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文明年代?石器時代的名稱是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史前文明年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石器時代的名稱是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并不代表那個時候的人類隻會使用石器,據近代考古出土大量的文化遺存表明,幾千年前的古人已經學會了冶鑄、稻作、制陶、紡織等技藝。青銅、鐵器為金屬品,遺存幾千年的較少,陶器、玉器可存時間長,出土的遺存較多。
舊石器時代距今約250萬年—約1萬年前,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時代被學者稱為舊石器時代。石器是人類最早制作的工具。開始學會制作工具也是人轉變為猿的根本标志。
我國已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數百處,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距今約70萬-20萬年的北京人,距今約170萬年的雲南元謀人和距今約200萬年的重慶巫山人。
以北京人為例,除了掌握了基本的打制石器的方法,還學會了用火。而這一技能的掌握,有着及其深遠的意義。有了火,就有了光和熱。利用光照明、驅趕野獸;利用熱取暖,燒制食物。這對于以後跨入文明時代具有劃時代的影響。
新石器時代
大約在距今一萬年左右,人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它有四大特征:農業産生,動物的馴養, 陶器的制作,磨制石器(不同于打制石器)的使用。而首要的特征就是農業的産生,使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一躍而為食物的生産者。人們定居下來,營造房屋,耕種土地,飼養牲畜,食物來源有了可靠的保障。
新石器時代作為我國遠古社會演進的重要階段,已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有一萬多處。
距今約7000-5000年前的時段内,主要有三個代表性文化,分别是黃河中遊的仰韶文化、黃河下遊的大汶口文化和長江下遊地區的河姆渡文化。距今約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以“蛋殼陶”為名的龍山文化所替代。同時期比較著名的還有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和大規模的祭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