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得出了一項瘋狂的發現:按照生物學規律,人類祖先原本要懷孕21個月才足月。隻是在物種演化過程中,為了生存迫于無奈,才選擇了10月懷胎就分娩。
照理說在危險叢生的原始叢林,人類祖先理應抓住每個機會,讓自己變強壯。怎麼會選擇不利于自己的提早分娩呢?當時究竟遇到了什麼難題?
科學家的這番推測到底是真是假?究竟又有何依據?讓我們今天一起走入人體内部,深究其中的孕育奧秘。
為啥說“都是早産兒”?
瑞士生物學曾通過計算後,人類嬰兒出生一年後的發育成熟程度,才相當于黑猩猩剛從娘胎裡出來的程度。像牛羊等哺乳動物,剛出生個把小時就能站立,第二天就會自己找草吃了。
而人類嬰兒卻被包裹在襁褓中,骨骼和腦容量都發育不成熟,需要細心呵護喂奶換尿布,直到一歲時才能勉強走兩步。
從物種對比來看,人類嬰兒也有早産的迹象。
在遠古的智人時代,當時的腦容量其實比現代人類還要大。同樣,科學家發現,智人嬰兒的腦容量多達1350毫升,而現代人類嬰兒隻有400毫升左右。按照這樣計算的話,人類祖先的懷孕周期也應該更長。從大腦發育和成型的速度來看,要到21個月時才足月成熟,到了分娩的最佳時候。
人類作為唯一的高級智慧物種,不可能不曉得這個道理,那為什麼又做出了這個下下策,把自己推進了非常不利的境地呢?
其實唯一的目的,反而是為了進化,人類祖先才硬生生把自己搞成了早産兒。
為了生存,縮小盆骨
早在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還是吃喝拉撒都在樹上的樹生生物,在叢林之間來回跳躍,手臂也健壯有力,自然也習慣四肢行走。
随着環境變化,氣候越來越幹燥,人類被迫從樹上搬了下來,來到了草原稀疏的地面。暴露在沒有遮擋物的環境下,人類成了老虎垂涎的獵物。為了看得更遠,被追捕時溜得更快,祖先短時間内進化出了雙腳行走的技能。
從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有好有壞。好處是解放了雙手,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在直立行走時,比黑猩猩少用四分之三的能量。節能帶來的,則是人類壽命的延長。
人類把多餘的能量優先讓給大腦發育,腦容量得到養分增長,頭圍變大。從腦容量為500毫升的黑猩猩逐漸進化成為腦容量為1500毫升的智人,現代人類的腦容量甚至達到了1.4公斤左右。
而為了保持平衡,不至于左右搖擺,人類把盆骨縮小了幾個碼。猩猩的盆骨就很大,所以在行走時歪歪扭扭,像半蹲姿勢。
在盆骨和保命的直立行走面前,祖先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甯肯縮小盆骨,也要進化成直立人。
如果不早産,可能“一屍兩命”
這固然是聰明的選擇,但也帶來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尴尬矛盾。盆骨縮小連動産道縮窄,如此才能平衡走路,同時大腦發育又導緻頭圍不斷增大。如果還是按照21個月的懷孕周期,那嬰兒頭部就容易卡在産道裡,帶來緻命危險。
胎兒腦容量385毫升,是人類盆骨調整開口所能承受的極限。如果再擴大,母子死亡率就會驟然陡升。而智人嬰兒的腦容量已經到了1350毫升!如果等到21個月足月再分娩,無疑直接把母子都推向了鬼門關!
特别是在醫學還沒誕生的原始社會,稍不留神母親和嬰兒就可能一屍兩命。長期下去,對整個原始部落的繁衍壯大将不再可能。就算沒有獅子獵豹的追捕,原始人類也會因為過高的分娩死亡率而自動滅絕。
但同時人類盆骨已經演化成了狹窄的彎曲狀,也不可能再原封不動地退化回去,何況已經嘗到直立行走甜頭的人類,也不願舍棄這個剛獲得的新技能。諸如各番考慮,人類才铤而走險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把孕育期縮短,讓嬰兒提前從娘胎裡出來。
無數次沉重代價後,才有了十月懷胎
從21個月到縮減到10個月如此精确的數字,人類并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而是一次次用母體生命堆砌出來的結果。在千百年間,那些到了足月才分娩的女性幾乎都難産死去,人類才慢慢琢磨解決辦法,嘗試提早讓胎兒出來。
從19個月到15個月,再慢慢降低穩定到10個月,這中間的嘗試卻又那些即将分娩的産婦做了痛苦的“試驗品”,這也是人類為了直立行走,屹立在生物鍊頂端所付出的沉重代價。
所以,自然規律和進化機制,把人類懷孕的最佳時間定在了21個月,但人類為了避免進化所帶來的災難後果,人為地提前到了10個月。隻是疫苗和現代醫學還沒出現的時代,産婦仍然要承受分娩帶來的撕心裂肺的痛。
幸運的是,現在新出現的無痛分娩、水中分娩可以大大減輕孕婦分娩中的痛苦。也許,這就是人類為了大腦發育和直立行走所标記的代價,通過生育帶來的疼痛,刻在了世世代代的人類身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