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水火皆無情,戰戰兢兢到天明。近期澳大利亞的山火肆虐了幾個月,電視畫面上的烈火和濃煙遮天蔽日,很多人和動物流離失所,火過之處留下焦黑的死亡顔色。
我國也發生過很多次火災,古時帝王建立火神廟求佑太平,現代社會的消防體系逐漸完善,但是提及曆史上的一些火災,仍然讓人毛骨悚然。
特别是親身經曆火災的人更是談火色變。歲月不停更叠,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那些火帶來的經驗和教訓,比如33年前的大興安嶺特大火災。
中國北極漠河,森林大火紀念館如果我們選擇夏天去往中國北極漠河,可以選擇一列六節的旅遊小火車,途經齊齊哈爾和加格達奇,穿過一路的白桦林和樟子松林,到達滿眼都是綠意的漠河。
漠河整個小鎮是在烈火後重新規劃的,幹淨整齊的街道旁是變換的建築色彩,整個小鎮的人口特别少,諸多樓房人去樓空,房價隻有幾百元一平米,很多遊客特意到這裡找北。
火災紀念館坐落在漠河縣西林吉鎮中華路,整體外觀是白色圓頂建築,正上方寫着"大興安嶺五·六火災紀念館",它就是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的一種紀念和反思。走進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被烈火炙烤過的大号日曆牌,時間永遠被定格在三十三年前的那個星期三,正值丁卯年立夏。
紀念館一樓一共分為起火之源、烈火熔城、悲慘瞬間、人間煉獄、悲傷城市五個展廳,二樓分為油庫保衛戰、決戰興安嶺、救災援助、重建家園、撲火逃生、先進撲火技術六個展廳,全方位地展示着驚心動魄的那些瞬間。
如今大興安嶺地區正在封山育林,林區的房子已經破敗不堪廢棄多日,一棵棵小樹正在茁壯成長。據當地居民介紹,漠河等地的明火控制特别嚴,禁止抽煙,而且電線杆多埋在地下,火在這裡是一個難以磨滅的禁忌。
1987年的春晚,費翔以混血兒的帥氣姿态出現在晚會的舞台,他深情地唱起:"你就像那冬天裡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溫暖了我的心窩",《冬天裡的一把火》這首歌把費翔徹底帶火了。
然而随後的五月,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又被淘氣的中國人冠以"被費翔點燃",至今說起火災原因人們第一反應就是歸咎于費翔,頗有調侃的意味。
如今大興安地區有一塊"五·六火災起火點"石碑,大火熊熊燃燒了28天之後終于被撲滅,事後專家認定火災的起火點共有五處,均是人為原因造成的。
最初的起火點位于古蓮林場,燃火者是在林場務工的河北農民汪玉峰,他啟動割灌機時的同時點燃了地上的汽油,他吓得不知所措沒有及時撲滅明火,另外四處是野外吸煙引發的。
古蓮林場的火最初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因為林區發生火災是常事,縣城的婦女還站在家門口談論着西山的火災,她們相信打火隊員很快就會滅火歸來,好像一切火與煙都與自己沒有任何關系。
然而不久情況就急轉直下,十級狂風将小火情吹成了大火災,火災迅速驚動了中央領導,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相關領導派直升機查看災情,而火中的百姓,正經曆着一場曠世的末日煉獄。
驚恐的林區居民,躲避與奮力撲火從5月6日到第二天下午,滅火隊員與當地老百姓一起用膠條耙滅火,經過一天奮戰并沒有撲滅明火,不幸的是突然刮起了八九級大風,這在林區是災害級大風,一下子将火勢擡高。
熊熊大火在風力的推動下越過河流,将漠河縣城迅速點燃,老百姓在烈火中四處逃命。有一家人躲在了附近挖的地洞裡,躲了一夜才躲過了烈火。有的人躲在地窖裡但殒命了,有的人家躲在水裡,但是烈火經過他們都被無情的火煮熟了,有些人在逃命的過程中被火點燃。
天上飛着火,地上蔓延着火,英勇的人分離打滅火,漠河縣長站在燒過的土地上對着電台喊:"我是漠河,我是漠河,漠河全城覆滅",那種蒼涼是很難想象的。
火焰以65公裡的速度、100多米的高度迅速前進,更多的人人逃到阿木爾河,河裡逃難的人如餃子一樣,沒來得及跳入河中的人瞬間被大火吞噬,而露出半個腦袋的人被燒去了毛發,阿木爾河中的百姓得救了,他們将阿木爾河稱為救命河、母親河。
最後在大雨的幫助下火勢全歇,這場火災在西林吉、圖強、阿爾木等林場肆虐,燒毀了五分之一的大興安嶺,五萬多人流離失所,幾百人傷亡,直接經濟損失5億多元,間接經濟損失60多億元,全世界為之震驚。
火災過後,人們回到賴以生存的地方,操場上的旗杆都被燒成了麻花似的模樣,滿目蒼夷之中人們發現了一些神奇的現象——四不燒,一直是當地人津津樂道的神話。
漠河縣城的松苑門口有一塊石碑,記載着"松苑不燒,因吉祥之地,火魔不忍也;清真寺不燒,因真主威儀,火魔不敢也;茅廁不燒,因污穢之所,火魔不屑也;墳地不燒,因鬼魅同宗,火魔不犯也。"
除此之外,部分民居、醫院被神奇地保留下來,縣城的煙囪幾乎都沒倒。
青山仍在歲月減,樹木再生少炊煙。有些家庭在火災後大團圓,有些人失去了至親,很多人再提起此事都是淚兩行,一些人選擇離開這個傷心之地。
如今大興安嶺地區的防火意識和消防能力大大增強,在清流不斷的黑龍江畔,堅守的人們仍在積極地創造着嶄新的生活,經過烈火洗禮的大興安嶺重新煥發了蓬勃的生機,我們有着一個共同的願望——願鳥兒可以永遠立在枝頭歌唱,再無火殇。
文/文史旺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