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惠東曆史文化遺産

惠東曆史文化遺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2 16:15:25

惠東曆史文化遺産(留住西安的巷子文化)1

——讀朱文傑先生《記憶老西安》有感

20世紀80年代,我當兵的時候,在當時的軍報刊登了一首小詩——《小巷》,現在隻記得前兩句是這樣的,“我走出都市的小巷,我的新身份是這身綠色的軍裝……”說的就是從一個西安巷子裡,即将走向軍營的一個待業青年的喜悅心情。巷子,正經西安讀音為hang zi。在所有向往老西安文化的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個幻想:陽光溫暖的午後,穿梭在西安的巷子裡,或漫步,或乘坐人力車,聽着路旁的老西安人操着純正的西安腔相互問好“吃了麼!”。

著名作家、散文家朱文傑先生在他的大作《記憶老西安》裡以西安的老街巷為主線,編織起整個老西安的曆史、人物、市井、民生,全方位展現西安百年來的滄桑變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西安城區街巷地域紀實,朱老師富有特色的人文叙事,将一個大都市的街巷,形成系列地整套來寫,詳盡地鋪展開來,寫得骨肉豐滿,細節充盈,字字考究,篇篇上乘,目前已經出版三卷(六冊),據悉第四卷也即将問世。

電影是靠細節來叙事,沒有細節的曆史是沒有靈魂的,讀朱文傑老師的《記憶老西安》你能感受到他對西安摯愛之深,是一種對曆史細節的細磨精研,一種有深度的回顧,所以他俯下身子從一條街、一條巷,一個人物一個人物地挖掘,僅文中涉及菊花園一文,朱文傑老師就多次找我詢問有關情況,這是一般作家難以做到的。資料生動詳實,角度視點多元。

惠東曆史文化遺産(留住西安的巷子文化)2

恩格斯當年曾這樣評價巴黎:“隻有法國才有巴黎,在這個城市裡,歐洲的文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同樣,西安的曆史更加悠久,人們這樣形容,在北京看到的是巨大的樹冠,而西安則是它深埋地下的根,巷子的文化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唐朝,當時的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被分割為一百零八坊。“西安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

  但是,經過千年的演變,特别是伴随着改革開放以來西安的迅速發展,巷子變了模樣。西安城東南西北各大巷子,有名的、無名的,這些昔日地位象征的宅子都被周圍聳立的高樓淹沒了。走在西安的老巷子裡你能感受溫暖熱情,與地鐵裡人們互相隻說“下車嗎?”的冷漠形成了強烈反差。

惠東曆史文化遺産(留住西安的巷子文化)3

其實有很多人不舍也不忍這巷子文化的消失,原來家在西安市安居巷的楊先生就是一位對巷子感情深厚的人。楊先生住的巷子已經沒了,他輕歎了一口氣,“有一種情感,真的!從小在這兒長大的,就不想離開這兒,哥哥姐姐們都搬走了,就我一人還在這兒。”楊先生還說:“你不論去問誰,凡是在這兒住過的都留戀,有一種就是說不出來的情感。”楊先生回憶起原來住在小巷院子裡的生活,眼裡流露的都是懷念,“你家包餃子給我家嘗一口,呵!”夏天切一個大西瓜,東家三牙西家四牙,眼見從小生活成長的巷子在眼前一個個倒塌,楊先生十分痛心,“好宅子全給拆了”楊先生還動情地說:“原來城牆内還有好些有名的老巷子,現在全給拆了。西安離文明古都越來越遠了,光有所謂的大唐芙蓉園、世博園,不是說這些不好,那都是鋼筋水泥的呀,西安啊很多巷子消失了,就剩名字了。我們隻有在朱文傑老師的文章裡尋找秘籍了!早些年開始保護就好了,現在有點晚了。”

今天人們的内心空虛浮躁,正是因為不斷的失了文化。失去了文化的根,而這種失去是不可挽回的,經濟是要發展,文化更需保護,否則,再繁華的城市也是“海市蜃樓”,把根留住,沒根不行,讓西安真正成為一座名副其實具有世界影響的“人文之城”!(作者:惠東;本文在原文基礎上有節選)

惠東曆史文化遺産(留住西安的巷子文化)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