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0:51:22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經常被孩子斥責的父母)1

01

前段時間,@環球時報發了一條微博。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經常被孩子斥責的父母)2

杭州的李大媽,今年65歲了。

跟很多老年人一樣,李大媽對很多高科技智能産品的使用方法不太了解。

有時她會忘了家中的網絡密碼,有時會弄不懂掃地機器人怎麼莫名出故障,有時候是智能馬桶不呲水……

每當這些新鮮玩意兒出了問題,李大媽一籌莫展,隻能遠程求助女兒。

女兒也都會一一解答李大媽的疑惑。

隻是次數多了,加上工作繁忙,語氣上會有些不耐煩,甚至帶着幾絲責備。

“在開會。别發語音。”

“給你說了800遍了,這是801遍。”

怕惹女兒厭煩,年紀大了記性又不好。

兩難之下,李大媽苦思冥想,終于找到了個解決辦法:

她把跟女兒的相關聊天記錄全部打印出來,再用醒目的馬克筆一一備注,張貼在那些設備上,時刻提醒自己。

這是上網密碼: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經常被孩子斥責的父母)3

這是解決掃地機器人故障的辦法: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經常被孩子斥責的父母)4

這是如何應對馬桶不呲水的辦法: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經常被孩子斥責的父母)5

這樣一來,問題迎刃而解,以後就再也不用去打擾女兒了。

但這個有點“笨拙”的辦法,卻看哭了一衆網友。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經常被孩子斥責的父母)6

“媽媽老了,我每次都想讓自己耐心點,可每次都控制不住發脾氣,發完脾氣自己後悔又難過到哭…”

02

《論語》中記載過這樣一段對話:

子夏問孔子:“何為孝?”

孔子回答說:“色難。”

于丹教授在一次講座中也說過,兒女有錢了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就是對父母和顔悅色。

面對父母的關心,我們會嫌棄他們唠叨;

面對父母的求助,我們會嫌棄他們笨拙;

面對父母的建議,我們會嫌棄他們添亂。

我們總是帶着不耐煩的語氣埋怨着,責備着:

“别煩我了”,“這事不用你管”,“說了你也不懂”,“你們那一套早就過時了,都什麼年代了”…………

父母年紀大了,對子女給的這些臉色,隻能默默地承受着。

03

記得柳傳志在參加《朗讀者》時說過,自己是有點怕兒子的。

他說員工不聽話可以炒掉,但對兒子卻不敢。

聽到這話,董卿也很感慨。

她說随着兒女逐漸長大,父母的年紀慢慢變老,兩代人之間的關系會發生些微妙的變化。

比如那個從小對她嚴厲苛責的父親,也開始會聽女兒的話了。

甚至許多個本該沖着子女發脾氣的時刻,父母都選擇了默然低頭。

知乎上有個問題,“哪個瞬間,你覺得父母老了?”

網友@蘇久暮回答說:

“我爸做錯了事,我下意識就怼了他。他就好委屈,别扭地跟我道歉。那一瞬間我就覺得,他老了。我頂天立地的父親,什麼時候這麼無力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面對我們的怒火,父母不再暴躁強勢。

他們變得弱勢了,變得懂事了,變得聽話了。

謹言慎行,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04

某電視台曾經做過這樣的采訪實驗,讓幾位媽媽給兒女打個電話,媽媽們卻面有難色。

電話撥通後,那頭傳來的都是兒女不耐煩的聲音:

“忙着呢,有什麼事兒嗎?”

“沒什麼事我先挂了啊。”

“我在忙,回頭我再給你打回去吧。”

聽到這些,電話這頭的媽媽委屈地握着手機,尴尬又無助。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經常被孩子斥責的父母)7

她們心酸地抹着眼淚: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經常被孩子斥責的父母)8

下一次會格外小心,生怕觸碰孩子的雷點。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經常被孩子斥責的父母)9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經常被孩子斥責的父母)10

你有沒有發現,曾經教育我們要懂事聽話的父母,如今都懂事得讓人心疼。

他們會看我們的臉色行事,我們稍有嫌厭,他們甚至就不敢随意打出一通表達關心的電話。

05

前天中午,我看到同事劉姐接着電話急促地跑出辦公室。

聽得出劉姐很焦躁,隔着幾層牆都聽見了她的呵斥聲。

這通電話打了足足20分鐘,劉姐才進辦公室,面色看着很不好。

我趕忙上前詢問,這才得知,劉姐接的是鄉下父母的電話。

年邁的老父親住了院,都病危了母親的這通電話才打來。

劉姐又急又氣,雙手捂着臉,眼睛紅了一圈。

“這麼大的事他們怎麼還瞞着我,我爸都住院3個月了啊。”

埋怨了一通,又開始喃喃自語:

“說到底還是怪我,我嫌他們催我結婚,跟我唠叨,接個電話都沒好好說過話。”

劉姐今年32歲,未婚單身。

兩位老人家隻有這一個獨生女兒,非常操心劉姐的終身大事。

跟劉姐共事的這一年多,我曾多次聽到劉姐接到爸媽催婚的電話,更多次看到劉姐直接挂斷了父母的來電。

女兒厭煩逃避,做父母的又何嘗不了解。

他們懂事地選擇不再打擾,所以慢慢地,電話也越來越少了。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她說父母親,對年輕人來說,就像一棟老房子。你住在它裡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

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讨好它……

可能要等到足足二十年以後,你才會回過頭來,開始注視這沒有聲音的老屋。

孩子發脾氣對父母吼怎麼處理(經常被孩子斥責的父母)11

06

電影《後來的我們》的彩蛋中,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的林見清又一次回到了老家。

他環視着這個沒有父親的房子,注視着那台買給父親的電視機,還有擱在旁邊的遙控器。

記得那是在他初入社會,賺了點小錢後給父親買的,但父親卻怎麼也學不會使用遙控器。

起初,他也會耐着性子一點點地教給父親,但教了幾遍後,父親還是沒有學會。

耐心耗盡,他沖林父嚷嚷了幾句,扔下遙控器就走了。

隻留下林父握着手裡的遙控器,看着眼前的新電視機,默然無語。

甚至直到最後眼睛瞎了,離開了這個世界,父親也沒有學會遙控器該怎麼用。

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說:“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

我們想着功成名就,想着衣錦還鄉,想着讓父母住高樓大廈,讓他們晚年安詳。

但我們卻不能耐心地教教他們怎麼用一下遙控器,不能好好地跟他們唠唠家長裡短。

汪曾祺先生說: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

我們的父母,都曾有過意氣風發的少年,驕傲英氣的壯年。

為人子女,别讓他們的晚年,隻剩下委屈和讨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