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冬至吃餃子不怕凍耳朵是誰說的

冬至吃餃子不怕凍耳朵是誰說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15:41:52

下午六點出單位,發現西邊的天際還有些發紅,和最近下班時總是“披星戴月”的感覺有些不同,難道白天要開始變長了?

同事提醒說,明天就是冬至了,以後白天會越來越長。

提起冬至,馬上想起該吃餃子了。小時候家裡大人總是說,冬至吃了餃子,天再冷都不會凍壞耳朵。現在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也有責任言傳身教地傳承下去。

冬至吃餃子不怕凍耳朵是誰說的(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1

現在的小孩兒因為天冷被凍壞耳朵的事情已經很少很少了。但對于七零後六零後或者年齡更大一點的,尤其是曾經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來說,冬天裡凍壞耳朵、凍壞手指的事情卻經常發生。

現在條件好了,吃餃子已經不算稀罕飯了,凍耳朵的事情更是很少見了,但冬至吃餃子卻被當作傳統習俗被一代代傳承了下來。街頭一家餃子店裡還專門打出了冬至餃子的橫幅來招攬食客,生意看起來不錯。

在許多中國傳統文化裡,被傳承下來的習俗都有其科學的道理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那麼,冬至和吃餃子的習俗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首先,我們得佩服中國自古就有尊重自然的思想意識。據說早在春秋時代,我們的先民就已經通過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這一天,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二十四節氣,成為中國尤其是漢民族農業生産的重要依據和人們預知冷暖的指南針。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華夏民族敬畏自然、順天應時,并得以繁衍生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想基礎。

第二,冬至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運行到黃經270°,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基本上直射南回歸線。因此,冬至這天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晝越短,黑夜越長。而過了冬至之後,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就會一天天變短。可見中國古人的發現和現代科學的測量結果完全一緻,令人歎服。

第二,冬至最早是作為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據說從确定冬至這一重要的節氣開始,由周到秦,把冬至這一天當作“歲首”一直沒變。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直到漢武帝時期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人們才把“冬至”叫做“小年”,表示冬至這個節氣的重要性。

冬至吃餃子不怕凍耳朵是誰說的(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2

第三,從冬至之日起,中國就進入了“數九寒天”。說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向後數九個九天,一年就過完了最冷的時間。民間歌謠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耕牛遍地走,标志着人們已經開始“春耕”了,所以說數完九個九天之後,春天就來了。

第四,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與南陽名醫張仲景有關。說是東漢時期河南安陽的著名醫學家、被後人稱為醫聖的張仲景,曾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他在長沙為官期滿告老返鄉時,恰遇大雪紛飛,沿途看見不少人耳朵被凍爛了,就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煮熟後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作為藥物給每人吃了兩個,治好了鄉親們的耳朵。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并稱它為“扁食”或“餃子”,留下了“吃冬至餃子不凍人”的說法。

第五,中醫認為,冬至是養生學上一個最重要的節氣。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除了天冷容易凍傷之外,患心髒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也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也會随之增多,家有相關病人的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注意防寒保暖,堅持晚間泡腳,适量進補和養肝護肝都是這個時期需要特别注意的細節。

冬至吃餃子不怕凍耳朵是誰說的(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3

最後一點,很重要。小時候,父母會在冬至提醒我們該吃餃子了,現在我們大了,可以在冬至來臨之際,自己動手給家人做一頓餃子,這應該就是反哺吧!

順便推薦幾種餃子餡給有興趣的朋友選擇,一是胡蘿蔔羊肉餡,胡蘿蔔有“小人參”之稱,能抵抗心髒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而羊肉能補氣養血,溫中暖腎;二是洋蔥牛肉餡,洋蔥可以健胃消食、平肝、潤腸、利尿、發汗。牛肉性溫,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可以使人精神振奮;三是白蘿蔔豬肉黑木耳餡,白蘿蔔順氣健脾、消食化痰。豬肉性平,補虛增氣力,黑木耳性平,可補氣血、益腎、通便,既适合腎虛的人,對健康人來說,也符合冬季養藏補腎的養生法。

好了,抓緊準備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