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是指兒童學會說話之前發出的聲音。發聲包括非類言語發聲和類言語發聲。非類言語發聲和類言語發聲異常是孤獨症兒童兩歲前的潛在識别标志。
許多孤獨症兒童都發現,自家的孩子三四歲了都還不會說話,有的孩子甚至是都不會發聲。能否順利發聲,對于孩子口語的出現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孩子順利發聲,這就需要家長進行适當的引導。
家庭訓練日記:
周末,媽媽帶熙熙去籃球場玩,熙熙一看就認識的小朋友就開心地追過去拍了拍那個小姐姐的肩膀,媽媽對熙熙說:“姐姐,熙熙叫她姐姐。”熙熙張開嘴巴想要喊,但是始終發不出聲音來。
熙熙現在也隻會叫媽媽,有很多次媽媽引導熙熙叫爸爸,熙熙都叫不出來,媽媽可以看出熙熙是想要叫的,但是隻會模仿媽媽的嘴唇動作,還不知道應該怎麼發聲。
大賽爸爸說:
1. 材料中,熙熙雖然有發聲的動機,但是自己卻不能熟練操控發聲器官發出聲音。這可能是由于孩子類言語發聲神經運動方面的不成熟或紊亂而造成的。
同時,有研究表示,孤獨症兒童迷走神經複合體的損傷也是造成還是說不出話來的一個因素,孤獨症兒童表現出的神經張力增強和迷走神經張力減弱的現象,也會導緻孩子聲帶控制和呼吸肌群運動控制不良。
2. 材料中還可以看出,熙熙都發聲頻率也十分的低,即使是媽媽提醒了熙熙,熙熙不但說不出詞語,而且都知識嘴巴動了動沒有任何聲音。
家長可以先帶孩子去做一個口部肌肉發育狀況的檢查,來确定,是否是因為孩子的口部肌肉發育不良而導緻的不會發音、不會說話。如果是這個原因,就需要家長及時采取相應的幹預策略,來促進孩子口部肌肉的發育。
3. 從材料中能夠看出,熙熙的認知理解能力偏低、模仿能力較弱、配合能力較差等特點。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正式的發音訓練之前,要先訓練與語言有關的綜合能力,比如孩子對簡單動作指令的遵守以及較強的動作模仿意識,為模仿口型和發音做準備。
我們的建議:
1. 豐富語言刺激
家長要多對孩子說話,給孩子豐富的語言刺激,語言刺激是孩子口語發聲發展的基礎,孤獨症兒童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發育障礙,需要對語言刺激要比普通兒童更多。
家長可以從孩子喜歡的玩具、食物等名詞給孩子做語言刺激,要先從孩子平時接觸得比較多的事物開始,先是給孩子說一些名稱,然後再過渡到句子。
2. 遵循發聲規律
家長還需要對孩子進行發音訓練。訓練中,家長先從簡單的元音開始,先讓孩子模仿自己的口型,然後給孩子看,自己在發這些音節的時候,舌頭是怎麼運動的,讓孩子摸自己的喉嚨,感受一下聲帶的振動。
如果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舌頭,家長可以通過舌闆來幫助孩子。
3. 善用塑造法
家長還可以通過塑造法,來誘發孩子發聲。當孩子自言自語、或是有說話的動機的時候,就給予孩子強化物,強化孩子發聲、說話的動機,當孩子發出類似于一個音節或單個字的時候,就要引導孩子說出正确的音節或單詞,當孩子發出正确的音之後,家長才再給予孩子強化物,強化孩子的正确讀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