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綁紮、起吊
門式剛架截面單薄,外形複雜,綁紮方法要過細。具體綁紮點數和綁紮位置要滿足下列三點要求:
(1)起吊過程中,截面不會斷裂;
(2)剛架柱子被吊離地面後與地面基本保持垂直;
(3)剛架在扶直過程中,能夠比較平穩地升起而不會發生猛烈地轉動。
對于剛架柱子較長而伸臂較短的“┌”形剛架,可采用圖-(a)所示方法綁紮。兩個綁紮點B和C的選擇,要使△ABD中,AB=AD,這樣,剛架起吊後,剛架柱子能夠與地面保持垂直。如果找重心沒有把握,可增加一根平衡吊索來保持剛架柱垂直(圖-b)。平衡吊索長度,應經過估算并在起吊第一個剛架時,根據實際情況确定後用夾頭固定。也可用倒鍊進行調整。
圖-(c)所示為“Y”形剛架用三點綁紮的情況。圖-(d)所示為人字梁的綁紮方法,綁紮點的連線必須在人字梁重心之上,以防起吊時傾倒。
圖: 剛架的綁紮方法
(a)兩點綁紮;(b)、(c)三點綁紮;(d)人字梁的綁紮
1-吊索;2-滑輪;3-平衡繩;G-剛架重心
對于剛架柱子較短而伸臂較長的“┌”形剛架,可将綁紮點均設在伸臂上,如下圖所示。為了使剛架在扶直中伸臂能以柱腳為支點,并保持水平平穩升起轉為直立,綁紮點的位置和吊索長度,要使起重機吊鈎的垂點落在柱腳支點A與構件重心G連線的延長線和伸臂外邊緣的交點H上,同時,如前所述,為了便于安裝,吊鈎與重心G的連線應與剛架柱子平行,以使柱子與地面保持垂直。
圖: 用作圖法确定“┌”形剛架的綁紮位置和吊索長度
為了使構件綁紮既能滿足平穩扶直要求,又能滿足安裝方便要求,可采用下列所述作圖法來确定綁紮點和吊索長度:
(1)按比例畫出剛架圖,定出重心位置G(作圖前通過計算求出)。
(2)過G點做出當剛架吊直時與地面的垂線V-V。
(3)連柱腳支點A與剛架重心G,并延長之與伸臂外邊緣相交于H。
(4)過H點作伸臂外邊線的垂線與V-V線相交于N,N點即起重機吊鈎的位置。
一個“┌”形剛架,當柱腳支點A确定後,起重機吊鈎的合理位置N隻有一個。若經核算,剛架以A為支點扶直時,柱腿的強度和抗裂度不足,在預制時可附加吊裝用鋼筋(或将柱腿支點上移至A1,相應可得H1及N1)。
(5)在伸臂上選擇綁紮點的位置,條件是綁紮點必須對稱于H點。取EH=HF,得綁紮點E及F,連NE及NF即得吊索長度(以N1為吊鈎位置時,綁紮點相應移至El、Fl點)。
若伸臂過長,經核算用兩點綁紮剛架抗裂度不足,則可用四個綁紮點,但仍須對稱于H點。另須注意,吊索與伸臂上邊緣的夾角不得小于30°。
2 臨時固定與校正
剛架的臨時固定,除在基礎杯口打入8個楔子外,必須在懸臂端用井字架支承(下圖)。井字架的頂面距剛架懸臂底面約30cm左右,以便放置千斤頂和墊木。在縱向,第一個剛架必須用纜風或支撐做臨時固定,以後各個剛架的臨時固定,可用纜風或支撐,亦可用屋架校正器固定。
圖: 門式剛架的臨時固定和校正 1-纜風;2-千斤頂;3-墊木;4-井字架;A、B、C-校正剛架垂直度的觀測點
剛架在橫軸線方向的傾斜,用井字架上的千斤頂校正。因為剛架重心在跨内,由于杯口楔子松動、井字架變形等原因,剛架往往要向裡傾斜,因此,校正時,需使剛架向跨外傾斜5~10mm,以抵消一部分偏差。
剛架在縱軸線方向的傾斜,用纜風、支撐或屋架校正器校正。校正時,應同時觀測A、B、C三點,使該三點都同在一個垂直面上。可先校剛架柱的傾斜,使A、B兩點同在一條垂直線上,然後檢查C點,如有偏差,可用撬杠撬動懸臂端來調整。
觀測A、B、C三點時,經緯儀應架設在剛架的橫軸線上(下圖中的D點)。如有困難,可用平移法,将儀器架設在E點,用卡尺将A、B、C三點平行移至A1、B1、C1處,用經緯儀觀測A1、B1、C1三點,并通過校正使之同在一個垂直面上。
圖: 觀測剛架垂直度時經緯儀的架設位置
(a)透視圖;(b)A向視圖
D-經緯儀在剛架橫軸線上的架設位置;E-用平移法經緯儀的架設位置;
a-平移距離;1-卡尺;2-千斤頂;3-墊木;4-經緯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