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小腿肌肉阻斷術後,又一整形項目火爆社交媒體,那就是“精靈耳”。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該話題在微博上有7億餘次閱讀量。而在線下,各種“精靈耳”醫美項目大量湧現,除了注射玻尿酸外,還有需要手術植入假體的。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醫療機構了解到,所謂“精靈耳”不過是将正常的耳朵人為“緻畸”,而且伴有血栓跟感染的風險。即使如此,仍有愛美人是趨之若鹜,但事實上,這又是一場營銷狂歡。
現象
“精靈耳”沖上熱搜後醫美機構紛紛“上新”
早在2016年,曾經有美國女子因迷戀《魔獸世界》,斥資1100美元将自己的耳朵整形成“精靈耳”,當時還被網友熱議該人是如此癡狂,為了愛好整容成“畸形耳”。但是時隔5年,“精靈耳”卻成了愛美人士追逐的風潮。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在今年5月21日,#精靈耳 整容#話題沖上熱搜,當日就有近5.8億閱讀量,超過了此前的“小腿神經阻斷術”這一話題閱讀量近一倍。有博主分享稱,通過玻尿酸注射的方式,讓耳朵與面部夾角擴大趨近于90°,且耳朵上部略微向上,這樣可以使臉龐看上去更“小巧可愛”。不過,也有網友直言所謂“精靈耳”就是“招風耳”。還有網友分享了自己因為招風耳小時候被嘲笑、欺負的經曆,表示不明白如今的審美,怎麼缺點就變“優點”了。
雖然這一整形仍舊備受網友争議,已經發展到讨論“少女感内卷”“是不是制造容貌焦慮”等話題,但是各種醫美機構已經聞風而動。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在新氧等醫美平台上看到,在這一話題火了以後,不少醫美“上新”了該業務,僅北京地區就有10餘家醫美機構提供相關整形服務。記者注意到,雖然各機構報價從近4000元到近6萬元不等,但是以注射玻尿酸來來整形的項目看,這些費用大多是支出玻尿酸的成本。如某醫美機構39800元的“氣緻精靈耳注射”的主要内容就是10支玻尿酸。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咨詢部分推出該業務的醫美機構,對方表示,這一項目基本4支起步,一般人會用到8支左右。而從幾個整形自媒體的說法來看,做這個微整手術一般需要打12到18支玻尿酸,耳朵貼面很近的可能要20支。
按照上述報價,整形成“精靈耳”可能就需要1.6萬到8萬元的花費。而目前主要使用玻尿酸進行填充的整形項目,在同一醫美平台的報價大多是幾千元。
“衆所周知玻尿酸是會被代謝掉的,花幾萬塊錢整成精靈耳先不說美不美,主要是一年幾個月的效果就沒了。”一位醫美從業人士表示。而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的醫美機構也表示,品牌不同,貴價的維持時間是12到18個月。
調查
多支玻尿酸注入耳廓或有血栓風險
不少醫美業内人士站出來反對“精靈耳”,除了價格因素,主要是還存在一定風險。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皮膚科激光美容中心主任、醫學博士栾琪在社交媒體表示,要做成“精靈耳”,需要大量的填充玻尿酸,有的需要十支或更多。但在皮膚張力很大的耳廓部位填充這麼多玻尿酸是有很高風險的,有可能形成血栓或感染。這一醫美手段的安全性尚待商榷。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雖然相對其他醫美手段,玻尿酸副作用較小,但并非完全沒有。玻尿酸注射填充通常是打到皮下,在皮下局部累積起來,對局部産生壓力,這就可以使一些微顆粒穿透血管壁,進入血管,經過血液循環,這些微顆粒就可以堵塞血管。而一旦發生動脈栓塞,進入血管的玻尿酸微粒可以順行栓塞,導緻血供區域的皮膚壞死。其中最嚴重的并發症則是由于注射壓力過大,緻進入血管的玻尿酸逆行流動而導緻失明。
此外,一些醫美從業人士也表示,負責任的醫美機構對于面部注射玻尿酸的态度也是能隻打一針就不打兩針。目前精靈耳是新的項目,注射後是否有潛在不良反應,還不好說。而有些大分子玻尿酸是不能被人體吸收的,往往不僅不會美化臉型,還會形成硬塊,美容變毀容。而一些填充假體的手術,也有風險。如果手術失敗,對耳朵的神經系統會有很大的影響。
追訪
“精靈耳”顯臉小是誤讀
即使衆多醫生以及醫美業内人士紛紛科普這一小衆“整形”的風險,但是仍舊沒有阻止愛美人士的熱情。一些帶有“精靈耳”标簽的醫美項目,已經累計銷售過千件。而社交媒體上分享“精靈耳”整形經曆的博主和網紅也越來越多。
事實上,一些博主認為,耳朵突出就可以顯“臉小”,并拿出一些明星的圖片進行對比。其中,演員孫俪在甄嬛傳中古裝造型一直被拿來做對比。但是,醫美從業人士姜海燕發視頻表示,之所以有這個效果,是因為這些演員本來就臉小,才有這一效果,一些現身說法推薦“精靈耳”的網紅也是如此。如果一些臉本來就大的人士,不如想辦法瘦臉,一旦整成“精靈耳”更顯臉大。
一些反對“精靈耳”的博主也紛紛曬出如變換發型、佩戴飾品,甚是不露耳朵的方式來修飾臉型,以達到顯臉小的目的。“豐唇、隆鼻都滿足不了你們賺錢的想頭,現在要向耳朵下手了嗎?”一位博主質疑,這種流行風潮是人為制造的。
揭秘
反傳統美學,“精靈耳”其實是醫美營銷套路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所謂“精靈耳”事實上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但是當時并沒有引發消費者的關注。而此次“精靈耳”火爆網絡也是由于一些社交媒體的引導。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查詢發現,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台上早在今年4月,就有醫美機構人士以面部分析的方式介紹了“精靈耳”這一整形項目。随後,有部分小紅書博主以及網紅跟進,講述自己整形的經曆。一些網紅不僅“獻身說法”來介紹“精靈耳”為自己的顔值加分,在其文案中大多帶出了操作醫生的名字或機構的名字。而不少網友認為此舉是營銷号為醫療機構做的“軟廣告”。
不僅如此,一些醫美機構還人為的給耳朵與面部的夾角分類,為“精靈耳”整形的正當性“證明”。
在原衛生部印發的《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中,招風耳矯正術是頭面部一級美容外科項目,也就是說,招風耳本來就是畸形,是需要被矯正的。但是現在,招風耳卻成了很多人追求的整形目标。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注意到,對于精靈耳是不是招風耳一事,網上争論頗多,更是有一些醫美機構按照耳朵與頭部夾角的大小分成了“貼面耳”“普通耳”“精靈耳”“招風耳”等四類,但事實上,這都是醫美機構的營銷性劃分。
中國醫師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耳科學組副組長李永新醫生表示,正常情況下,耳郭上端與頭顱側面的距離不超過2厘米,耳郭與頭顱側面的夾角約成30°到40°。而外耳橫突畸形,也就是俗稱的“招風耳”表現為這一角度的增大,可能增大到90°左右,耳廓大且平坦,聳立于頭顱兩側。
也就是說,在醫學上講,所謂的“精靈耳”就是醫學上說的“招風耳”。
對此,栾琪表示,“精靈耳”不是主流上的審美,是一種跟風,随着時間的流逝會被慢慢淘汰。目前市面上的醫美概念五花八門,不論概念如何被定義,最關鍵的還是要了解它的本質是什麼,愛美者自己也需提高相關醫美知識的了解。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鑫
編輯/樊宏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