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對于一些孩子來說,是放松的時刻到了;但對于部分孩子而言,卻是“悄悄拔尖”,實現彎道超車的好時機。
然而,有那麼一些孩子暑假是玩開心了,開學卻傷心了。
姐姐在對待孩子學習的問題上一直比較佛系,也可以說是比較随意。她總是跟我說,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孩子上幼兒園期間就是玩的時間,零基礎上小學才能讓孩子後勁十足。
等到外甥女上小學之後,各種問題接踵而至。每天早上遲遲不想起床,姐姐三催四請都不起作用,開學第一周基本都是踩着點到學校。老師拼音都教完了,外甥女還連b、p都分不清楚。數學就更不用說了,老師讀了題目她還是雲裡霧裡。
最讓姐姐頭疼的是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刻上演“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場面。
姐姐被氣得大吼大叫,外甥女哇哇大哭。隻要一提到寫作業,外甥女瞬間心情不美麗。
幼兒園到小學,需做好“過渡”,避免踩“坑”在幼兒園階段,孩子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主要是以孩子的開心快樂為主,但是進入小學之後,學習成了孩子最重要的事,也是不得不做的事。
零基礎的孩子就會越來越跟不上學習的進度,越是跟不上進度,孩子就會越厭惡學習。
所以,所謂的“零基礎上學”或許就是個“坑”。
從過來人的經驗分享中可以得知,别的孩子都會,可自家孩子不會,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受到打擊,從而産生厭學心理,導緻孩子在起跑線上就與他人相距甚遠。
因此,在幼升小的階段,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做好準備,讓孩子上學輕松,同時也讓自己省心。
幼升小暑假,做好這3個“銜接”,孩子上學更省心
外甥女上學後的表現确實一言難盡,姐姐向班主任老師了解情況,老師分享了一些幼小銜接的經驗,總結起來,主要就是做好3個“銜接”。
1.做好“環境”銜接
《晏子使楚》中,有段内容:“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可見,環境對事物的影響不容小視。放在“幼升小”這件事上也是如此,如果孩子能夠從熟悉的環境順利過渡到陌生的環境,那麼這将是孩子小學生活的一個良好開端。
因此,家長需要對孩子即将就讀的小學做一些了解,盡早确定是讀哪所學校、離家的遠近以及學校的環境,并且提前帶孩子感受學校的環境。
同時,家中的環境也應該适當改變,比如收拾好幼兒園玩的玩具,把書籍擺在合适的位置等。
2.做好“獨立能力”銜接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父母總是竭盡所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喜歡對孩子大包大攬,孩子的大小事情都是父母包辦。
殊不知,父母對孩子的包辦,其實是一種災難。因為父母能包辦一時,包辦不了孩子的一生。試想一下,習慣了父母包辦的孩子,如果哪天沒有父母包辦了,那麼對孩子來說,日子是多麼的難熬。
要想讓孩子獨立,就必須給孩子獨立的機會,給孩子親自實踐的機會。
上了小學之後,小學老師不會像幼兒園老師一樣到點提醒“喝水”“上廁所”,孩子需要自己去安排各種事情。從喝水、吃飯、上廁所到獨立思考,都要自己來。
3.做好“知識”銜接
一提到“幼小銜接”,大部分父母最關注的就是“知識”銜接。有的父母甚至盲目跟風,看到别人上幼小銜接班,自己也帶着孩子去上。當然,至于有沒有必要,這個還得根據自身的情況決定。
如果家長實在是沒有時間自己教孩子,并且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考慮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前提是家長一定要好好斟酌,多方了解比較之後再做決定。
但是,如果家長每天能夠抽出一定的時間,那麼完全可以自己在家幫助孩子做幼升小的訓練。
父母要怎樣幫助孩子渡過“知識”銜接期呢?幼小銜接的階段,并不是純學習,完全可以采取“每天學一點”的方式來讓孩子養成學習習慣,同時了解一些基礎知識。
不少過來人在分享經驗的時候,都會提到幼小銜接的教輔書,其中被安利最多的就是《幼小銜接一日一練》。
《幼小銜接一日一練》的練習冊是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編寫的,緊密銜接一年級教材,能夠讓孩子更好地适應一年級的學習内容和這個特殊的過渡階段。全套一共有16冊,包含語言、拼音、數學、英語這些幼小銜接的基礎知識。
知識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通過練習的方式,讓孩子提前打好基礎,鞏固所學知識。
每冊練習冊的題目都配有注音和卡通彩圖,方便孩子讀懂題意,方便孩子自主學習,同時卡通彩圖的設計讓孩子學習有趣不枯燥。
這套練習冊通過科學編排,将練習和測試相結合,并配有答案,方便家長檢查孩子的學習效果,也方便孩子自檢自查。
對于5、6歲的孩子,理解力有限,而“練習”則是記憶的重要方式。這套書,題目形式多樣,内容生動有趣,畫風可愛,符合孩子的興趣認知,能夠較好地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如果你家幼升小的孩子,不妨給孩子一套《幼小銜接一日一練》,每冊書都是精心提煉的,薄薄的一本很容易練完。不僅能讓孩子學到知識,還能增加自信,還能增進親子關系,真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