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文末擴展鍊接,可免費下載。
第一課時
教學目标: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 “晝、耘、供、稚”4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确書寫會寫字“晝、耘、曉”;正确讀寫課文中“耘田”“績麻、稚子”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主要意思。
4.通過觀察插圖、想象畫面等,在反複誦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體驗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體會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内蘊美。
5.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歡樂。
6.引導學生發現古詩詞的美,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激發其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從而使其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每個人都要度過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純真、幼稚的歲月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身處童年的我們,身上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着我們兒時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三首》也真實地再現了古代兒童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通過學習,了解發生在古代兒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要求借助拼音學會生字,把古詩讀正确,讀通順。
2.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古詩,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确的字音。尤其注意讀準“晝、耘”的讀音。指導讀準多音字“供”([ gōng ]作動詞時,準備着東西給需要的人應用:供應、供給(jǐ)、供求、供需、供銷、提供、供不應求。[ góng ]奉獻:供養、供獻、供奉、供佛、供職;祭祀用的東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事實:招供、口供、供狀、供認、供詞。)在詩中讀四聲。
3.把古詩反複多讀幾遍,通過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等方式,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大體寫了什麼。記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問題。
4.學生自願舉手發言,其他同學進行評議,也可以做補充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試着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同桌之間互相補充和訂正。
2.學生自願舉手發言,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議,也可以做補充發言。
3.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1)晝出耘田夜績麻,(白天出去給田裡鋤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繩。)
(2)村莊兒女各當家。(農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擔。)
(3)童孫未解供耕織,(兒童不明白怎麼耕田織布。)
(4)也傍桑陰學種瓜。(但也在桑樹下學着大人的樣子種瓜。)
4.教師範讀全詩,全班學生齊讀。
四、想象詩境,領悟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聆聽,想象古詩句反映的畫面。
2.指名學生發言,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注意詩句情境的變化,也可以加上相應的動作。
3.教師評議,播放《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的動漫朗讀,學生欣賞。
4.學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複朗讀古詩,一邊朗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小組交流,派小組代表參與全班交流,教師适時點撥引導。(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表達了作者對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美好生活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6.自由讀詩,在朗讀中表達出詩人的思想感情。
7.練習背誦并試着進行默寫。
五、了解作者,積累古詩。
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作者的資料。
2.全班交流,了解作者:範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緻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與楊萬裡、陸遊、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3.全班交流,積累古詩:
《四時田園雜興》四首
種園得果僅償勞,不奈兒童鳥雀搔。已插棘針樊筍徑,更鋪漁網蓋櫻桃。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蛱蝶飛。
靜看檐蛛結網低,無端妨礙小蟲飛。蜻蜓倒挂蜂兒窘,催喚山童為解圍。。
村巷冬年見俗情,鄰翁講禮拜柴荊。長衫布縷如霜雪,雲是家機自織成。
六、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導入新詩的學習。
(1)小組交流總結《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的學習方法。
(2)小組代表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初讀詩句──了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領悟感情)
(3)下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請同學們試着用以上方法學習古詩《稚子弄冰》。
2.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稚子弄冰》。要求借助拼音學會生字,把古詩讀正确,讀通順。
(2)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古詩,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确的字音。尤其注意讀準“稚、钲、磬”的讀音。
(3)把古詩反複多讀幾遍,通過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等方式,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大體寫了什麼。記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問題。
(4)學生自願舉手發言,其他同學進行評議,也可以做補充發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3.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試着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同桌之間互相補充和訂正。
(2)學生自願舉手發言,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議,也可以做補充發言。
(3)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①稚子金盆脫曉冰,(清晨,滿臉稚氣的小孩将夜間凍結在銅盆中的冰塊脫下。)
②彩絲穿取當銀钲。(把冰穿上彩線提在手中,當作钲。)
③敲成玉磬穿林響,(輕輕敲打,冰塊發出穿林而過的響聲。)
④忽作玻璃碎地聲。(當欣賞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過的響聲時,卻忽然聽到了另一種聲音——冰塊落地,發出了水玉破碎的聲音。)
(4)教師範讀全詩,全班學生齊讀。
4.想象詩境,領悟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聆聽,想象古詩句中呈現的畫面。
(2)指名學生發言,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注意詩中描繪的情境的轉變,也可以加上相應的動作。
(3)教師評議,播放《稚子弄冰》的動漫朗讀,學生欣賞。
(4)學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複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小組交流,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教師适時點撥引導。(全詩攝取瞬間快景,避開直接描寫,用生動形象的“穿林”響聲和貼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開掘稚子的情趣。詩人發自内心地尊重兒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繪得如此真切、酣暢。)
5.自由讀詩,在朗讀中表達出詩人的思想感情。
6.練習背誦。
7.了解作者,積累古詩。
(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作者的資料。
(2)全班交流,了解作者:楊萬裡(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與陸遊、尤袤、範成大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被譽為一代詩宗。楊萬裡一生寫作勤奮,相傳有詩二萬餘首,現存詩四千二百首。有《誠齋集》行世。
(3)全班交流,積累古詩: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楊萬裡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舟過安仁
宋代:楊萬裡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七、拓展活動。
1.課外搜集并朗讀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把自己搜集的古詩分享給同學們。
2.搜集閱讀楊萬裡的其他詩,背誦積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标:
1.自主學習字詞,讀準生字“漪”,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古詩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4.憑借文中注解、圖片等,在反複誦讀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内蘊美。
5.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1.指名多個學生背誦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學生自願舉手發言,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名多個學生背誦古詩《稚子弄冰》,學生自願舉手發言,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這節課我們将繼續學習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村晚》。
二、檢查朗讀,讀通古詩。
1.自由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字詞。
2.指名多個學生讀,正音。(讀準:漪)
3.采用多種形式讀這首詩,要求:讀正确,讀流利。
三、借助注釋和課外搜集的資料自讀,疏通古詩大意。
1.學生運用積累的學習方法,自讀古詩。在文中标出不懂的問題。
2.同學交流,解決不懂的字詞。
(1)陂(bēi):池岸。
(2)銜:口裡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3)浸:淹沒。
(4)寒漪(yī):讓人感到寒意的水中的波紋。
(5)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6)腔:曲調。
(7)信口:随口。
(8)歸去:回去。
3.老師質疑檢測:你從詩句中讀懂了作者在什麼地方?看到了什麼?引導交流,感知古詩大意。(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裡的水,幾乎溢出了池岸。遠遠的青山,銜着通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着讓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沒有固定的曲調。)
四、朗讀品味古詩,體會詩情,感悟詩境。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聆聽,想象古詩句反映的畫面。
2.指名學生發言,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注意學生表情的變化,也可以讓學生加上相應的動作。
3.教師評議,播放《村晚》的動漫朗讀,學生欣賞。
4.學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複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的思想感情。
5.小組交流,派代表參與全班交流,教師适時點撥引導。(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叙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甯靜、悠閑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歡、而且非常熱愛、向往、羨慕。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詞吧!)
6.自由讀詩,在朗讀中表達出詩人的思想感情,練習背誦。
五、交流古詩,朗讀品味。
1.談話激趣:都說孩子的世界是最單純的世界,他們眼中的生活是另一種生活,簡單快樂、奇妙而多彩。有時候,活累了的大人們也希望自己重新成為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而這些千百年前的詩人,正是用一顆被喚醒的童心,為我們留下了諸多率真而輕快的作品。請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最喜歡的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古詩分享給大家。
2.交流分享。
(1)《小兒垂釣》裡的孩子是一個讓路人保持安靜,不要亂動亂問,一心想要釣魚的頑童。但我們卻一定可以從他眼裡看到神采奕奕的好奇與渴望,甚至可以看到魚兒上鈎之前那繃着小臉的靜靜忍耐,待目的達到,可能緊接着就是一聲歡呼,一臉歡欣。那是孩子毫不作假的快樂。
小兒垂釣(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2)這裡的兒童和所有的兒童一樣,也都是天真無邪的,他們不懂得一個風塵仆仆的人懷着怎樣熱切的歸心,對人世滄桑又有着怎樣的感慨。他們可能睜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這個從未見過的人,可能拍着手跟在他身後想瞧瞧他有什麼奇特。當然,他們也問出了一個面對陌生人時很尋常的問題——你從哪裡來?
回鄉偶書(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3)楊萬裡筆下,有很多清新自然的作品,無論是描寫荷花的那些名作,還是這類刻畫童趣閑情的詩,都有幾分盎然的生機與美妙。這樣一首關于初夏午後的詩作,即有入口之味,又有入眼之景,還有入夢之幽,亦有入心之閑。在現在這個時節讀起來,是否也會帶給我們一份别樣的詩意呢?
閑居初夏午睡起(宋·楊萬裡)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4)活潑可愛的孩子帶給了詩人最本真的歡喜與生動,也帶給了我們讀者最富于朝氣的鮮活。那麼,如果擁有閑暇時間,你是否也想找個空曠的地方去放放風筝呢?
村居(清·高鼎)
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5)碧綠的湖面上,小娃撐船蕩水痕;偷采蓮,幾分率真失大意。因為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蹤迹,他大搖大擺地劃着船回去,所以一個長長的鏡頭呈現出來——浮萍一道開。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迹,浮萍一道開。
(6)牧童、黃牛、歌聲、蟬鳴,讓我們看到田園的風光,也讓我們聽到自然的回響。而且詩中,既有林間放牧的怡然自得,還有意欲捕蟬的緊張安靜,一個活脫脫的可愛小牧童形象就這樣來到我們眼前。
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六、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課堂小結: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的文化瑰寶,而唐詩則是這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豔麗的奇葩,每首唐詩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希望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多讀讀唐詩,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