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區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活性炭淨化水、幹冰人工降雨、分離液态空氣制取氧氣都是物理變化。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酸堿中和反應,是化學變化。
2.物質分類:純堿不是堿,純堿是碳酸鈉,是鹽。鋼和生鐵都是鐵的合金,是混合物,不是單質。複合肥必須含有氮、磷、鉀兩種或兩種以上營養元素,硫酸铵隻有氮元素,是氮肥,不是複合肥。硝酸鉀含氮、鉀,磷酸氫二铵含磷、氮,是複合肥。
3.實驗操作:濃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斷攪拌。驗滿氧氣時帶火星木條必須放在集氣瓶口。稱量氫氧化鈉,必須放在玻璃器皿裡,不能放在紙上。pH試紙不能伸到待測液中。
4.化學用語:稀有氣體的化學式就是元素符号。氩氣Ar 鈣離子Ca2 兩個氫原子2H 硝酸鈉NaNO3 NaNO2是亞硝酸鈉,H2是氫氣或氫分子
5.數據說法:根據原子序數,确定質子數,再根據電子得失情況,确定電子數。溶液稀釋,溶質不變。PH小于5.6的雨水才是酸雨。濃硫酸敞口放置,吸水,溶液質量變大,濃度變小。
6.水的說法:生活中常用煮沸來降低水的硬度(實驗室可用蒸餾來降低水的硬度)。硬水和軟水可用肥皂水來區别。電解水時正極産生氧氣,負極産生氫氣,兩者體積比1:2,質量比8:1。酸堿中和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
7.實驗現象:黃銅是合金,比純銅硬度大,相互刻畫,應該純銅上有劃痕。銅絲在空氣中灼燒時表面有黑色物質生成(不能說出氧化銅的名稱)。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在空氣中隻是燒紅。打開濃鹽酸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現大量白霧。
8.物質的說法: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可以說幾種元素。一個分子是由若幹個原子構成的。氧化物隻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是氧元素。元素的質量比=原子個數比×相對原子質量。
9.金屬活動性:自然界中,隻有金銀等少數金屬以單質形式存在,銅鐵等絕大多數金屬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驗證銀鐵銅的活動性,要先排一下活動性是鐵>銅>銀,再看具體方法。(兩金夾一鹽,如鐵、硫酸銅溶液、銀;兩鹽夾一金,如硝酸亞鐵、銅、硝酸銀。)
10.微觀示意圖分析: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原子數目沒有增減、總質量守恒這些肯定正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是否正确,要把示意圖翻譯成化學方程式,并且配平。
11.實驗方案:用水可以鑒别硝酸铵和氫氧化鈉(硝酸铵溶解吸熱,氫氧化鈉溶解放熱)。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過氧化氫溶液放入二氧化錳可以産生大量氧氣。除雜時,選用的試劑方法要正确,要能與雜質反應,不能産生新的雜質(要适量,不能過量)。
12.溶解度曲線:氫氧化鈣微溶于水。
13.知識梳理歸納:金屬都是由原子構成的。人體缺少維生素A容易患夜盲症,缺少維生素C容易患壞血病。進入溶洞,可以用火把、手電筒等照明。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一盆水放在煤爐上防止煤氣中毒是錯誤的。
14.圖像分析: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并放出熱量。飽和的石灰水加入氧化鈣後,水減少,溶質也減少,溶液也減少,溫度恢複後,溶度不變。(溶質不能恢複,因為水消耗了)。
15.計算題:根據元素守恒,建立關系(或者寫出化學方程式,找出關系)。H2SO4—H2O,根據水求出硫酸。分析雜質情況時,常用“不純問題當純算”,與提供數據相比,必須有高有低。
16.性質及用途:營養物質有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水、無機鹽。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減小(反相關);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減小(正相關)。氫氣燃燒隻生成水,沒有污染。
17.綜合題:燃燒都是放熱反應。鐵制品鏽蝕過程,實際上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等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3CO Fe2O3高溫2Fe 3CO2鐵能置換出鹽酸中的氫(或者說氫元素,不能說氫氣)。等質量的金屬與足量的酸反應,相對原子質量越小,産氫氣越多(鐵産氫氣大于鋅)。
18.實驗題: 2KMnO4 △K2MnO4 MnO2 O2↑ 2KClO3 MnO22KCl 3O2 ↑ 2H2O2MnO22H2O O2↑
19.探究題: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瓶内氣壓變小,氣球膨脹。 Ca(OH)2 Na2CO3= CaCO3↓ 2NaOH
堿的性質:(1)與指示劑反應(2)與二氧化碳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3)與酸中和(4)與某些鹽反應
酸的性質:(1)與指示劑反應(2)與活潑金屬反應(3)與金屬氧化物反應(4)與堿中和(5)與某些鹽。
CuO 2HCl = CuCl2 H2O 2NaOH CuSO4 =Cu(OH)2↓ Na2SO4
計算:已知已知物質,求其他物質,列比例式計算。反應後溶液質量利用質量守恒定律,把沉澱(或氣體)等不是溶液的剔除。歡迎關注中學高分寶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