封。
周成王時,鑒于熊氏在武王時曾有過勤勞之功,便封其後人熊繹為子爵,封地為楚。
這是楚國立國之始。但其實這時楚算不上一個國家,因為隻有侯爵以上的封地才能稱作國。
但楚既坐落于廣闊的江漢平原,有優越的自然生産條件和豐富的礦産資源,勢必迅猛地發展起來。
西周中期,周王室就對南方不斷壯大的楚越等部落有所忌憚,曾數次南征。
楚人一方面勢力還不足于與周王朝相抗衡,一方面也是為了保存實力,于是自稱蠻夷,不與中國相通,選擇了立足于江漢,向南發展。
進入東周之後,周天子的權威開始下降,周桓王時,鄭莊公以卿士身份專權。周桓王不甘心受鄭莊公的控制,于是奪去鄭莊公的權力。于是周鄭交惡。
雙方視同水火,最後終于兵戎相見,結果周桓王被鄭國的一位将軍一箭射中了肩膀,周桓王臨陣逃走,周王朝的軍隊大敗。
與此相反,楚國卻在熊通的帶領下不斷壯大,即位不久就率軍攻打江漢平原西部,一舉滅掉權國。
之後移師東向。漢水東邊的國家中,随國最大。熊通便将進攻的矛頭瞄準随國。
随國的實力雖然不如楚國,但卻是西周初年就被分封的姬姓諸侯國。
楚國将兵鋒直指随國,乃是一場秀肌肉的軍事表演,試圖間接地向周王朝施加壓力。
随國随即派大臣向楚國進行和談。
熊通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答應和談,但他提出了一項苛刻的條件,就是随侯必須親自出面,向周天子請求提高楚國的爵位。
随侯畏懼楚國的兵威,希望能化幹戈為玉帛,于是按照熊通的意思,派遣使者向周天子進言,懇請加封楚國國君更高的爵位。
但卻遭到了周天子的斷然拒絕。
消息傳來,熊通氣憤填膺,大怒說:我的先祖曾經統率族人出生入死,助力周武王伐纣成功,如此勞苦功高,卻僅僅被封為子爵,這已然是大不公平之事。如今的周王既然仍不痛改前非,繼續蔑視我楚人,不提升我楚國的爵位,則我隻好自稱尊号了!
既然是自封,何不直接就稱個最大的呢,于是熊通立即自稱楚王,與周王平起平坐。
死後熊通被谥為武,就是楚武王,他是在衆多諸侯中第一個僭号稱王者。
當時周王室衰微,雖然對楚國的僭越行為極為憤慨,但也無可奈何。
在整個春秋時期,唯有楚國一國稱王,其他諸侯國陸續稱王,則到了戰國以後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