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27 21:23:35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1

今日讀書

《中國文化課》餘秋雨


第026-034講

唐代是中國的至高坐标,也是世界的至高坐标。在世界曆史中,6世紀到16世紀的這一千年間,中國始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而其中,唐代無疑是制高點。

▶ 世界性的生活方式

1、沒有國界的商業生活。長安城有東市西市兩個商市。西市比東市更加繁榮,一派異域風情。西市集中了更多外國客商,胡姬酒肆裡有許多中亞西亞的服務小姐,随處可見拜占庭風格建築、羅馬的藝術、印度的雜技魔術、希臘的忍冬花圖案。現在伊朗的女性服裝非常保守,但波斯(伊朗古稱)服裝大膽時尚,風靡長安。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2

2、長安有三萬多名留學生,其中日本就有一萬多。留學生都能參加科舉,通過了還能在中國做官。比如一個原來在波斯住的猶太人,居然被唐王朝派去拜占庭做了中國大使!

3、七世紀時,長安城人口多達百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朱雀大街寬155米,全城共設108坊,管理嚴格,安全有序,擁有着世界級的城市環境。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3

▶ 開放的精神格局

唐代沒有明确的國家哲學,儒釋道融會貫通地發展。對于宗教,唐太宗照顧國内外各種教派,讓他們相鄰而居,自由發展,目的就是密濟群生,可稱之為“共生宗教學”。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4

許多在原來的流轉地幾近滅亡的教派,在大唐卻獲得了重生,比如摩尼教、拜火教、景教。唐太宗在宗教上的成功,使得此後中國一直沒有出現過“一教獨大”的現象,也沒有出現過宗教極端主義,這是中國文化一直沒有湮滅和中斷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5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6

▶ 集體人格

因為孝文帝的漢化改革,鮮卑族與漢人通婚,之後就連唐代王室裡也有很多胡人血統,“漢人胡化”盛極一時。相比諸子百家、漢朝百官的老成,唐代的集體人格更加青春勃發。他們崇尚豪爽剛健的風尚,有着強悍的氣息,生命力高度活化。而且還有許多天真成分,總是對世界好奇、愛好學習。比如唐太宗對書法家虞世南、玄奘,全是謙虛的學生做派。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7

唐代的集體人格是創造性的、藝術性的、充滿詩人情懷的,有一種罕見的“整體詩性”。優秀的唐代詩人并不願意背太多别人的詩,這些都是别人的精神凝結體,他們更願意讀山水、讀天地、讀人心、讀自己。

《全唐詩》共有四萬多首詩,但大多都是十分臉熟、卻又讓人提不起精神的平庸之作。那些精選出來的作品,比如《唐詩一百首》,才是讓唐詩保留好名聲的好作品。年輕人不用過度地背誦唐詩,但那些優秀的唐詩确實值得成為我們的終身伴侶。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8

唐詩的最高意義,是為中國文化增添了幾個人格範型。而這些人格也可以對應上唐朝的時代風貌。盛唐的李白、王維代表了兩種互補的詩性人格,李白氣勢如虹,王維意氣風發;安史之亂中的杜甫以沉郁頓挫的聲音感動了苦難的大地;安史之亂後的沉重曆史在白居易筆下變成了雨夜的鈴聲和琴聲;晚唐的李商隐隻想探尋深幽的内心。

安史之亂讓唐王朝突遭寒流,唐代文學聖殿邊的豹子也凍僵了。李白在讨伐安祿山的路上跟錯了人,經曆了流放後,在貧窮中逝去;杜甫因替别人講話被貶,成為在戰亂和饑餓中逃命的流浪;王維硬是被逼迫成為安祿山手下的人,差點引來殺身之禍、留下千古罪名。盛唐在安史之亂後洩了氣,中國文化的生命力也随之減損了元氣。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9

安史之亂中還有一位人格标杆——顔真卿。他被推舉為主帥,率二十萬大軍讨伐安祿山,而顔家三十餘口人卻全部被安祿山殺害,朝廷來不及紀念,顔真卿便寫了一篇蘊含斑斑血淚和铮铮鐵骨的《祭侄文稿》來祭祀家人;到了晚年,為了戰勝叛将李希烈,顔真卿不顧勸阻,親身去勸誡,結果卻還是壯烈犧牲。顔真卿是唐代文化人格的地标,他總是在大混亂中站在最前面,用生命讓世界安靜,這也是文化的最高力量和最後力量。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10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11

顔真卿《祭侄文稿》

第035-036講

書法是一種可以讓我們看到時代精神的可視圖像。唐代美學,可以用不同的書法體來概括。

首先,王朝的統治需要法度,楷書必然是唐代第一書體,上上下下都希望建立一個方正、端莊、儒雅的“楷書時代”。比如歐陽詢,他的字纖濃得中,剛勁不撓,用自己蒼老的手寫出了年輕唐王朝的青春氣息;比如虞世南,唐太宗的書法老師,他的楷書恭敬清雅,舒卷自如;比如褚遂良,他的楷書融入了點隸書和行書,瘦瘦勁勁,流利飄逸,他的作品是他永不死亡的生命。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12

歐陽詢《化度寺碑》

安史之亂為唐朝帶來了大裂谷,顔真卿用自己的血淚之筆為“楷書時代”做了補充,他的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他的行書遒勁郁勃,饒有筋骨,與他的高尚人格完美結合,使得唐代更真實、更深刻、更厚重了。

大唐還是個“草書時代”,孫過庭承襲了王羲之、王獻之的草書規範,而張旭則在二王的草書上升級創新。他發掘了文字内在的生命力,為字與字之間的聯動創造了最佳理由,憑着酒神精神,把踉跄醉步融入筆墨,描繪出了大唐的美學腳步。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13

張旭《古詩四帖》局部

唐代一過,文化氣象大減,巨匠寥落,書法文化失去了重心,而書法家卻越來越多,這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啊!


我的知識星球【國風學社】開社啦!

歡迎私信我加入❤️一起共讀中華文化!

每天進步一點點,記得關注麼麼哒~

大唐興衰300年讀後感(大唐到底為何能成為盛世)1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