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是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文化遺産是人類發展進步的曆史見證,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
作為中國現存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西安城牆在1400多年的滄桑歲月裡,曆經風霜,仍堅強屹立在三秦大地,見證了西安發展變遷的足迹和曆史記憶。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主題是“文物保護:時代共進、人民共享”。近年來,西安城牆管委會通過對西安城牆預防性保護研究和創新性活化利用,讓文化遺産真正“活”起來、傳下去,讓西安城牆與傳統文化和國際新潮跨界融合,成為無數人的心靈故鄉和西安靓麗的文化名片。這座巨大的文化遺産,早已融入城市生活,在這裡,人民共享傳統文化,觸摸時代氣息。
如今的西安城牆已經全面建立起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預防性保護體系,為閱盡風雨滄桑的古老城牆夯實安全基礎、築牢安全防線,繼續守望城市的發展。
1►
“1 n”巡查工作模式
随着對以往修繕工程的不斷回顧與反思,西安城牆率先創新實行了“1 n”巡查工作模式:“1”是負責巡查工作的文保部門,“n”則是城牆管理機構全體職工乃至普通遊客及市民。發動集體力量,全員參與巡查,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做到發現及時、彙報及時、應對及時。
2►
8000餘個監測點位全覆蓋
為全面、及時地掌握城牆病害及發展趨勢,做到早發現,早應對,西安城牆與專業團隊共同探索出監測經驗——人工巡查 監測 研判,實時掌握病害情況。
截止目前,已經做到了牆體、古建築、周邊水體、地鐵、遊人行為等監測全覆蓋,點位8000餘處。這些監測措施從城上到城下、從文物本體到遊客行為,基本做到了全覆蓋,為城牆的預防保護提供了詳實的科學依據。
3►
“四色”分級預警創新性理念
在堅持不懈持續監測的基礎上,西安城牆組織分析20多年積累的監測數據,率先在全國創造性地摸索總結出“四色”分級預警監測體系。按照病害程度從低到高分為綠、黃、橙、紅四個險情等級,設置觸發預警阈值,對每一種險情等級,制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和工作預案,結合定期研判會,使得管理者對城牆的任何變化随時了然于心,防患于未然。
4►
聯動研判機制
為了解決城牆部分區域不均勻沉降、牆體裂隙臌脹等實際問題,西安城牆管委會有針對性地組建起專家組,與地鐵、人防、水務等各部門構建城牆保護快速聯動機制,常年堅持定期的專家聯席研判制度,通過現場勘察、監測數據分析研判,在最短的時間内形成合适的工作方案,有效避免了大範圍、大動作的幹預性維修。
5►
規範大型文化活動
西安城牆作為城市的文化名片,每年會有各色的文化活動。管委會對所有文化活動進行了梳理,通過對區域、類型、規模等分類研究,有針對性進行了專項監測:最大動荷載活動——城牆馬拉松;最大靜荷載——春節燈會。運用監測和荷載數據,對所有文化活動進行文物影響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在确保遺産安全的前提下,規範了文化活動的範圍、規模、形式、最大客流和載重等。
在西安,城牆保護是一件全民參與的事兒。大家都有同樣的心願——守護好我們共同的城牆。2009年,11月1日《西安城牆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将每年11月設立為“西安城牆文物保護親近月”。
志願者近距離了解城牆文保
“小小城牆守護人”文保體驗活動
志願者近距離地走進城河、接觸城河
文保小小講解員走進西安城牆
時至今日,西安城牆文物保護月通過潤物細無聲的舉措,一點點感染着古城的人民,更多的市民遊客也積極主動參與到城牆的保護中來,用實際行動守護着“文化國門”。
“一水繞城、碧帶環郭,清水長流、綠樹相映。”随着2020年10月1日,西安護城河景區的全面開放,護城河、環城公園形成了一條天然的環城林帶,“一波碧水繞長安”的畫卷得以實現。而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一代代西安人不計晝夜的努力。
随着時代的變遷,由古城牆軍事防禦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轉而承接城區雨水調蓄和洩洪作用的護城河,因其髒亂的環境備受市民诟病。
為此,在1983年、1998年和2004年,西安市多次對護城河進行大規模清淤,疏浚河道。
2003年,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正式啟動了護城河景區提升改造;2005年到2006年西安城牆實施完成了護城河試驗段(長樂門—東南角—建國門)水質提升和景觀改造工程,為之後的西安城牆護城河綜合提升工作确立了改造方向;2013年到2014年,建國門—朱雀門綜合提升改造示範段工程實施;2017年12月,朱雀門—安定門綜合改造工程正式完工;2020年3月,西安啟動了“全域治水·碧水興城”行動,護城河景區提升改造工程順利完工,護城河全線貫通。
現如今,在雄偉厚重的城牆下、在碧波蕩漾的城河上,遊弋泛舟,美景如畫,西安護城河景區已成為市民群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和彰顯古城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文化名片。
“這是世界級的寶貝,要保護傳承好。”城牆人牢記囑托,守正創新,一直在探尋文物保護利用更有效的方法,推動西安城牆文物保護事業不斷邁向新的發展階段。昔日的文物以多元、開放、親民的嶄新面貌融入現代生活,散發新的魅力。
城為台,牆為幕。以唐代禮儀文化為題的演出《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經過提升改造,沉浸式表演、炫麗舞台光影,打造感官盛宴,成為五湖四海遊人們來到西安最愛的打卡的實景演出之一,是大家心目中的唐文化的标志符号。
一年一度的城牆新春燈會、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西安城牆國際音樂節、夜宿城牆看星空的奇妙體驗、風筝節等衆多品牌文化活動在城牆輪番上演,彰顯西安城牆的曆史風貌及文化内涵的同時,讓遊客近距離接觸了千年曆史文明。
随着城牆永甯門區域綜合改造提升、松園榴園成為新晉休閑夜生活聖地、國際知名品牌紛紛入駐南門商圈……西安城牆文化國門的形象深入人心。
西安城牆南門箭樓遺址博物館、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南門月城保護傳承專題博物館提升改造後,積極舉辦各類主題展覽的同時,活化古建利用模式,将城牆上建築與傳統藝術展示相融合。現如今,城牆上的敵樓搖身一變,成為錦灰堆藝術館、甲胄博物館、範燕燕藝術中心、城磚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藝術場所。
數字時代,數字化是最好的選擇。西安城牆景區深入挖掘千年城牆的曆史文化内核,融合數字 旅遊 文創特點,推出“小武士”“天之四靈”“時裝派對”“造物女神”“盛唐天團”“啟垣”等藏品,屢次打破國内文旅行業數字藏品銷售紀錄,在數字藏品圈引起熱烈反響。
2022年,西安城牆與騰訊雲産業強強聯合,以數字藏品為切入點,建立“長安IN”文旅數字平台,以“數字城牆”探索“曲江經驗”,打造“西安名片”,助力文旅産業實現全面高質量發展。
現如今
西安城牆不但與市民生活越來越近
也成為向世界展示西安的窗口
這座見證古都千百年變遷的世界遺産
正在迸發新活力
未來
城牆人将繼續像城磚一樣樸實
像城牆夯土一樣堅實
“文物保護,我們永遠在路上”
擔起曆史責任,踐行文化使命
保護與傳承好這個世界級瑰寶
讓文化遺産真正“活”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