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用戶“說給電競美少女們”在網上爆料,稱有一女子更換了已故逝者的QQ賬号密保後買賣其遊戲賬号。
紅星新聞記者 羅夢婕 實習生 鄧鑫芸 李霜霜
實習編輯 朱潔英
3月中旬,張某意外離世,其生前使用的QQ賬号被前女友王某從家人手中“騙”取。不久,張某的家人發現,王某不僅更改了張某QQ賬号的部分信息,還将其賬号關聯的遊戲英雄聯盟賬号挂在網上公開售賣。為此,張某的家人多次向王某索要賬号,最終雖拿回了遊戲賬号,但該賬号因異地登錄且更換密保而被凍結。
對此,不少網友認為,王某的行為不僅對逝者及家屬不夠尊重,還涉嫌欺詐與盜竊,應予以嚴懲。張某的親屬則表示,事情發生後,他們曾向警方報案,但相關部門卻告知他們,網絡遊戲賬号是虛拟流通的,物價局不好出示定價金額,因此無法狀告王某詐騙或詐騙未遂。
對于王某的行為,泰和泰律師事務所殷浪律師認為,網絡遊戲賬号、遊戲裝備作為一種網絡虛拟财産,王某的行為已構成盜竊的情形,若盜竊财物金額達到定罪标準,應以盜竊罪論處。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趙自軒則表示,王某并非死者近親屬,無權處分其虛拟财産,死者母親可以繼承人的合法身份要求王某返還,“如果不能返還,則可以要求王某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網上曝出的王某與張某母親交涉的聊天對話截圖。
↑網上曝出的王某與張某母親交涉的聊天對話截圖。
↑網上曝出的王某與張某母親交涉的聊天對話截圖。
女子“騙”取逝者QQ号後
轉賣賬号關聯的遊戲賬号
4月23日,微博用戶“說給電競美少女們”在網上爆料,稱有一女子更換了已故逝者的QQ賬号密保後買賣其遊戲賬号。據其曬出的相關截圖顯示,網名為“lay”的微信用戶在4月8日至12日期間,多次向一名逝者的家人索要逝者QQ賬号的驗證碼,表示自己此前QQ賬号綁定了手機号,便讓逝者的手機号代為綁定,現在想要回該QQ賬号。同時,“lay”還說,自己想看看逝者生前和誰聊了什麼,以及希望打印有關的相冊。
在另一張曬出的貼吧用戶發帖截圖上,紅星新聞記者則看到,用戶“kiss”在lolid貼吧曾發布多個有關英雄聯盟賬号的售賣帖。其中包括,遊戲ID“高仿blue(biue)”和遊戲賬号(d10 全皮1045 炫彩577)。
有知情網友在留言處表示,微信用戶“lay”名為王某,系逝者張某的前女友,其在張某意外身故後,從張某母親處“騙取”了張某的QQ賬号,并将其關聯的英雄聯盟賬号ID公開對外出售,後還将該ID更改為gai,“貼吧裡還有她對外售賣張某英雄聯盟賬号的帖子,這個賬号上有多款皮膚,很值錢。”
通過查詢百度貼吧,紅星新聞記者發現,王某此前發布的相關帖子已無法查找,但不少網友都曾截圖留存。一知情網友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張某的家人在得知王某将賬号公開售賣後,曾向王某表示想要保留已故人的東西,希望其歸還。王某則回應稱賬号現在是出給别人了,要的話可以聯系人買回去。
↑在曬出的貼吧用戶發帖截圖上,用戶“kiss”在lolid貼吧曾發布多個有關涉事賬号的售賣帖。
不久,一名自稱是張某表弟的用戶“留餘”在網上公開發文稱,賬号已歸還,但目前賬号因異地登錄更換密保凍結,“已經去過警局,目前事件尚未得到解決,當地相關部門向張某家人表示,網絡遊戲賬号是虛拟流通的,物價局不好出示定價金額,無法告王某詐騙或詐騙未遂。”
↑23日下午,微博認證為“汶上縣公安局刑警大隊三中隊”的用戶“汶上澹台祥強”在相關博文下方留言,并@了“平安重慶”。
25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多次私信王某的相關賬号無果。後從張某親屬處獲悉,涉事賬号已經要回,雖未收到王某的道歉,但其家人已不想再追究此事,“這個事情我們也不想造成多大的社會影響,隻想好好過回原本的生活。”同時,英雄聯盟相關人士也向紅星新聞記者透露,遊戲賬号目前已歸還至家屬,“家屬後續有需求可提供相應的幫助。”
涉事女子行為構成盜竊情形
但虛拟财産價值評估存在争議
上述事件曝光後立即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認為,王某的行為不僅對逝者及家屬不夠尊重,還涉嫌欺詐與盜竊,應予以嚴懲。
據《網絡遊戲用戶協議》顯示,“QQ帳号使用權僅屬于初始申請注冊人,禁止贈與、分配、轉讓、繼受或售賣”。且當遊戲用戶發現其賬号或密碼被他人非法使用或有使用異常的情況的,有權通知騰訊公司采取措施暫停該賬号的登錄和使用。
↑英雄聯盟官方微博也在相關博問下留言了解此事。
另據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資深律師馬玉珍介紹,遊戲賬号是玩家花費了大量金錢和時間打造的,它附加了遊戲裝備、遊戲級别等價值,具有能夠交易的商品屬性和商業價值,故遊戲賬号、遊戲稱号及遊戲裝備屬于一種虛拟财産,也可納入遺産範圍,賬号使用人去世後,他的繼承人可以繼續和平台之間的合同關系,繼承遊戲賬号的使用權。
那麼,在該事件中,身為前女友的王某在無權處分張某的相關賬号時,公開出售賬号的行為是否涉嫌違法?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趙自軒告訴記者,據目前信息顯示,王某非法獲取遊戲賬号的目的是為了獲取遊戲賬号中的網絡虛拟财産,從而進行進一步的交易獲利,“但王某并非是死者的近親屬,而将其虛拟财産進行處分的行為,構成了一個無權處分行為。此時,死者的媽媽可以以繼承人的合法身份要求該女子進行返還,如果不能返還,則可以要求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此外,趙自軒還說,因網絡遊戲平台在服務協議中往往會明确禁止遊戲ID、皮膚以及遊戲裝備等的轉讓,所以我國目前對于虛拟财産價值的評定并未形成一個公認的價值評估機制。盡管在司法實踐當中,有案例顯示被告人在盜竊遊戲裝備等網絡虛拟财産後,法院以盜竊罪将其判處,但這隻是部分法院的做法,“盜竊罪需要以盜竊物的市場價值來進行定罪量刑,但虛拟财産當前缺乏各方公認的市場價值發現機制,因此導緻其價值難以确定。基于刑法罪刑法定原則的限制和刑法規制的嚴厲性,将虛拟财産作為盜竊罪的客體需要謹慎考慮。”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殷浪律師則表示,在本案所述情形中,王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某種手段盜取他人的遊戲賬号據為己有并挂網售賣,構成盜竊的情形,“盜竊的數額應參照虛拟财産的有效價格予以認定,若盜竊财物金額達到定罪标準,應以盜竊罪論處。财産價值數額是決定她是否構成犯罪的基礎,如果沒有達到數額較大的标準,尚不構成犯罪。”
殷浪律師表示,我國現暫未出台一部實體法律對網絡虛拟财産的保護進行具體入微的規範。但對于網絡遊戲賬号、遊戲裝備等虛拟财産,《民法總則》以及現行有效的《民法典》均進行了規定,即“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拟财産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确定了諸如遊戲賬号、遊戲裝備、計算機數據等虛拟财産的合法性并賦予法律保護力。且基于民法典的精神,司法實踐中對于侵犯他人虛拟财産權益的行為,人民法院均支持受害者維權,“對于盜竊他人虛拟财産構成犯罪的行為,司法實踐中通常以盜竊罪論處。”
曾代理安徽首起網絡遊戲虛拟财産糾紛案的安徽鹿上律師事務所孫傑律師進一步指出,假如遊戲賬号及其裝備具備大衆認可的财産價值,那麼行為人隻要控制遊戲賬号,就算是盜竊既遂,“但遊戲賬号或者裝備在遊戲玩家眼中的價值,與在普通人眼中的價值能否統一卻存在一定的争議。”
—END—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