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廣東民俗文化祭拜祖先

廣東民俗文化祭拜祖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4:57:12

廣東民俗文化祭拜祖先(廣東非遺保護專家)1

曾應楓。受訪者供圖。

廣東人重視清明,廣府與潮汕、客家的過法又有不同。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曾應楓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介紹,廣府人家講究春秋兩祭,其中清明節掃墓稱之為“拜山”,即全家人到先祖的墳前祭拜。“廣州以前有很多山墳,在登峰路、小北那一帶,先人就葬在山墳裡。我還記得那時扛着鋤頭,跟着大人一起去拜山、除草的場景。”秋祭則是在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全族人一起祭拜共同的大祖先,甚至外省人乘船、駕車也要趕來,場面更加隆重。

據曾應楓向南都記者介紹,清明拜山,須帶多種供品,舊時凡經濟上過得去的人家都會置辦燒豬,此外還有雞、糕點、水果(廣東話稱為“生果”)、茶、酒,以及香、蠟燭、紙錢、紙花或者鮮花等。其中水果少不了甘蔗,寓意先人庇佑子孫日子越過越甜;鮮花按照傳統必有黃色菊花,“黃”在廣府方言中諧音“旺”,也是圖一個“旺子旺孫”的好意頭。

擺上供品、依長幼次序扣拜或者鞠躬之後,一家人會坐下來,共同回憶先人的奮鬥曆史、生前的點點滴滴,說說自己的近況。

曾應楓說:“我小時候也不是很理解,就是覺得拜山很好玩。現在不興土葬了,一般就是掃墓,大家在墓前或者骨灰盒前擺上供品,恭敬地祭拜,我有時會把一些新發表的作品放在那裡,講述一下我這一年做了哪些事,也算一種小小的總結。”

祭拜結束,一家人會分食供品。過去叫“太公分豬肉”,按男丁人數分派燒豬,現在性别平等,個個都有份,或者一起到酒樓吃頓團圓飯。

“清明節從中原傳到嶺南地區之前,本來是提倡寒食(吃冷食)的,但是我們廣東人還是很注重飲食,天上人間都要吃飽,所以清明節賣得最好的就是燒肉(燒豬)和雞了,飯店的生意在清明期間都是非常旺的。”曾應楓對南都記者笑稱,本着不鋪張浪費的原則,許多家庭不買整豬,而是訂購切好的燒肉塊,“夠吃就可以。”

身為“50後”,曾應楓說:“以前我是作為孫輩去拜,現在我領着自己的孫輩去拜,傳統習俗就是這樣代代相傳。”變化的是殡葬和祭祀形式,不變的是合家團聚,一起對先人表達敬意和美好的寄寓。

曾應楓,國家一級作家,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創作出版約三百多萬字,代表著作有《廣州故事》《俗話廣州》《廣州牙雕》《纖雲弄巧擺七夕——廣州乞巧節》《千年海祭——廣州波羅誕》《龍舟競渡——端午賽龍舟》《織金彩瓷——廣彩工藝》《舞動南方——南派醒獅》《廣州民間藝術大會堂》《傳承與守望——廣府“非遺”研究與實踐》等。

采寫:南都記者 侯婧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