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老李有個小女兒妮妮,剛讀一年級,非常的可愛。
妮妮喜歡小動物,老李就跟随潮流給她買了一隻小鴨子。起名憨豆。還專門買了個精美的鳥籠,充當憨豆的豪宅。
住房問題解決了,一日三餐也當然不能含糊,葷素搭配,科學膳食。空閑的老李常常被妮妮拉去河邊,捕些魚充當憨豆的零食。
魚兒拿回家,放到水盆裡,憨豆的健身時光便開始了,自帶光環的潛泳健将,不一會就在表演中享用了零食。也惹得老李和妮妮手舞足蹈的歡笑着。這樣的親子時光,既培養了妮妮的童真也增近了父女的感情,可謂是一箭雙雕。
養小雞的大概也是這樣,隻不過零食要換成蟲兒了。
為什麼城市中忽然間出現了這樣一種潮流呢?小雞小鴨寵物化的背後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嗎?
我們傳統意思的寵物對象都是小貓小狗,随着社會層面的不斷完善,這些寵物身價水漲船高,再加上專業化程度的加深。定制的口糧,疫苗,配套的用品,已經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但是喜歡小動物是每一個小朋友的天性,要有東西來填補這個巨大的市場。
但是小雞小鴨寵物化,是童真還是殘忍呢?
通過老李和妮妮的故事可以看出應該是童真。
但是小雞小鴨成長的很快,大家有見過小區裡有栓個繩子遛雞鴨的嗎?長大的小雞小鴨萌寵的狀态不在,這些動物們的宿命又何去何從呢?
我不知道老李最後是怎麼處理的,幾個月以後也沒有再見過憨豆,這會不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且不說不當的養殖會造成小雞小鴨的大量死亡,單從它們長大後需要如果處理這件事情上,是不是對孩子亦或者對動物來說都是一種殘忍。一種以善良純真的出發點而演變出來的殘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