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頭條# #育兒#
前兩天,相聲演員嶽雲鵬的一條微博上了熱搜。
“7 9真的很難嗎?你們輔導作業也崩潰嗎?”
同一個世界,同一種崩潰。
網上有句話不是這樣說的嘛:不輔導作業歲月靜好,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
而在輔導作業中,小學的算術尤其讓人崩潰。
5 7=10咋算的?
“個位向十位借1”
“要是它不借呢?”
無數老母親、老父親在教娃算術中懷疑人生,懷疑智商。
其實,土豆在剛學20之内的加減法的時候,也有一段時間是混亂的。但後來學校裡學了就沒啥問題了。
後來我仔細研究了德國的教材,發現德國教算術确實有一套思路和方法。
在這裡我也把一些通用的方法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全文沒有廣告!
理解數字很關鍵
德國非常注重理解,包括對每一個數字的理解、加減法的理解。
他們上課的方式類似于國内的幼兒園,就算大家眼裡非常簡單的2 3,老師們也會使用卡片之類的物品來幫助理解。
教材和練習題裡也是這樣,大量運用實物圖片來幫助孩子理解數字所代表的含義。
數娃娃。
數水果。
各種題型,換着花樣引導。
說實話,一開始,我有點疑惑,很多孩子3歲就會了念1-50的數字了,有必要這麼練習嘛。
可我發現,這一點上,以數學聞名的新加坡數學也是同樣的做法。
在【學習10以内的數】那一章節裡,新加坡數學花了整整12頁來訓練孩子對數字的熟悉度。
畫畫、連線,讀寫、比大小……
其實很多人,包括我,都有一個認知誤區。
會數數,不等于理解數字的含義。
對于剛開始接觸數學的娃們,他們可能1-50,1-100都能很順利地讀出,也知道1 1=2。
但數字、加減号代表的含義,他們是沒概念的。
就像工作室的一位媽媽說,她3歲的兒子可以數到50,但讓他數數家裡有幾個人,就弄不清楚了。
這其實就是一個不理解數字含義的一個表現。
而如果數字含義沒理解,後面的加減法就會特别難吸收。就像這個小朋友一樣。
明明掰着手指是4,但還是寫了3。
所以我們也能看到,在理解數字含義這點上,德國人花了不少功夫。
其實,用具象化的圖片、教具來引導理解數字隻是是德國教學的第一步。
随着孩子逐漸熟悉,德國開始用簡單的方格圖來替代實物圖片,來幫助孩子理解。
新加坡數學把這也叫作建模。
德國低年級非常注重這種引導方式,土豆的練習冊上,每道算術上面都會有方格條引導。
比如減法,5-2=?
就是把5個格子塗上紅色,從中劃掉2個,就是3個。
加法就用紅色、藍色兩種顔色代表兩個數字,按着順序數完有顔色的方格,就能得出答案。
加減法的思路一目了然,非常地清晰。
建模我們國内也用過,像數軸、線段。隻是國内低年級階段沒有強化這一塊,大部分還是直接從具象化跨越到數字運算。
但實際上,很多剛學數學的孩子直接讓他答5 3=?孩子很難一下子就轉化過來這是什麼意思。
相反,如果用一些相對形象化的符号來幫助過渡,孩子理解得會更快。
把思考過程畫出來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上面德國的方格法都是以整數5、整數10出現的。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強化湊整的概念,也是我們俗稱的湊十法,化繁為簡。
這種方式下,無論是什麼數字,都會先畫滿5個或者10個。而這樣湊整數後,無論多大的數字計算,都會轉化成10以内的加減法。
比如下面這道題。
8 5=?
隻要在方格中填上對應的數字的方格,答案一目了然。
熟悉這種方法的孩子,不用一個個數過去,上面是10,下面是3,答案就是13。
而這種思維方式使用熟練後,後期不用畫方格,腦海裡自然去湊五、湊十。
建模的本質就是把思考的過程畫出來。
除了方格還有很多形式。比如,新加坡數學會采用數字泡泡來表現,本質上也是拆分湊整,把運算簡化為10以内的加減。
在初期就建立拆分的思維,強化對數字關系的理解,加減法使用就非常順理成章了。
其實,從本質上看,德國學習方法和國内相差不大,兩者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側重點不一樣。
德國會更偏數學思維的培養,注重引導孩子理解數字的含義和關系,注重思考過程。
這種“強調過程”的方法雖然起步階段比較緩慢,但是做更複雜、更難的題的時候,他們會更容易做出來,上升空間也更大。
而國内會更側重于結算的速度和結果。
我看到過很多文章推薦速算方法,比如下面這個,直接背誦等式。
個人覺得這種方式不适合大部分孩子。
數學就是一種邏輯思維能力。
如果初期不重視思維過程,遇到更高難度的題會很容易崩掉。
數感培養
土豆的數學學得好,除了德國教學方式比較适合孩子,早期數感培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就像之前土豆老師說過,因為土豆數感很好,所以一些相對抽象的概念理解起來會很快,還會自己找規律,學習起來也會很輕松。
說實話,一開始我并不理解數感是什麼意思,不知道土豆怎麼就數感好了。
後來我找資料了解之後發現,這麼些年的思維啟蒙真的沒白做!
先用一道題來解釋一下數感的意義。
這道題是選自IMAS(國際中小學數學能力檢測)高年級組的中文試題。
2011-1022=?
A 999
B 998
C 989
D 899
E 889
大家可以先給孩子做做看,或者是自己做做看,注意,這是一道選擇題。
這道題有很多種算法。
1、列算式;
2、或者是湊十法,2000-1000=1000,11-22=-11,1000-11=989;
3、估算,2011-1022,大概是在900-1000之間,肯定不止差1、2個,那就隻有C了。
可以看得出,相比前兩種,第三種方法的思維過程是最高級的,得出答案的速度也最快。
整個思維過程并不複雜,主要考驗的是對數字大小的把握,也就是所謂的數感。(忽然想起,我們高中數學老師也經常這樣教解題,高考省時間!)
關于數感的定義,我國也給了一個官方定義。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2011版)》是這樣解釋的:
1、理解數的意義;2、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3、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4、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5、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适當的算法;6、能估計運算的結果;7、并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解釋。
土豆的數感好,我覺得從他4歲開始在德國用邏輯狗、優彼是分不開的。
邏輯狗、優彼主要訓練的就是孩子的思考方法,空間認知、比較、分類、類比、推理……不正是上面數感所要求的能力嘛。
這裡我也強烈呼籲,買了邏輯狗和優彼的媽媽們一定要每天用起來,不要積灰!
除了使用一些教具,我也找了一些小方法和遊戲,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培養孩子的數感。
1、給玩具分類。
把三種類别不同的玩具混在一起,比如,芭比娃娃、玩具車、積木混在一起,然後讓孩子分類,
汽車一類、芭比娃娃一類……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賽,看誰更快分好類。
類似的道具也可以換成不同顔色的糖果,豆子~
2、讨論所有見到的數字。
爸爸媽媽的電話号碼、門牌号、車牌号,都可以念一念。
我們家的門牌号和鄰居家的為什麼不一樣,門牌号設計有什麼規律,都可以問問孩子。
3、在日常交流中引導孩子用數字表達。
超市買東西,哪個更便宜,哪個更貴呢?
走在路上看到有石頭,一共有幾個石頭,哪個石頭更大?
今天有什麼計劃,第一件事要做什麼,第二件事、第三件事……
諸如類似和數字相關的事情,大家都可以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們去觀察,去了解。
好啦,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啦。
上面介紹的方法不是說一定要跟着用,大家可以作為輔導算術時的一個新思路。
希望對你們有幫助呀,大家如果有什麼好的方法,也可以在留言裡分享讨論一下~
你好,我是李點點,3歲女兒番茄、8歲兒子土豆的麻麻,擅長用漫畫和文字記錄二胎雞飛狗跳的日常,分享育兒感悟及婚姻幽默吐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