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精密的醫療器械橫空出世,在醫生和醫療器械的相互配合下,極大地提高了生存率和治愈率。
大家去醫院檢查時是否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呢?多數醫生并不建議患者做核磁共振檢查,這到底是為什麼?難道核磁共振不賺錢嗎?
01
【真實案例】
10月18日,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綜合醫院裡,一位正在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的患者,突然被飛入的金屬氧氣瓶夾住而死亡。
距離患者兩米的氧氣瓶之所以突然飛進檢查儀器中,是因為核磁共振在檢查的過程中産生了大量的磁場,導緻一旁的氧氣瓶突然被吸入。
此次事故誘發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醫護人員沒有遵守核磁共振檢查是不能放置金屬制品的規定,而犯了一次低級的罕見事故。
據悉,被吸入的氧氣瓶高120厘米,周長76厘米,将氧氣瓶站立存放,甚至胸部位置,您的突然飛入,導緻患者的頭部和胸部受到了強烈的壓迫,雖然醫護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内為患者進行了心肺複蘇術,但由于擠壓傷過于明顯,再加上患者本身體質較差,最終出現難以挽回的結果。
02
為什麼核磁共振不建議大家做?多數人不清楚,看完這3點就懂了
(1)費用高
核磁共振檢查的費用相較于其他檢查來說昂貴許多,進行一項核磁共振檢查,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無力承擔這份檢查費用的。
不少家庭稀裡糊塗被醫生安排做核磁共振檢查後,在沒有檢查出任何異樣後,就會大罵一聲,是澤醫生是故意想坑錢才讓他們做檢查的,醫生為了杜絕不必要的麻煩出現,自然我建議大家不要做,當然,如果你的錢真的多到花不完,想做多少就做多少。
(2)花費時間長
對于大部分影像檢查來說,掃描速度是非常快的,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清晰地判斷出患者的身體狀況,但核磁共振檢查花費的時間卻無比地漫長,單獨部位的檢查就需要20~30分鐘的時間,如果要進行全身檢測的話,估計要花上半天的時間。
醫院是一個非常忙碌的地方,在醫院工作的醫生,工作壓力較大,除了要接待着一位患者之外,還有許多患者在排隊,等待着醫生的檢查,如果醫生在一位患者的身上浪費過多時間的話,可能會令其他患者感到非常痛苦,為了不必要的精力消耗,醫生會建議大家盡量不要選擇核磁共振。
(3)部分患者不适合做此項檢查
磁共振檢查時需要将患者放置在一個特殊磁場的環境中,利用無線電脈沖的方式,刺激人體内的氫原子核,産生共振的原理,以此更清晰的判斷患者的病竈部位。
由于核磁共振檢查過程中産生的磁場幅度較大,檢查是為了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往往會将患者獨自放置在檢查室中,而醫護人員則在控制室内為患者分析判斷影響。
磁共振檢查的要求繁多,最先滿足的要求就是患者不能佩戴任何金屬制品,如果患者先前由于意外事故導緻身體中存放鋼闆或金屬鋼釘,這類患者不适合做核磁共振檢查。
為了誘發不必要的麻煩,醫護人員才不建議大家做核磁共振檢查。
03
哪些人不适合做核磁共振檢查?
1、腦出血、腦梗塞
腦出血或腦栓塞的患者不建議做核磁共振檢查,強大的磁場性會加速大腦出血的程度,威脅生命。
2、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
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是首先被排入其中的,核磁共振最忌諱的就是金屬制品,裝有心髒起搏器、假牙或其他金屬物質檢查前,一定要提前告知醫生,避免危險出現。
3、胃癌患者或重症患者
胃癌患者的身體較為虛弱,由于核磁共振檢查時周圍磁場性過大,如果患者患有胃癌或其他重症疾病的話,很容易由于身體狀況差的原因,無法完成相應檢查。
4、患有幽閉恐懼症的患者
核磁共振檢查時,周圍環境較為密閉,光線灰暗,對于患有幽閉恐懼症的患者來說,很容易對他們造成強大的心理影響,不利于病情的恢複。
寫在最後:
核磁共振就像一個強大的磁場,通俗講的話就是一塊巨大的磁鐵能夠吸引一切鐵磁鐵,一旦有鐵磁鐵靠近核磁共振檢查儀器的話,就會在高磁場的影響下出現“導彈效應”,在分秒之間就會将所有的金屬制品全部吸入檢查儀器中,對患者來說是一種極具危險性的傷害,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因此喪命。
屏幕前的各位朋友看完本文後,相信對核磁共振檢查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覺得核磁共振檢查是好是壞呢?可以将你的想法留在下方評論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