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吳國名将淩統之死

吳國名将淩統之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4:57:10

三國良将系列之淩統(下)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淩統重大事件之四——荊州連戰

建安十三年(208)冬,孫權任命淩統為承烈都尉,跟随周瑜、程普抵擋南下荊州的曹操。

承烈二字含義非常明顯,繼承淩操之忠烈,所以由承自淩操的“行破賊都尉”轉正為承烈都尉,既是提拔又是孫權對淩統的激勵。

赤壁之戰淩統追随周瑜取得大勝,緊接着又攻打曹仁鎮守的南郡。

吳國名将淩統之死(為孫權拼到全體部下陣亡)1

周瑜先派甘甯進攻南郡治所江陵西面的夷陵,又派關羽沿漢水北上騷擾鎮守各地的曹軍,切斷江陵與外界的聯系。甘甯帶領精兵順利攻下夷陵,曹仁得知立即派騎兵前去反撲,迅速将甘甯包圍在城中。

甘甯派人冒死突圍向周瑜求救,一番商議後,周瑜采納呂蒙建議,與程普、呂蒙等大将率主力援救甘甯。《三國志·周瑜傳》原文“瑜用呂蒙計,留淩統以守其後,身與蒙上救甯。”《三國志·呂蒙傳》載“蒙謂瑜、普曰:‘留淩公績,蒙與君行,解圍釋急,勢亦不久,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

二十歲的淩統能夠讓呂蒙如此力薦,并且在整個戰役關鍵時刻承擔鎮守大營之重任,即便放眼整個三國曆史也很少見。也許換成其他人不會同意,幸運的是周瑜同樣年少成名且器量寬宏,所以也選擇相信淩統。

在淩統調度下,東吳軍營一切如常,絲毫看不出主力已經離去,此時營内非常空虛的迹象。周瑜率兵火速支援甘甯,打曹仁軍一個措手不及,不僅順利解圍而且繳獲大批戰馬。周瑜得勝後率軍渡過長江北岸攻打江陵,經過長期的圍城後最終将曹仁趕走。

因為臨危受命的功勞,淩統被提拔為校尉。考慮到當時孫權自己官職較低,即便周瑜也僅僅是偏将軍,作為将軍以下最高級别的武官,淩統此時的校尉含金量是比較高的。

不知是否受周瑜、魯肅兩大青年儒将的示範效應,東吳武将的文化程度在漢末各大割據勢力中名列前茅。筆者之前也講過,黃蓋、朱治這些老将甚至舉孝廉出道,擁有相當程度的文化水平。

年輕的淩統也喜歡學習,盡管身在軍旅,仍然一有機會便與當地賢德交談,逐漸也有許多士人主動拜訪淩統。雖然剛二十歲出頭,舉手投足間卻透着成熟穩重,《淩統傳》載“輕财重義,有國士之風。”看得出淩統行事風格沉穩大氣,透着儒雅氣質。

吳國名将淩統之死(為孫權拼到全體部下陣亡)2

淩統重大事件之五——合肥之戰

建安十九年(214)五月,淩統随孫權征讨皖城。當時曹操以朱光為廬江太守,治所便設在皖城,朱光在此大開屯田,并派出間諜到江東勾結反孫權勢力,對江東造成很大威脅。

為拔除這顆眼中釘,孫權率呂蒙、甘甯等将領發動進攻。為确保趕在曹操增援之前拿下皖城,孫權甚至臨時抽調駐防荊州的魯肅增兵支援,可見對此戰的重視程度。

在甘甯的神勇表現下孫權軍取得勝利,成功趕在張遼援軍到來前攻破皖城,不僅俘獲太守朱光,還将周邊百姓數萬戶遷往江東,充實了東吳的人口資源。詳細情況筆者在甘甯篇有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讀。

淩統在此戰也有不錯的表現,被拜為蕩寇中郎将,領沛相。沛國屬豫州管轄,所以淩統的沛相隻是遙領的虛職。值得一提的是曹操老家恰好在沛國谯縣,孫權這種任命顯然意有所指,毫不掩飾強烈的進取北方之心。

建安二十年(215),孫權與劉備因荊州歸屬問題矛盾激化,已奪得益州的劉備拒絕孫權對荊州領土的索要,于是孫權派出呂蒙突襲了長沙、桂陽、零陵三郡,淩統随呂蒙出征。

劉備聞訊親率大軍來到公安,并派關羽領兵至益陽;孫權也親自來到陸口,以魯肅鎮守益陽,此時淩統也随呂蒙前來支援,雙方劍拔弩張。最終在曹操西征漢中的消息傳來後,孫劉雙方迅速達成協議,孫權将零陵郡交還給劉備,長沙、桂陽則正式歸屬孫權。

既然曹操西征,孫權順勢将大軍改向東線,并調集更多兵馬,湊足十萬人北上攻打合肥。

衆所周知,這次合肥之戰張遼以少勝多,打得孫權幾次差點丢掉性命。張遼威震逍遙津、張遼止啼的典故皆出于此。在張遼篇中筆者已經有詳細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讀讀,就不贅述了。

盡管東吳大軍在“孫十萬”的帶領下打出極為窩囊的戰績,但也絕非毫無亮點。雖然一将無能累死三軍,不過江東畢竟猛将雲集,面對追兵紛紛作出自己的回應,其中最為突出的正是孫權厚愛的前“承烈都尉”淩統。

且說孫權在合肥占不到半點便宜準備撤軍,為挽回顔面孫權僅帶呂蒙、甘甯、淩統等将領及數千士兵斷後,讓主力先行撤退。當大部分部隊已經撤到淝水南岸時,張遼突然率兵沖出合肥,直撲孫權而來。

孫權趕緊派人叫前部回軍支援,但已經渡到南岸的東吳軍再趕回北岸需要時間,于是孫權反被張遼包圍住,形勢危急。淩統帶領部曲三百人保護在孫權身邊,且戰且退。逃到渡口邊,發現橋已被曹軍破壞,隻剩下兩條木闆延伸,中間有一丈多的長度沒有橋闆。這時孫權身邊一名叫谷利的給事在孫權馬後猛地給了一鞭子,孫權的馬一躍而起跳過斷橋,成功脫險。

《三國志·吳主傳》引《江表傳》載“谷利在馬後,使權持鞍緩控,利於後著鞭,以助馬勢,遂得超度。權既得免,即拜利都亭侯。”谷利因為這一馬鞭得到都亭侯封爵,着實大功一件。

吳國名将淩統之死(為孫權拼到全體部下陣亡)3

淩統

淩統見孫權已經逃到南岸,為阻止曹軍追殺,率領自己的三百部曲返身沖入茫茫曹軍之中。淩統大小戰陣經曆無數,之前多次充當先鋒與敵人短兵相接。這次不同,淩統并非為赢取先登破敵之功,而是要為孫權争取逃命的時間。

上一期筆者講過,孫權曾兩次超規格厚待淩統,第一次是允許年僅十五歲的淩統繼承淩操部曲,第二次則是赦免淩統砍殺上級督軍陳勤的死罪。由此淩統對孫權感激不盡,願意随時為孫權獻出生命,肝腦塗地在所不惜。

淩統殺紅了眼,使出渾身解數與曹軍死鬥,身負重傷也毫不退卻,親手斬殺數十名曹操軍,見孫權已經逃出視線,于是跳入河中潛水遊到南岸。可是,追随淩統的三百勇士全部陣亡,無一人生還。

孫權乘船回來接應,見淩統平安逃回,又驚又喜。淩統能夠在張遼率領的精銳曹軍包圍下死戰脫險,實屬九死一生。淩統從水中爬上船見到孫權,再也控制不住情緒,失聲痛哭。

三百人數量雖然不多,可這些人都是追随淩統出生入死的部曲,相當一部分人還是跟随淩操、淩統父子兩代的老兵,更加需要注意的是,淩統是吳郡本地人,所以這些部曲都是淩統的同鄉甚至宗族。這些家鄉子弟兵一天内全部戰死,任何人都難以承受,更不用說才二十多歲的淩統。

看着為保護自己而身負重傷、悲痛欲絕的淩統,孫權也深為震動。孫權走近前,用自己的衣袖為淩統擦拭淚水,安慰着淩統:“公績啊,逝者已矣,我們沒法改變,但隻要你還活着,就不用怕沒有人!”

淩統雖然成功逃回,卻也傷勢嚴重,孫權趕緊命人緊急救治,将淩統滿身血污的铠甲脫下,換上幹淨衣服,使用最好的藥,在孫權親自安排下,淩統才有驚無險地保住性命。裴松之注引《吳書》原文“統創甚,權遂留統于舟,盡易其衣服。其創賴得卓氏良藥,故得不死。”

孫權對淩統說話算話,回到建業立即拜淩統為偏将軍,并賜給淩統增加一倍的部曲,淩統本傳原文“倍給本兵”。這裡的本兵并非僅僅是可以指揮的士兵,而是賜給淩統的部曲,即隻屬于自己的私兵。

吳國名将淩統之死(為孫權拼到全體部下陣亡)4

合肥周邊形勢圖

這件事非同尋常。

東吳的私兵制是孫策、孫權與江東本土勢力的妥協産物,年輕而根基淺的孫氏兄弟采取允許武将擁有較多私人部曲的策略,既能團結周瑜、程普這些非本土将領,又能拉攏董襲、淩統這類江東本土将領。但随着外來将領不斷凋零,包括本地朱、張、顧、陸等豪族逐漸進入東吳決策層,部曲反而成為大族牽制孫權的砝碼,使江東演變成多個豪族集團把持的局面。

曹魏人多地廣,并且中原地區幾經戰亂,本地秩序多被破壞重建;蜀漢的益州經曆過劉焉對本地大族的殘酷清洗,劉備帶來的荊州集團又對益州再次利益分配,所以這兩家盡管也有部曲制,但影響遠不及東吳大。

部曲損失殆盡的淩統随之而來的就是政治地位的下降,但孫權贈送給淩統加倍的部曲,可以看出孫權對淩統的信任遠超一般臣下。《三國志》有關孫權如何誇獎、禮遇、賞賜将領的記載非常多,因為孫權自己軍事能力不行,所以隻能以這種近乎于作秀的策略來團結并激勵手下。但翻遍史書,孫權肯為手下将領增加部曲的記載屈指可數。

所以,淩統雖然不是獨當一面的統率大将,但卻是孫權最為信任的親信之一。

這是孫權第三次破格厚待淩統。

吳國名将淩統之死(為孫權拼到全體部下陣亡)5

淩統重大事件之六——氣度不凡,卻英年早逝

前面提到過,淩統不僅作戰勇猛,而且氣度不凡。有一次淩統舉薦同郡名叫盛暹的人給孫權,說這個人道德高尚,比自己還有氣節。孫權聽說感慨道:“隻要跟淩統差不多就足夠了啊!”可見孫權心目中淩統的形象有多麼完美。

淩統推薦的人孫權當然要見,于是傳令召見盛暹。盛暹趕到建業時已經深夜,便投到淩統家中暫住。當時淩統已經睡下,聽人禀報盛暹到了,趕緊穿好衣服出門迎接,親切地拉着盛暹的手領進屋。淩統就是如此禮賢下士、重情重義的人。

建安二十二年(217),淩統向孫權建議,可以采取措施使山越人出來歸附,并從中征募精兵。孫權便令淩統向東進軍,在淩統的屬城招募山越人,并命令城中官員,凡是淩統需要的物資,都可以先供給再上報。

所謂山越人,在當時并非僅僅是少數民族,還有很多因躲避戰亂、賦稅、徭役而躲進山區的漢人,兩者相加為數不少。淩統采取懷柔的方法,對待當地人非常友善,不久便征募到精兵一萬多人。

淩統帶兵路過家鄉時,因處理公務而走進縣衙,對縣長非常恭敬;見到親朋故友們也禮數周到,絲毫沒有架子。淩統高高興興地辦完事準備離開時,突然病倒,不久病逝,年僅二十九歲。

孫權聽聞噩耗悲傷不已,一連數日吃不下飯,提到淩統便痛哭流涕。淩統留下兩子淩烈、淩封,都隻有幾歲大,孫權将二子接到宮中,與自己的兒子一同生活。每當有賓客見到兩個孩子,孫權便會說:“這是我的虎子啊!”數年後長子淩烈繼承了淩統的爵位與部曲。

吳國名将淩統之死(為孫權拼到全體部下陣亡)6

淩統短暫的一生立功無數,是少數受孫權高度信任的将領,淩統不僅作戰勇猛,而且親近賢士、厚待士卒,非常有大将風範。如果沒有淩統在逍遙津率領孤軍逆勢沖殺,孫權的命将葬于張遼之手,三國曆史也将改寫。此戰僅兩年後不滿三十歲的淩統便突然病亡,筆者認為很可能于逍遙津之戰的重傷使其身體變弱有關,畢竟古人平均壽命再短,二十多歲就病亡的大将也非常少。

東晉著名史學家孫盛評價孫權對待部将:“觀孫權之養士也,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陳武之妾,請呂蒙之命,育淩統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正如筆者前文所言,孫權力圖以厚恩養士的方式彌補自己軍事威望的缺乏,所以甚至出現殺陳武之妾陪葬的事情。本意做給其他部将看,意圖激勵群臣效忠,有時表演太過誇張卻容易适得其反。

不過孫權的行為也不能一概認為作秀,至少筆者認為對待淩統,孫權是發自真心的。《三國志·朱然傳》載“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鐘,呂蒙、淩統最重,然其次矣。”可以看出孫權最喜愛的部将,淩統排在最前列。

孫權親眼見證淩統由十五歲的少年成長為大将的全過程,是自己親手培養起來的将領,感情遠非其他人可比。隻可惜天妒英才,江東這塊地多少才俊英年早逝,讓人歎息不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