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部電影來說,取一個朗朗上口、易讀易記的名字,可以幫助影片取得更好的票房。
可就是有些電影劍走偏鋒,不知是對電影本身太自信,還是為了樹立高水準高姿态,抑或高估了觀衆的識字能力。
他們在給電影命名上,大膽采用生僻字、易混字或多音字的策略,給大衆造成種種心理不适。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奇妙的電影名吧!它們背後還有一籮筐的文化内涵!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 評分:8.7分 /
作為台灣電影的頂尖之作,這部反映青春殘酷心理的佳片卻在片名讀法上難倒了不少人。
牯嶺(gǔ lǐng )街是早年間台北的一條舊書街。70年代初,為了整頓市容,牯嶺街舊書攤舊書店幾乎全部遷往其他地方。
/台灣牯嶺街一景/
當年的牯嶺街就是書攤的代名詞,現在很多人去牯嶺街,隻是為了尋找少年時光。所以楊德昌選擇這個地點作為影片背景,還是有隐喻意義的。
/艋舺(2010) 評分:7.7分/
艋舺(Monga),其實是台灣少數民族平埔族的語言,原意是指小船,後引申為小船的聚集地。艋舺還是個古老的城區名字,位于台北西區,是台北市發展的起點。
/電影《艋舺》劇照/
沖口而出、氣勢很足的平埔族版「Monga」與影片黑道熱血的氣息十分相符,不過這兩個字在标準漢語裡的讀法,聽上去就文弱許多啦。
/紮赉諾爾 (2008) 評分:7.2分/
紮赉諾爾在蒙古語裡面它的意思是「海一樣的湖泊」。紮赉諾爾是一個礦區,位于内蒙古自治區滿洲裡市,地處大興安嶺山脈西坡,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西部,它是中國的最北端,與俄羅斯的陸路連接。
/紮赉諾爾/
「赉」具有贈送、賞賜的意思。導演說這個故事的靈感來自于一句古話:
送君千裡,終須一别。
/ 阙裡人家 (1992) 評分:8.4分/
阙裡人家中的阙裡指的是是孔子故裡曲阜的阙裡街。電影講述了山東曲阜一家典型的孔氏家族,原本家道嚴謹,族規森嚴,卻在改革大潮的沖擊下,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電影《阙裡人家》劇照/
/賽德克·巴萊(2011) 評分:8.7分/
雖然片名中沒有生僻字,但讀起來十分拗口,根據名字來看,這大概是關于一個名叫「賽德克·巴萊」的人的故事吧。但又禁不住要問So who?
其實片名《賽德克·巴萊》意為「真正的人」,在賽德克語中,賽德克(Seediq)意為「人」,而巴萊(Bale)是「真正」的意思。了解了這層意思之後,恐怕更能吸引人前去觀影吧。
/榫卯(2015) 評分:暫無/
榫卯為榫頭卯眼的簡稱,是一種傳統木工中接合兩個或多個構件的方式。其中構件中的凸出部分稱為榫,凹入部分則稱為卯。這部片子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以古建築為題材的電影。
/曼荼羅 (1991) 評分:7.0分/
乍一看,以為是曼茶羅,仔細看是荼,然後會情不自禁地讀成一種花的名字「曼陀羅」。後經查證得知:
曼荼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又譯滿達、曼紮、曼達、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等。意譯為壇場,具有「輪圓具足」(佛家用語)或「聚集」的本意,指一切聖賢與功德的聚集之處。
/曼陀羅花/
看到這裡頓時覺得自己被佛光籠罩,不好意思,鄙人剛剛太膚淺了。
▼
這一類電影名都顯得特别有文化。文字君便選了幾個,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神翳 (2011) 7.7分/
神翳,指神靈消失。「翳」指的是用羽毛做的華蓋,表示遮蔽、障蔽、蔭翳的意思。影片講述了鄂倫春族最後一個薩滿(即巫師)關扣尼的故事。
/薩滿關扣尼/
每到初一或者十五,關扣尼都要在神位上放上貢品,按傳統的方式祭拜神靈。她說:
這些年都是在表演,已經不是真正的跳神了。
/毛嗑兒 (2008) 評分: 8.2分/
「嗑」字兩個讀音,kē 方言,常用于唠嗑兒,表示聊天。kè,用上下門牙咬有殼的或硬的東西,比如「嗑瓜子兒」。
毛嗑兒學名向日葵,向日葵的花語是信念、光輝、高傲、忠誠、愛慕,寓意是沉默的愛,代表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這是一部兒童題材的電影,主旨是反映兒童成長為少年的過程中所經受的心理考驗——精神的斷乳與開始對自己所做所為的反省。
/電影《毛嗑兒》劇照/
/驚蟄 (2004) 評分: 7.5分/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的3月5日或6日,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
《驚蟄》由王全安執導,該片講述了一個農村女子經曆過生活和愛情的雙重挫折後,對未來仍抱有幻想的故事。
這部影片應該是想借用「驚蟄」這一節氣的本義,來隐喻農村女性像是被一陣響徹雲霄的春雷驚醒的狀态吧。
/月蝕 (1999) 評分:7.1分/
月蝕又稱「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月蝕是月球進入地影的現象,所以月蝕隻能發生在「望」,即發生在農曆十五日前後。
電影講述了一個女人在經曆摧殘之後,最後向社會妥協的故事。導演大概想借用「月蝕」這一在中國老百姓口中的「天狗吃月亮」的意象,來區分片中的理想生活和現實生活。
/犴達罕 (2013) 評分:9.0分/
犴達罕即駝鹿,産于歐洲和亞洲,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一種鹿,鼻長如駱駝,雄性有角,角上部呈鏟型。分布于中國東北以及蒙古和俄羅斯等地。亦稱「麋」。
/森林裡的犴達罕/
它們威武,敏感,擁有尊嚴。随着近些年生态環境遭到破壞,且偷獵者增多,犴達罕的數量也急劇下降。
/火線追兇2之鹈鹕行動(2012) 評分:5.6分/
鹈鹕是一種喜愛群居集的鳥類。喜歡成群結隊地活動。它們全身長有密而短的羽毛。嘴長30多厘米,嘴下有大皮囊,是它們存儲食物的地方。
從「火線追兇」這四個字上不難看出這是一部警匪片,後面就不曉得為什麼要用一個鳥類的名字命名了,況且這兩個字還這麼稠密,難怪評分也不高了。
/鹳鳥踟蹰 (1991) 評分:8.7分/
鹳鳥踟蹰是一部希臘電影,鹳鳥指一種形似白鶴的鳥類,生活在江湖沼澤等地。踟蹰指猶豫,徘徊不前。
故事發生在希臘邊境,有人說它是一部關于世紀末的絕望的電影,關注的是在東歐共産主義沒落和蘇聯解體後,當代的邊境、難民和變遷的問題。
雖然有生僻字又拗口,但電影名字和主題相呼應,這名字的翻譯,沒毛病!
當然,電影的質量跟本身的拍攝制作以及演員的演技水準有關,畢竟一部優秀的電影不會因為一個不好讀的名字而掩蓋到光芒。比如上述文字君列出的電影,大多數還都得到了高分。
相反,有的電影制作不佳,卻偏偏在片名上大搞文章,生搬硬套一些傳播度很高但與劇情毫不相關的字詞來賺眼球,讓觀衆尴尬到不能寄幾。
你還見過哪些難讀的電影名?又想吐槽哪些為賣票房不擇手段的尴尬片名呢?
關注和分享,總有一個在路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