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貝數概念不複雜,是輔助衡量眼鏡片的色散程度的一種參數,阿貝數越大,色散越小。
但參數還包括了偏心的距離和屈光度。
色散就如白光通過鏡片會被分解成七種單色光,産生彩邊的現象。
超高度前提下,高低阿貝數鏡片的對比。
圖中看,色散都在邊緣,而不是中心。因為鏡片越到邊緣折射力越大。但打磨後鏡片隻保留中心。
不必要的阿貝數焦慮,來自誤導性營銷。
像一個常見誤導性廣告,隻表達實際中鏡片邊緣效果,再配上些誇張的文字。
我覺得不如寫成這樣
膚淺的觀點也往往暢銷:
1.人眼阿貝數是59,阿貝數接近人眼就更舒适清晰?那人眼像素最高10億是不是手機也要10億像素才足夠清晰呢?現在手機屏幕200萬像素就夠了。
2.阿貝數32比阿貝數30高2,阿貝數32的鏡片就更好更清晰。
3. 名場面:薯條有害因為裡面有氯化鈉
4. 皂基潔面乳有害,不如氨基酸潔面乳(剛看到,我對潔面乳不懂,也知道是假的)。
基本問題:
1.全球那麼多設計師就會阿貝數加減法?不懂控制鏡片色散?
2.那麼多廠商遵守一個無法達到目标清晰度的鏡片标準嗎?
眼鏡也是,看色散是否超過了幹擾極限?
手機屏幕像素密度超過了人眼分辨極限,再高也沒用。
鏡片的色散程度有個簡單公式的。
C為注視位置,F為度數,V為阿貝數,最大幹擾性色散參考值(來自蔡司)為0.25cm/m
設鏡片阿貝數30(最常用多32以上),人眼常用範圍計16MM,鏡片最邊緣計25MM.
注視鏡片最邊緣25mm時,(300度)*25*0.1/30=0.25cm/m,即超過300度,人眼可能在邊緣看到色散。常用16mm範圍内,(450度)*16*0.1/30=0.24。
在極端情況,高度近視1000度,佩戴阿貝數33的鏡片,色散為10*16*0.1/33≈0.5 CM/M
不清楚可以看表格。
阿貝數 |
注視位置距中心 |
(遠)近視度數 |
色散程度 (參考值≤0.25) |
使用體驗 |
30 |
25毫米 |
≤300 |
0.25 |
難以覺察 |
30 |
16毫米 |
≤450 |
0.24 |
日常不會覺察 |
33 |
16毫米 |
≤1000 |
0.5 |
日常會覺察 |
33 |
8毫米 |
≤1000 |
0.25 |
8MM範圍内不察覺 |
常用幾種折射,由于高度近視通常依舊建議從1.67起步選擇鏡片,色散不可避免。
1.56 |
35-43 |
1.6 |
30-42 |
1.67 |
32 |
1.7 |
35-37 |
1.74 |
33 |
最高的37阿貝數為例,1000度下依舊有0.43的色散反應,無色散區域為9mm,增加1毫米,也是有一定提升的。33和32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計。不論如何選擇,都可以笑死邊緣觀察到色散,但中心區域不會有。
所以結論簡單:低度不考慮,高度白考慮
阿貝數本來是拿來做什麼的?
阿貝數本是消除多鏡片鏡頭色散的數學工具。
用來比較鏡片色散,也沒錯,但他既無法直接展示鏡片的色散程度,還多此一舉。銷售員可能是個傻子,科學家們不可能傻子。
因為衡量鏡片的色散程度,測量一條綠色光線偏折程度足矣。
阿貝數卻要測量特定黃,綠,紅3種光線的偏折量後(再計算)得到。由于材料阿貝數固定不需反複測量。設計人員使用阿貝數,V1/F2=-V2/F1的公式,把不同度數(F)阿貝數(V),度數(F)的鏡片1和鏡片2進行組合以抵消,紅光到綠光段的主要色散。
但如圖,紅綠光範圍外的色散仍然存在,提高阿貝數效果也很有限。要繼續消除,多次測量計算,才可以消除整體色散。
這是對于鏡頭而言,因為鏡頭對色散的要求比人眼視覺要高很多,因為把圖片放大觀察細節時,色散也放大了。
專業光學廠早就形成共同标準,不至于清晰度都不達标的鏡片出貨。
色散是可以肉眼看到的,看不到就更别把配鏡問題歸為阿貝數害了自己。
低度不考慮,高度白考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