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23時至01時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醜時】01時至03時
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寅時】03時至05時
平旦,又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卯時】05時至07時
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辰時】07時至09時
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國人民“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的時間;
【巳時】09時至11時
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午時】11時至13時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時】13時至15時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
【申時】15時至17時
哺時,又名日夕、夕食等;
【酉時】17時至19時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戌時】19時至21時
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暗、萬物朦胧,故稱黃昏;
【亥時】21時至23時
人定,又名定昏,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年齡·人生各階段【赤子】
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曰: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
本義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
指二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
【龆龀】
兒童換齒的年齡。《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龆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龆齒。”即指七八歲的兒童。
【垂髫】
指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兒童。
【幼學】
十歲左右,《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 學”鄭玄注曰:“名曰幼,時始可學也。”後來便稱十歲為“幼學之年”。
【總角】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将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豆蔻】
本指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别》: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後稱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及笄】
指女子十五歲。古代女子滿十五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十五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束發】
指男子十五歲至二十歲。清朝以前漢族男孩十五歲時束發為髻,成童,二十歲時行冠禮,成年。
【破瓜】
指女子十六歲的。瓜字分開為"八八"兩字,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于女子。
【弱冠】
專指男子二十歲。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
【而立】
三十歲。出自《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後因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
【不惑】
四十歲。出自《論語·為政》:“四十不惑。”後用作四十歲的代稱。
【知天命】
五十歲。出自《論語·為政》:“五十知天命。”後為五十歲的代稱。
【耳順】
六十歲。出自《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指聽得進逆耳之言。
【古稀】
七十歲。杜甫《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因用"古稀"為七十歲的代稱。
【耋】
古指七八十歲,泛指老年。
【耄】
八十至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頤】
一百歲。《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 。”
常天書院
常天書院秉承着“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終以赤子之心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兢兢業業地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藝術價值,并讓學員們發掘自己的藝術創造力。
常天書院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獨特方式,系統教學,課程形式靈活多變,主攻書畫培訓課程、文化荟客廳與武醫身心療法三個方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