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談到物理學,我能想到的最基礎和最經典的是力學和運動學。運動是常見而直觀的現象,運動學能直觀而準确地描述物體的運動現象,故運動學很适合作為感知物理的入門級知識。欲探物理學,甚至可以說是整個自然科學的奧秘,不妨自此門而入。
進入正題。第一節,講幾個概念:機械運動、參考系、質點。
運動的定義教材未言,我的理解(似與馬哲相通):運動是一切變化結果和變化過程,這一點不必深究。不過至少高中階段,運動學研究的運動無特殊說明,皆指機械運動:物體空間位置的變化。至于運動的分類,看看就好:
(這次用韋恩圖來表示集合關系,以表誠意,豎直方向的圓周運動目前我了解的都是從最高點到最低點加速,從最低點到最高點減速的,比如繩子拉球轉(隻受重力和拉力),小球在圓軌道的轉動(隻受重力和支持力),速度大小一直在變化)
這類比數學幾何中對三角形、四邊形等的分類(個人的聯想)。
·參考系。運動是相對的,描述一個物體,是要相對與某個物體而言的,這個物體即參考系(和坐标系不是一碼事),又名參照物。上一句話何以成立?舉個人車樹模型為例(還不确定是否為科學史上的典型模型):在一輛行駛的火車(你也可以換成客車、船、飛機,我的默認為火車)上,車内坐着睡着的同學A相對火車是靜止的(假設你是一台裝在車座上的攝像機,你看到A并沒有改變位置),人相對于窗外的樹卻是向前動的(同理,假如你是在樹上的攝像機),假如沒有參考系,那人的運動狀态不就“既在動又不在動”、 難以描述了嗎?好,現在咱們談談A到底是靜止還是運動、怎樣運動。假如我是A,把我作為一個整體,不計内在器官活動的話,我在動嗎?可我沒感到自己在走、跳之類的呀?可是倘若我沒動,我怎麼從廣州南到了深圳北?可見,雖然我感覺自己沒有動身,但這隻是相對于車廂沒改變位置而已,相對于大地(或樹),我的位置發生了改變。可見運動位置的改變不是一個物體自身的事情,他必須是物體和參考系一起實現的。依次道理,在行駛的火車上,我相對于樹向前運動,而樹相對我(我是參考系)向後運動。樹沒有長腿,按說不會“跑”,可按照咱們對運動的理解和相應參考系的确定,它“不動也得動”,就像我納悶“我沒動卻從廣州南到了深圳北”一樣。你在火車、公交車上不是會常常看到“樹往後跑”嗎?
綜上并拓展,總結關于參考系的四個要點如下:
⑴描述物體的(機械)運動時必須選擇參考系;
⑵描述運動時,參考系是靜止的。這樣好描述物體的運動(如解物體速度,這句話在講伽利略相對性原理時詳解)靜止即速度為0,比如車以方向向南,大小為300公裡每小時的速度行駛,這裡的速度其實是車相對大地的速度,并設定大地速度大小為0。我們說人相對車靜止時,人相對于車的速度(V人車)大小為0,就是車在該的速度大小為0,即車是靜止的。後面我們會學到讨論速度也必須交代對應參考系。但是,不能說:在某某參考系中,車的速度為嘛嘛嘛,參考系不是坐标系,它隻是個物體(隻不過它一确定,就能使位置标準确定了)。保留一個命題:速度都可以理解為差值嗎?(但光速是個恒定值,這個講相對論再說),
⑶一切物體都可被選作參考系,即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
⑷無特别說明情況下以大地為參考系。
再概括,參考系是必選的、靜止的、任選的,多為大地。
·質點
進入正題。質點即将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所有質量集中在該點。妙在簡化。為什麼要用質點代替具象物體?因為化簡了以後簡單,簡單到你不用描述人、車、樹的大小形狀等等,也可以描述(比如畫示意圖)三者的位置變化,簡化不就是為了簡單嗎?為什麼不用考慮大小形狀這些因素?因為他們對與研究人、車、樹的位置變化的影響一般小到可以忽略(如果你研究的問題精度要求很高,或者其他因素對精确度影響足夠大就不可忽略,比如求車過隧道的時間,可能車長影響較大)。為什麼物體的屬性中隻保留質量這一個?(物體的位置和運動狀态不屬于“屬性”)之後研究運動的改變時質量是關鍵,學了牛頓三定律就知道了。
思想:簡化思想。運用的科學研究方法:理想化模型研究方法。總結:
⑴理想化模型隻保留主要因素,其餘忽略,從而建模;
⑵能否忽略某因素,看其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程度。(當然,高考題一般是理想條件)
我希望本篇作品可以給大家帶來的是立體化的印象,而并非單單知識本身,更有主動學習等意識、學習方法、思考過程、探究方法等科學素養;另一方面前面講的心裡話多了,讀者可以和作者産生一些默契,後面就可以玩的更流暢啦。
關于哪些要記住:首先,大多内容經過細細看和思考後,都能理解通透,能提出的問題都想得通就可以了,一般都記得住,也不必反複看了。正題的重要内容我會黑體,需要記住,最好自己反複回顧(在腦海、眼前過一過),還有模型(如人車樹模型,解釋運動的相對性,進而解釋引入參考系的原因),典題,核心在自己判斷:我的不熟點、幫助我理解、記憶、解題的關鍵點,自己總結、發散。主動!
關于發散性提問:有時候不要過早地問為什麼。(比如“參考系是靜止的”)在物理和數學裡很多人為定義的東西,你并不了解定義的大背景,産生疑惑很正常。與其過早問為什麼,不如想想定義後的應用意義、慢慢再多學更多知識,會有時機成熟時,前後一打通,問題迎刃而解。生活上也是如此,不要着急被一些問題(尤其情感問題)困住,全面深入淺出認知後很多問題其實本來不是問題。
在這裡小編給大家留了一道高考真題給大家,可以開動腦筋想想怎麼做?留下你的答案解題思路:答案我會留在下期,記得關注哦!一、解答題1.如圖所示,一木箱靜止在長平闆車上,某時刻平闆車以a = 2.5m/s2的加速度由靜止開始向前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速度達到v = 9m/s時改做勻速直線運動,己知木箱與平闆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 0.225,箱與平闆車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靜擦力相等(g取10m/s2)。求:
(1)車在加速過程中木箱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
(2)木箱做加速運動的時間和位移的大小
(3)要使木箱不從平闆車上滑落,木箱開始時距平闆車右端的最小距離。
更多教育資訊關注索科教育
<索科教育>在線一對一授課,讓孩子足不出戶輕松提高分,老師一對一輔導,海量優質講課視頻任你選,是家長孩子的優質選擇!
(本文圖片文章摘抄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SY51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