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四篇關于文言文的内容,前面幾篇中,我分别從文言文的誕生、發展、構成分析了文言文難懂的原因,上一篇重點說到詞彙的演變是文言文中的最大難點,講了新詞的産生、舊詞的淘汰、詞意的演變,由于篇幅所限沒有完全展開,今兒我再把古今詞彙演變的3種主要形式,跟大家分享一下。
1、古今意義基本未變
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都是漢語,有變化之處,自然也有不變之處,否則整個語言體系都變了,用什麼來保證文化的傳承呢?
我們常用的基本名詞都沒有太大變化,比如:山、水、魚、鳥、人、獸等等,這些是漢語中的基本詞彙,它們與穩定的語法結構一起,保證了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穩定性和傳承。
2、古今意義完全不同
也有很多詞彙古今都在用,但是意義上卻大相徑庭,文言文之所以難懂,也正是因為這些詞彙讓現代人産生了誤解,我們還是舉例子來說明。
謝靈運——池塘生春草
南北朝時期有位狂妄的才子,名叫謝靈運,人稱“大謝”。這位大謝才子和曆史上大多數才子一樣,都是自幼聰穎、博覽群書、擅長詩文,最了不起的,他是中國山水詩的開創者。光聽謝靈運這個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的事迹你一定早就聽說過了:
話說有一天,大謝和朋友一起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他就開始自誇說:“天下文學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一鬥,天下人共分一鬥”。
一石是十鬥,大謝這一席話信息量巨大,天下之才曹植占了80%,他自己占了10%,其他所有人加起來占10%,不但把自己的偶像捧上了天,還把自己誇了一遍,順便把天下人都鄙視了一番。
這就是成語“才高八鬥”的出處。
狂妄的大謝确實有資本自誇,他有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登池上樓》,詩中有絕妙語: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你可能會說,這不就是池塘裡長滿了水草,園中柳樹上有鳥禽在名叫嗎,這有啥好看的。
這句詩對現代人來說就有一個坑,“池塘”并非我們現在所指的小型水域,“塘”從土,其本意是堤壩,後來才逐漸引申出與“池”相近的意思,所以這句詩意思是:池子邊的堤壩上長滿了春草。
謝靈運這個誤會還算好,唐朝詩人杜牧被誤會,可就冤枉至極了。
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
杜牧本來就是個風流才子,所以他不管做什麼寫什麼,人們不賦予一點風流故事就不舒服似的,那一首歌頌美麗秋景的《山行》,大家不約而同地“誤會”成了相同的意思,“停車坐愛楓林晚”徹底被腦補成了香豔的場景。
我們抛卻調侃的意思,來分析一下詩中“坐”到底何意?
根據字面意思,可以直接理解成“停下車,坐下來欣賞傍晚的楓林”,确實很通順,邏輯也沒問題,但不好意思,這裡可能有點誤會。
“坐”,古意是指“因為某事而獲罪”,“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原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表達:
“王曰:‘何坐?(因何事獲罪?)’曰:‘坐盜。’(因盜竊獲罪)”
由此,後來又引申出“因某事而産生不良後果”的意思,如漢樂府《陌上桑》: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詩中這一段講的是,秦羅敷長得太美,她在城郊采桑,行人看到後魂兒都丢了。行人回到家後被家人埋怨,他說都是因為看秦羅敷惹出來的!
再往後,人們漸漸忽略了後果的好壞,隻作“因為”使用,所以“停車坐愛楓林晚”解釋成“停下車子是因為喜愛這片楓林”,應該是目前最符合原意的理解。
謝靈運和杜牧的例子,都是古今意義完全不同的詞彙,通常在古文中遇到了如果看不懂,通過查閱資料還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最可怕的是另一種情況,古今意思有差異,但又有聯系,模棱兩可的讓人難以分辨。
3、古今意義有差異、又有聯系
上面那種意義完全不同的,不懂就是不懂,查資料就能解決,但這第三類就非常棘手,通常我們自以為懂了,實際上卻是以今度古,把意思完全搞錯了。
以今度古:
“固若金湯”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常用于形容城池或陣地堅固不可破,這裡的“金湯”就是城池的意思,可現在有些遊泳館或溫泉池,竟然用金湯來形容其裝修奢侈,另外現代還有一種特有的菜品,因湯色金黃,也被取名為金湯,如金湯肥牛。
這就是以今度古的典型錯誤。
“湯”的本意是熱水,如“赴湯蹈火”中的湯,就是這個意思,現代漢語中已經很少此解釋;再如“池”,最初除了作為姓氏,還指護城河,所謂城池就包括這座城市以及城外的護城河,現代除了特指,也不再作此解釋。
金城湯池:
還有個成語叫“銅牆鐵壁”,這銅鐵都是金屬,古代一般用于打造兵刃铠甲,也有極端例子,用銅鐵等金屬用于築城,由此誕生了“金城湯池”一詞:
“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 ——《漢書·蒯通傳》
很明顯,這裡的金是泛指金屬,而不是真的黃金,金城湯池就是指用金屬修建的城牆、用沸水灌注的護城河,咱們不說這城有多堅固,單是想想那些攻城的士兵,要遇上這樣的護城河,估計死的心都有了吧。
“金”這個字就是古今意義上有聯系、又有差異的典型,古籍中,我們常看到某個國君或諸侯王一開心賞下屬幾千兩金,這裡的金實際上是銅;再往後,金也有銀子的意思,如《聊齋志異》中,常見說某人得金XX兩,這其實是指得到銀子。
但在古代,金子又确有黃金之意,所以我們在讀古代詩文時,看到“金”,一定要結合實際内容,再查閱資料,搞清楚到底是金、銀或是銅。
總結
總的來說,古今詞意的演變就以上3中情況,一是基本不變的,在古文中我們可以輕松讀懂;二是完全不同的,沒有深厚的古文功底肯定讀不懂,但查閱資料很容易搞明白;三是模棱兩可的,這種最麻煩,容易以今度古,你以為懂了,其實搞錯了。
文言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我講這些隻能幫助大家了解文言文的形式和結構,并不能使人在一夜之間貫通古今,如果你對古代的文化和曆史感興趣,還是要自己多多加油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